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默無聞到一夜爆紅,《Flappy BIrd》在當年創造了手機遊戲的一個奇蹟,iOS 免費遊戲下載榜單第一名、2014年"美國及中國 iTunes 最受歡迎免費應用軟體"、被Cnet 評為「21世紀初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25 個 App 之一」。
但就在爆火幾天之後,開發者阮河東撂下一句:「他摧毀了我的生活,我恨他」。然後把遊戲永久下架。
這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為他帶來巨額收益和名氣的作品,說放下就放下,這其中肯定有很多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隱情和感受。
就在前不久,阮河東出現在母校越南河內理工大學,分享了他當時和現在的心路歷程。
Flappy Bird 一戰封神
阮河東在一個名為萬福的越南小村莊長大,在《Flappy Bird》爆火之前,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和父母一起居住的、看起來安靜甚至有些靦腆的年輕人。他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個世界知名的遊戲開發者。16 歲那年,阮河東通過自學在電腦上編寫了自己的第一個程序 —— 一個西洋棋遊戲。這也燃起了他對編程開發的興趣與信心。在報考大學時選擇了河內的一所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並加入了河內唯一的一家遊戲公司實習。阮河東表示,在《Flappy Bird》之前,他本來打算成為一名工程師,但後來決定改變自己的職業,為行動裝置做手遊。在 2013 年的時候,App Store 裡最熱門的遊戲的《糖果傳奇》和《憤怒的小鳥》等作品,但這些遊戲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玩家「長期服務式娛樂」的需求,具有豐富的玩法和內容,但阮河東想做的是一款「一分鐘就能結束的遊戲」。做這個決定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他並沒有足夠的決心完成一款遊戲,除正常的工作外,他一沒有太多的業餘時間,二沒有自己的團隊,三是也沒有什麼預算。為了完成這個遊戲,他必須把項目限制的儘可能小,功能儘可能的簡單,才有可能完成。於是他就給自己想做的遊戲設定了一個核心法則:他希望遊戲是可愛的,要足以吸引年輕人,而且要讓沒有多少時間玩的人們易於上手。做完決定之後,他用了 2 至 3 天開發《Flappy Bird》,結果我們大家都知道,他和他的鳥,一戰成名。遊戲一經推出,很快就登上了 iOS 免費遊戲下載榜單的第一名,並在 2014 年初被評為「美國及中國 iTunes 最受歡迎免費應用軟體」。在 2014 年 2 月,《Flappy Bird》玩家遊戲次數超過 200 億次,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單月下載了破 9000 萬次。當時最高單日廣告收入 5 萬美元。這個結果讓阮河東很意外,《Flappy Bird》完全是他一個人用業餘時間開發製作,並且就這樣的一個像素級作品,竟然能夠登頂全球下載榜。在遊戲爆火之後,除了名聲與收入,也給他帶來了很多的麻煩以及社會壓力:《赫芬頓郵報》指出這款遊戲是一個「瘋狂地惱人、困難和令人沮喪的遊戲」,且「結合了超陡峭的難度曲線、差劣無聊的畫質和生硬的動作」。這款遊戲的難度也導致不少玩家感到憤怒,其中一位玩家更指出他自己用了半小時才能獲得 5 分...還有人指責他在 App Store 排名作弊,而且抄襲了《馬裡奧》遊戲...但最讓阮河東擔憂的是,是他在社交網站上收到的幾條評論信息:一個媽媽聲稱阮河東的遊戲「讓孩子沉迷」,另一個人則感嘆:「在我的學校裡已經有13個孩子因為你的遊戲而摔了他們的手機,他們簡直對這上了癮。」阮河東在採訪中還提及到,有人因為玩這個遊戲而丟了工作,有的孩子沉迷於遊戲不再願意和母親交流。「一開始我以為他們只是在開玩笑,直到我發現他們真的傷害到了自己。」阮河東這才了解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為了知道這個爆款遊戲和開發者的最新動態,當地的狗仔隊圍在他家門口,嚴重影響了他和家人的生活。「我無法入睡。(我感覺)生活不像以前那樣輕鬆舒適了。」那時他才 28 歲,只有一個想法就是「這個世界突然瘋了。」雖然比起從遊戲中得到的收入,這樣的代價似乎很小,但阮河東依然覺得媒體的關注讓他感到窒息。心理和生理上的嘈雜煩惱,讓他只想要平靜的一個人待一會兒。「設計 Flapp Bird 的初衷是希望人們能在放鬆的時候玩上幾分鐘。但不巧的是,它現在成為了一款讓人上癮的產品。我覺得,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問題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 Flappy Bird 下架。現在它永遠不會再回來了。」無論是深重的痛苦還是巨大的利益,無論是惡意的攻擊抑或盲目的追捧,他都只信奉技術為真理,他依仗技術,因技術而驕傲,為守護心中的技術夢想而自豪。
作為開發者,作為一名網際網路社會的「搭建者」,我們的初心一定是想通過技術實現我們的價值,通過技術去做一些可以影響世界或者讓社會變得更好的事情。這可能就是根植於純粹技術人心中,純粹的技術理想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