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蔣豐
隨著新天皇即位,日本社會迎來了罕見的「十連休」。作為最早嘗到「黃金周經濟」甜頭的國家之一,此次「十連休」能否為內需低迷的日本再次帶來驚喜,成了各界熱議的話題。朝日新聞對於「十連休」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35%的受訪者表示「高興」,45%的受訪者表示「不高興」。
日本ExpediaJapan旅行網站的調查稱,不期待「十連休」的人群主要是醫生、律師、會計師、家庭主婦、臨時工等。他們因為休息日也有大量工作要做,長假可能導致人手嚴重不足,反而增加負擔。
並且,不管期待還是不期待,很多日本人可能無法完整享受「十連休」。日本服務業的產值佔到了GDP的約7成,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也佔到了全國勞動者的7成以上。因為罕見的「十連休」,他們可能要加班加點,工作量要遠超平時。有海外業務的企業與機構,工作人員也需要按照正常時間來對應海外市場。因此,ExpediaJapan網站針對日本民眾的調查顯示,35%的受訪者表示「應該可以十連休」,32%的受訪者表示「不能」,33%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而在過去5年的「五一黃金周」中,54.7%的人表示沒有完整休完。
超過一半的民眾無法正常休假,「黃金周」的經濟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日本總務省的「家計調查」顯示,2018年4月和5月,日本家庭工作日的日均消費為6060日元,周末的日均消費為6850日元,「黃金周」的日均消費則為7052日元,只比周末多202日元(約12元人民幣)。2017年的「黃金周」也顯示出同樣的趨勢。可以說,日本「黃金周」的經濟效果微乎其微。而此次「十連休」,可能是同樣的走勢。
日本總務省針對2017年、2018年「黃金周」的統計數據顯示,包括外出就餐、觀看體育比賽等在內的休閒娛樂支出,確實要超過平時。另一方面,「旅遊費用」甚至要低於平時。以2017年的「黃金周」為例,日本家庭的日均總支出比平時高出10.4%。其中,外出就餐費用高出平時58.3%,娛樂支出要高出平時30.6%,住宿費要高出平時106.9%,而國內旅行費用要低於平時16.5%,國外旅行費要低於平時56.8%。
從這一數據不難看出,日本人度過「黃金周」的首選是吃、然後是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休閒,很少出遠門,更別說海外旅遊。而失去了旅遊收入的支撐,日本的「黃金周」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日本學者分析稱,日本人「黃金周」不願遠行,難以形成「黃金周」經濟,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日本的「三連休」等公眾假期較多,基本每個月都有。而且,新年時雖然公眾假期只有1天,但是日本絕大多數企業和機構會把員工的帶薪休假集中放在新年前後,假期往往長達7-10天,形成了事實上的國民「長假」。日本民眾可以選擇這些假期遠行,「五一」期間的出行需求就大為降低。二是五一期間,大多數日本民眾很難完整休完黃金周,從時間上也存在遠行的障礙。三是近年來日本「宅文化」流行,很多日本人認為在家裡娛樂就是最大的放鬆。因此,日本的「黃金周」經濟呈現出疲軟態勢。
從日本的情況可以看出,爆發式的「黃金周」經濟遲早要歸於平常。「井噴」往往說明國民的休假需求沒有得到合理釋放,休假方式存在問題。或許,時不時就來一下的小假期,將國民帶薪休假集中在同一時間段,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國民放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