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sych:警惕精神藥物副反應所致急診狀況

2021-02-17 醫脈通精神科

2011年,約有26,800,000名美國人服用治療精神障礙的處方藥。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 online July 09, 2014.)的研究顯示,2009-2011年間,美國每年因精神科藥物相關不良藥物事件(ADE)所導致的急診就診接近90,000人次,其中常用助眠藥物酒石酸唑吡坦所導致的急診科就診尤其值得關注。

該研究由美國疾控中心醫療質量促進部的Lee M. Hampton醫生等開展,旨在評估2009年至2011年之間美國全國範圍內精神科藥物ADE導致急診科就診的數量及比率。研究者所使用的數據來自國家損害監測電子系統—藥物不良事件監測合作系統,以及國家急診醫療調查和國家醫院急診醫療調查項目(NHAMCS),研究對象為國家概率樣本中急診及門診就診的19歲及以上個體的病歷記錄,所針對的精神科藥物包括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鋰鹽、鎮靜/抗焦慮藥及興奮劑。

每年因ADE導致急診就診的次數:酒石酸唑吡坦高居榜首

不同藥物所致ADE類型:鋰鹽導致運動障礙及肌痙攣的比率高於抗精神病藥

研究主要轉歸及測量指標包括由精神科藥物ADE所導致的急診就診數量,以及每萬人次被開具精神科藥物的就診中出現急診就診的比率。結果顯示:

1、2009-2011年間,美國每年因精神科藥物ADE所導致的急診就診約為89,094人次(95% CI,68,641-109,548),其中19.3%(95% CI, 16.3%-22.2%)導致患者入院, 49.4%的患者年齡介於19-44歲之間(95% CI, 46.5%-52.4%)。

2、每年鎮靜/抗焦慮藥、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鋰鹽、興奮劑所導致的急診就診分別為30,707 (95% CI, 23,406-38,008), 25,377 (95% CI, 19,051-31,704), 21,578 (95% CI, 16,599-26,557), 3620 (95% CI, 2,311-4,928)和2779 (95% CI, 1,764-3,794)人次。

3、每一萬次開具藥物的門診中,抗精神病藥及鋰鹽因ADE導致的急診就診分別為11.7 (95% CI, 10.1-13.2)及16.4 (95% CI, 13.0-19.9)人次,鎮靜/焦慮藥、興奮劑及抗抑鬱藥分別為3.6 (95% CI, 3.2-4.1)、2.9 (95% CI, 2.3-3.5)及2.4 (95% CI, 2.1-2.7)人次。

4、常用助眠藥物酒石酸唑吡坦在所有成人就診事件中所佔比例達11.5%(95% CI, 9.5%-13.4%),在65歲及以上老年人急診就診事件中所佔比例則高達21.0%(95% CI, 16.3%-25.7%),上述兩個數字均顯著高於其他所有精神科藥物。

