當今社會,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問題,日益惡化的環境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於是「環保」二字在人們生活中頻繁出現,包括中國和日本在內的各國政府開始大力提倡並在環境保護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保護環境是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可僅靠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政府的強制措施是不夠的,只有將「環保」這一理念真正地植入到人們的思想、生活當中,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在眾多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途徑中,教育無疑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大阪舞洲垃圾處理廠」就是其中環保教育中的典範。
大阪舞洲垃圾處理廠是大阪市九座垃圾處理廠之一,建在大阪市的一個人工島上。它有色彩繽紛的外觀,造型獨特的建築,給人一種仿佛來到主題公園抑或是童話世界中的錯覺。以技術、生態、藝術相融合作為舞洲工廠建築物的設計主題,在設計中引入綠化元素來表現建築物與自然的和諧,建築物表面紅色與黃色的線條象徵垃圾處理廠燃燒的烈焰。舞洲工廠廠房為地上7層、地下2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3.3萬平米,整體造價為609億日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其中,僅設計費就高達6000萬日元(約合350萬元人民幣),焚燒廠24小時運轉,每天可燃燒處理900噸普通垃圾和100多噸大型垃圾。
舞洲垃圾廠由奧地利著名建築師弗裡登斯賴希•洪德特瓦瑟爾設計,他不僅是宮崎駿非常欣賞的奧地利畫家、雕塑家,也是奧地利最為古怪的藝術家之一,人稱「百水先生」。
▲奧地利建築師弗裡登斯賴希•洪德特瓦瑟爾(百水先生)
從外觀來看,垃圾處理廠有著五百多個形狀各異的窗戶,其中八成是裝飾品。天藍色「塔樓」其實是根大煙囪,上面紅黃相間的條紋象徵燃燒的火焰,建築上下均被植物覆蓋,將有煙囪的小房間裝飾得像小餐館一樣明亮。工廠周圍的綠地部分被當作開放空間,並在建築物的二樓和三樓部分種植植被,營造出寬敞舒適的空間,大大減少了鋼筋水泥的冰冷感。此外,還透過影像、模型、示意圖等淺顯易懂的方式對在以往的工廠無法看到的焚化爐內部和垃圾的處理過程加以說明。
進入舞洲垃圾處理廠,很多人對這裡的第一印象是漂亮、整潔、一塵不染,完全顛覆了人們心目中垃圾處理廠的形象。工廠建造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培養人們環保意識,所有處理垃圾的環節均進行了透明化的密封,外圍展示區域則更像兒童科技館。經過分類處理後的垃圾,大部分可通過燃燒的方式處理,只不過燃燒的工序比我們想像中複雜。可燃燒的垃圾經過焚燒爐裡900度的高溫分解、除臭後,變成顆粒狀物質排出,其重量只有原來的1/15。
▲舞洲垃圾處理廠專門設計了一套參觀學習路線,甚至還在工場內開設了科普遊戲區,工廠還有著專屬的吉祥物,音樂,漫畫,遊戲機
舞洲垃圾處理廠的口號是「融技術、生態、藝術為一體」,這不僅僅是一個垃圾處理場,更像是一座展示環保技術的博物館,它巧妙的設計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理解與環境相處之道。
責任編輯:邵方
文章校對:林馥涵
點擊瀏覽更多往期精彩...
「中傳大設計」 公眾號是吳學夫教授發起和主持的設計學術自媒體,是一個致力於設計傳播、設計思考、設計實踐的專業平臺,由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中國傳媒大學藝術設計研究中心的師生組成的編輯團隊,為您提供全球當代設計的前沿思想和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