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ppy Bird》開發者:遊戲火了是因為人們比較懶

2021-02-15 GameLook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2014年初,一款名為《Flappy Bird》的休閒虐心手遊迅速統治了全球免費榜,當時最高單日廣告收入5萬美元,直接為開發者們打開了通過廣告獲取收入的大門,如今廣告已經成為很多手遊主要甚至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不過,遊戲開發者.Gears工作室的阮哈東似乎並不習慣這突如其來的成功,據外媒介紹,他曾為了躲避國際媒體和本地狗仔隊的搜索而躲到了(越南)河內市郊。之所以說意外,是因為《Flappy Bird》完全是一個人為了研發好玩的分享內容而製作的,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像素級作品會成功,甚至還登頂全球下載榜。

在2014年2月,《Flappy Bird》玩家遊戲次數超過200億次,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單月下載了破9000萬次。在最近舉行的RovioCon活動期間,阮哈東再次被問到了成功的原因,他說,「坦白說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不過他表示,很可能是人們懶於學習新東西,所以只需要點屏幕這樣的玩法才會受歡迎。

沒有經驗、決心和預算的開發者:做遊戲越小越好

阮哈東表示,在《Flappy Bird》之前,他本來打算成為一名工程師,但後來決定改變自己的職業,為行動裝置做街機手遊。他表示,2013年的時候,當時App Store裡的頂級遊戲是《部落衝突》、《糖果傳奇》和《憤怒的小鳥》等作品,這些大作大多數都是為了長期提供「服務式的娛樂」而設計的,你需要一個成熟的核心玩法和大量的內容填充。

他說,自己最有限的就是時間、技術、決心和預算。

當時的阮哈東有一份正常工作,主要是給硬體設備做編程,而且並沒有學過規劃和管理一個團隊,所以他獨自工作是當時更好的選擇。而且當時他並沒有足夠的決心完成一款遊戲,因為當時已經有很多未完成的項目堆積起來,他當時對遊戲並不上心,也沒有投入什麼預算。

即使如此,他還是決定做遊戲。

為了完成一個遊戲,他必須把項目限制的儘可能小,這樣才有可能完成。於是就給自己想做的遊戲設定了幾個核心法則:他希望遊戲是可愛的,要足以吸引年輕人,而且要讓沒有多少時間玩的人們易於上手;他還希望做一款一分鐘就能結束的遊戲,因為自己沒有決心做更長的遊戲,而且對於商業模式,阮哈東打算用免費+廣告的做法。

當時這麼選擇的原因是:他害怕有人付了費就需要他負責做支持工作。

還有一個原則就是,他希望把遊戲做得滑稽而具有競技性,只讓人們拼技術,而不是靠運氣。於是他開始做三款遊戲:《Shuriken Block》、《Flappy Bird》和《Super Ball Jugglling》。

從小項目開始:讓大多數人都可以上手

對於《Flappy Bird》的研發,他希望開始用一個迷你角色,因此決定用一個看起來圓圓的而且胖乎乎的形象來創造可愛的角色,這個角色後來成為了該遊戲的象徵。他還希望讓遊戲操作被大多數人接受,經過調查研究之後發現,主機遊戲的輸入延遲在100ms以上,於是他希望《Flappy Bird》的延遲必須低於17ms。

為了給玩家的操作單來反饋感,阮哈東還給每次點擊都加入了音效,並且決定把遊戲做成豎屏模式,這樣玩家們就可以單手操作。

成功之後隱退三年:還在探索值得做的遊戲

不過,《Flappy Bird》發布之後並沒有火,該遊戲發布於2013年,到了2014年初才成為大作,在該遊戲火爆之前,沒有人知道阮哈東。

成功帶來的不只是喜悅,由於想要達到很高的分數比較難,也有不少人對他進行批評,大量玩家表示該遊戲很糟糕,根本不需要什麼遊戲設計技巧。還有人指責他在App Store排名作弊,而且抄襲了《馬裡奧》遊戲。

他對這一切指責表示反對,並解釋稱之所以用綠色管子一樣的平臺是因為看起來比較好,有人傳言任天堂要起訴阮哈東,但這件事終究沒有發生。受夠了各種各樣的指責之後,他決定把遊戲下架,因為《Flappy Bird》成功之後根本沒時間享受其中的喜悅,但阮哈東表示對於該遊戲登頂App Store感到自豪。