5、每年因ADE導致急診就診次數最多的藥物依次為:酒石酸唑吡坦、富馬酸喹硫平、阿普唑侖、蘿拉西泮、氟哌啶醇、氯硝西泮、曲唑酮、氫溴酸西酞普蘭、鋰鹽及利培酮。

6、每一萬次開具藥物的門診中,鋰鹽導致運動障礙及肌痙攣的比率高於抗精神病藥。

研究者得到結論:精神科藥物與很多ADE導致急診就診的案例相關;減少ADE的發生應針對各個年齡段的成人,同時應對那些高風險藥物的使用進行優化。

醫脈通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處理流程圖及藥物用法用量 | 指南共識
    數據顯示,急診接受精神科治療的年輕人中,有6%-10%需要軀體約束。在美國,已有至少30名兒童死於約束相關事故,直接導致監管部門限制約束在急診的使用。相比於成人群體,針對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的指南或標準化處理流程很少,尤其是藥物幹預,進而造成了臨床實踐中「有藥不敢用」、「有藥不會用」的狀況。
  • 警惕:這7類藥物可引起橫紋肌溶解!
    在這裡,我們需警惕的是藥物所導致的橫紋肌溶解。有哪些藥物會致橫紋肌溶解症呢?1.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這類藥物能有效降低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他汀類藥物可引起肌病,包括肌痛,肌炎和橫紋肌溶解。
  • JAMA:維生素C治療敗血症?高質量試驗打破爭議
    抗休克治療中,常用藥物氫化可的松有助於減輕症狀,改善部分器官的功能衰竭。近年來,一些小型研究顯示,敗血症患者體內維生素B和維生素C含量尤其低,由於維生素C的抗炎和抗氧化特性,大劑量注射維生素C有助於敗血症治療。在全球,一些臨床實踐中已將維生素C用於敗血症的輔助治療,但也不乏爭議。
  • JAMA Psych:PTSD症狀與食物成癮相關
    研究者基於上述結果認為,女性隊列中,PTSD症狀與食物成癮患病率的升高相關。減少與PTSD相關的肥胖可能需要心理及行為幹預,而患者對食物的依賴和/或使用食物以應對壓力的行為模式需加以調整。了解國內外精神心理領域最新進展,獲取權威專家臨床意見,歡迎加入醫脈通!
  • 警惕:「土三七」等中草藥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
    追問病史,最終明確張阿姨是因服用「土三七」所致。原來她聽說三七有保健作用,就在自家院裡種了些「三七」,卻不知道其實她種的是土三七,服用一個月後,其肝臟嚴重受損。三七和土三七雖一字之差,看似相同,藥理作用類似,毒性卻相差很大。據相關文獻記錄,三七又稱田七,無毒。
  • 口服過量藥物,及時催吐是關鍵
    12月2日早上,職業病科毒化實驗室接到急診送檢一兒童毒檢標本,家屬描述患兒口服大量暈車藥,相繼出現昏睡、譫妄等症狀,服藥後4小時患兒送達醫院接受洗胃等相關治療
  • 新冠動態∣JAMA發表重要研究:抗抑鬱藥氟伏沙明有望預防輕症新冠肺炎病情惡化
    自11月9日世衛組織公布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5000萬以來,全球每日新增病例仍居高不下,而瑞德西韋、羥氯喹等藥物臨床試驗以失敗告終無疑給人們的內心蒙上了一層陰影
  • 警惕!蘑菇也有毒品
    用人話說就是其危害有三1、精神障礙與變態:吸食迷幻蘑菇毒品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礙,是幻覺和思維障礙。吸食迷幻蘑菇毒品人員的行為特點圍繞迷幻蘑菇毒品轉,甚至為吸食迷幻蘑菇毒品而喪失人性。所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隨時保持警惕!警惕!警惕!
  • 世界上最著名的「瘋子」與精神分裂抗爭,「瘋子」用英語該咋說?
    影片講述了英俊又古怪的數學家納什在妻子的幫助下,與精神分裂症一路抗爭,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納什面對病痛時的理性和堅毅,也讓人看到了人性中閃耀的光芒。psych-「精神;心理」,-iatry「-治療」,-ist「人」,連起來就是精神病醫生。不是這醫生有神經病,而是這醫生治神經病。記住psych這個詞根的p不發音,ch發/k/。那麼「精神病人、瘋子」怎麼說?可以有以下幾種表達:madman   n.