沉寂了3年多之後,阮哈東準備重回遊戲業,就像2014年他研發的《Swing Copters》那樣,並表示希望在今年或者明年找到值得做的遊戲。

相關焦點

  • 《Flappy Bird》開發者:遊戲爆紅之後,覺得「這個世界突然瘋了」...
    但就在爆火幾天之後,開發者阮河東撂下一句:「他摧毀了我的生活,我恨他」。然後把遊戲永久下架。這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為他帶來巨額收益和名氣的作品,說放下就放下,這其中肯定有很多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隱情和感受。就在前不久,阮河東出現在母校越南河內理工大學,分享了他當時和現在的心路歷程。
  • 過年了,Flappy Bird 開發者又帶來了好玩的新遊戲!
    還記得那個曾經讓人戳屏幕到發狂的虐心小遊戲 Flappy Bird 嗎?而這一次,恰逢新年,Flappy Bird 的開發者 DongNguyen(阮哈東)又給我們帶來了一款全新的賤萌小遊戲 Ninja Spinki,先看看這萌萌的像素畫風:
  • indienova 國內獨立遊戲開發者報告 2020
    2020 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限制了人們的社交活動,但是對遊戲開發者來說反而受到影響不大,並沒有太影響他們的開發。
  • GMGC·成都·2018 | 獨立遊戲開發者大賽落幕 《彩虹墜入》殺出重圍 險勝折桂
    作為引領次世代移動遊戲趨勢的「獨立遊戲開發者大賽「(簡稱:IPA)是歷屆GMGC盛會上最閃亮的明珠。11月6日,GMGC·2018·成都IPA大賽總決賽,正式在成都首座萬豪酒店完成最後的公開角逐。以本屆參賽產品的特性來看,GMGC·成都·2018的獨立遊戲開發者大賽將會是IPA歷史上比較重要的裡程碑之一,本屆IPA組委會在收到的60餘款獨立遊戲中,最終篩選10款參加總決賽,而這些獨立遊戲作品呈現了比較鮮明的變化趨勢,更多的跨平臺化傾向、更新奇的核心玩法創新、更成熟鮮明的風格化是較之前幾屆IPA最大的變化,同時也宣示著,國內的獨立遊戲作品開始進入新的、更有實力、更有野心的發展紀元
  • 獨立開發者:有時候執行力比創意更重要
    Guarini強調,對於獨立開發者而言,自律是很重要的,不管創意質量如何,你都要按照預定的日期和預算推出遊戲,讓你的業務有序化。「你可能很有創意,但同時只有自律才能確保你做出想做的東西然後完成研發,因為在某些時候,發布遊戲比等到把它做到完美狀態更重要,而且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這個問題很容易導致一個工作室的關閉。
  • 海外開發者:Steam遊戲名稱和截圖有何規律?
    在設計商店界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Steam平臺上的眾多產品在遊戲標題上又有何規律?日前,歐美開發者Tim Garbos分享了Steam平臺遊戲名稱設計以及截圖展示方面的心得。遊戲名稱篇:對於一款遊戲來說,遊戲標題是給予玩家的第一印象,有的時候,一個響亮的標題就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用戶是否有繼續了解下去的意願。
  • 獨立開發者自述:退出遊戲業一年學到了什麼?
    然而,即便是對於從業多年的開發者來說,做獨立遊戲也並不容易。最近,一位名叫Matt Bradley的英國開發者在博客中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從3A公司的開發者到獨立遊戲領域,他經歷了嘗試、失敗,甚至一度退出了遊戲行業。經過了長期的反省之後,他再一次拾起了之前未完成的遊戲。
  • 【八卦】韓國遊戲國內大賣:開發者感動哭 發中文致謝
    ……《Replica》是一款模仿手機操作的解謎遊戲,在7月份的時候上架Steam商店。開發者Somi是來自韓國的一名獨立遊戲人,最近Somi專門發布了公告對中國玩家的支持表示感謝。估計Somi自己都沒有想到國內玩家會這麼喜歡他的遊戲。而且這收益對於一個獨立遊戲開發者來說確實很重要。為此Somi專門在Steam社區發布公告,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 開發者血淚控訴:Windows商店的種種問題將扼殺流行應用和獨立開發者
    【Win10酷七網訊】該文章由國外Windows應用開發者提交,以下均為該開發者的陳述: 正如我標題所說的,Windows商店的種種問題將最終扼殺流行應用和獨立開發者。 我在2015年8月1日更新了我的遊戲。但更新後的遊戲直到昨天晚上才出現在了搜索結果中。
  • 韓國遊戲受國人青睞:開發者感動哭 發中文致謝
    開發者Somi是來自韓國的一名獨立遊戲人,早些時候Somi專門發布了公告對中國玩家的支持表示感謝。Somi的致謝公告  Somi表示感謝的原因是因為國內玩家對《Replica》的支持,在Steamspy網站上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Replica》總共售出了大約4.6萬份,其中25%都是國內玩家購買的,位居第一,高於Somi的主場韓國。
  • 開發者將拿到更高收入:Discord宣布遊戲商店1/9分成
    遊戲分銷平臺出現1/9分成比:未來還可以更低上周,Epic推出遊戲商店的消息讓業內為之一振,該公司把平臺抽成降低到了12%,不過,另一家社區平臺公司Discord計劃把抽成比例進一步降低到10%,這樣開發者就可以拿到遊戲收入的90%。
  • 傳奇開發者Peter Molyneux:為何50多歲重學代碼?
    從多言到沉默:50多歲重學寫代碼幾年前,當《神鬼寓言》、《Populous》和《黑與白》等知名遊戲的開發者Peter Molyneux宣布不再講那麼多話的時候,很多人都不信。「我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個程式設計師,最後一次寫代碼是在做《黑與白》遊戲的時候,我經常告訴自己,我要回去繼續寫代碼,從頭開始學,因為這可能是讓我獲得新想法最有效的方式。
  • 不跟G胖玩了:獨立開發者稱Steam最有用的只是評價系統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由於獨立遊戲團隊資源、資金和人手有限,因此把PC獨立遊戲發布到Steam才是最佳的選擇,不過,海外一個名叫Jason Rohrer的開發者卻選擇了自己發行。不只是因為30%抽成:Steam最大的用處就是評論系統Jason Rohrer從業多年,而且向來不按常理出牌,比如他做過盜竊和家庭防衛主題的《The Castle Doctrine》,在這款遊戲裡,行兇者往往同時也是受害者;還做過時長只有5分鐘的2D橫版解謎《Passage》;甚至把一款叫做《A Game for Someone》的遊戲埋在沙漠裡
  • 獨立開發者:為何一個小遊戲做了8年?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對於遊戲開發者們來說,跳票是經常遇到的情況,但對於獨立遊戲《Geneshift
  • 五福小財神:運營比較久,過年超火的一款合成紅包提現微信小遊戲.
    推薦」龍蝦遊戲推薦(原:龍蝦遊戲資訊)是一個「專注小遊戲交流」的公眾號。也是現在小遊戲開發者們關注最多的小遊戲推薦公眾號!我們是一個供遊戲創作者交流小遊戲行業;為小遊戲玩家推薦小遊戲(每天更新一天十個)的遊戲推薦公眾號,非常感謝你的關注!最近一些小朋友還是找紅包小遊戲……《五福小財神》過年的時候還蠻火的,推薦給喜歡賺錢遊戲的小朋友
  • 《廢土2》創始人:遊戲開發者不能靠賣情懷活著
    ,而過去十年來,則主要是給經典遊戲打造續作或者精神續作,但在今年的GDC大會上,他表示,開發者不能只沉迷於過去。因為很多人對於他們剛開始玩這些遊戲的時候都有著特別的情感,這幾乎是我們永遠都無法給他們重現的。就像是曾經在大學宿舍裡,你和所有朋友通宵打遊戲,什麼都不用管,但這種感覺永遠都無法再次獲得,因為你需要工作才能應付開銷、養孩子,你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沒心沒肺」。
  • 臺北TGS2016電玩展開幕 三大關鍵詞:VR,獨立遊戲和中國大陸
    遊戲茶館作為合作媒體參加了本次大會。第一天都是B2B的行業內容,第一天的峰會包含一個主論壇和三個分論壇,議題包含今年的幾大熱門話題VR,Html5與IP影遊互動,B2B展區有221家遊戲企業參展,遊戲茶館參加了一整天的活動,總結出本屆峰會的幾個核心關鍵詞,VR,獨立遊戲和中國大陸。
  • Valve的Steam內容審查新政引發爭議:開發者褒貶不一
    近日Valve官方在一篇文章中表示,除了「非法或惡意搗爛(trolling)」的內容之外,公司不計劃監管登陸數字遊戲商店Steam的遊戲。
  • 獨立開發者:詳解用Unity資源商店3天完成的手遊研發過程
    最近,海外開發者Adriano Baglio在博客中講述了自己3天用Unity做出一款手遊的經歷,對於希望學習和做手遊研發的童鞋們來說應該是有所幫助的,以下請看完整的博文:首先,這款遊戲是3天做出來的,如果你不擅長的話,可能很難理解。需要先說明的是,這個博客不是教大家如何編程、如何使用Unity,也不是教大家如何使用Photoshop或者Illustrator的。
  • 你才是明天:《玩具熊的五夜後宮》開發者致玩家的一封公開信
    最近,《玩具熊的五夜後宮》開發者Scott Cawthon在Steam社區上貼出了一封致全體玩家的公開信。這封信裡和遊戲開發的具體內容並無關係,只是細細碎碎地談了一些感受,但言辭懇切真摯,讀來讓人心頭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