  • Meta分析: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的長期療效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非常容易復發的精神疾病,並且會伴有精神病理的惡化和社會功能的降低,抗精神病藥對於對慢性和早期精神分裂症復發的預防起著很大的作用。
  • 【毒品知識】新精神活性物質:亟須警惕的「第三代毒品」(上)
    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藥物濫用監測中心主任劉志民。劉志民:新精神活性物質具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性質上屬於具有濫用潛力和成癮性的新型麻醉藥品或精神藥品;二是打著合法的外衣出現在毒品交易市場或社會上。
  • 法拉利姐「臉腫」掛急診近況曝光,病因竟是整形造成
    「法拉利姐」張婷婷近年來聲勢不如以往,砸大錢圓明星夢、出唱片的她,換來的卻是戶頭剩0元的一場空,就連法拉利跑車都已經賣掉變現金,如今張婷婷重回鏡頭前改當直播主,經紀人透露她現在靠著粉絲鬥內幾乎已經成了固定收入,至少每個月能賺4萬元,未料法拉利姐在昨(9日)健康突然亮紅燈,臉部嚴重浮腫,到醫院掛急診
  • 2017,成大急診,與您一起前行
    (圖為2016年5月,成大附院急診醫學科出診接回獨自一人外出,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的朱先生。急診醫學科主任梁隆斌說:「他剛才醒了一會,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患者的信任使醫務科長岐宏政放下種種顧慮,為患者在手術同意書上鄭重的籤上自己的名字,患者康復出院後所贈錦旗。)
  • 精神分裂症共病強迫:治療流程圖 | 臨床必備
    精神分裂症共病強迫症(OCD)相當常見。數據顯示,約2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強迫症狀(OCS),其中12%滿足OCD診斷標準[1]。
  • 23名急診醫生集體辭職,這家醫院恐遭降級!
    是什麼引發大量急診醫師辭職?對此,長庚醫院發言人李學禹表示,可能有以下原因:1、醫院調整了急診流程。因為急診連年虧損,院方為了減少急診專科醫師進駐,所以限制了急診的多元化發展,讓員工感到不被尊重。2、受到急診科 2 名主管離職,才引發了 " 主管要走,大家一起走 " 的狀況。
  • 秋季天氣轉涼,警惕誘發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原發性血管病,是由於神經血管功能障礙所致。多發生於頭部一側,發作時會感到劇烈疼痛,還會有可能伴有噁心、眩暈等不適,這種情況一般會持續4-27小時,在安靜休息後會得到明顯改善。臨床中,誘發偏頭痛的因素有很多,勞累過度、精神壓力大、睡眠不足、不良飲食習慣等。
  • 警惕!PUA套路遠不止於精神壓制,迷奸毒品或可成為「作案工具」
    三唑侖屬於強效催眠藥,是國家管制精神藥品,吃下去就能讓人昏睡不醒,過量甚至致死。另一種「迷藥」含有氟硝西泮,能讓人在沒喝酒的情況下出現「斷片」。同樣屬於國家管制藥物。這種藥物會損傷人的腦部神經,造成失憶甚至是痴傻。據網友爆料,群裡廣泛流傳的是一種「合成藥品」,是一種新型合成毒品,γ-羥基丁酸。此類「藥品」,會讓你在清醒時產生性亢奮,同時內分泌紊亂。
  • 指南共識:膿毒症液體治療急診專家共識(2018年)
    對於急診科而言,患者能夠接受治療的時間遠遠早於ICU。因此,專家認為早期積極地治療對急診科膿毒症以及膿毒症休克患者仍然是重要的治療策略之一。對膿毒症所致的低灌注進行液體治療應儘快開始,防止發展為膿毒性休克。在有休克可能的患者,起始3 h 內可以按照30 mL/kg 進行液體復甦,同時密切監測心率、血壓、尿量、血乳酸等,隨時進行補液速度的調整。在完成初始液體復甦後, 需要反覆評估血流動力學狀態以指導進一步的液體使用。
  • 臺媒稱臺灣人大小病都愛掛急診 等床位成家常便飯
    原標題:臺媒稱臺灣人大小病都愛掛急診 等床位成家常便飯  中新網9月9日電 據臺灣TVBS網站報導,臺灣人大小病都愛掛急診,也讓急診室容易塞車,全臺灣大醫院都有這個現象,像是健保局就曾經做過調查,臺大醫院有21%的急診病患至少要等床位2天以上,至於在高雄榮總和長庚遇到流行性感冒時急診都會爆滿,床位有時候也要等到2到3天,床位還得排到大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