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看病不花錢了!在澳就醫20元診費新規取消!!!!

2021-02-20 微雪梨

新上任的衛生部長Sussan Ley(左)

迫於各方壓力,新上任的衛生部長Sussan Ley在度假歸來後宣布撤回原本將於下周一開始實施的20元醫療新規。

原本根據這項新規,GP看診時間在10分鐘以下的,政府補貼將減少20元,由原來的37.05元降至16.95元。但現在此新規已經取消了!

但是,Ley同時也表示,政府仍將在廣泛諮詢醫生及相關團體的基礎上,制定出合理的醫療改革新措施,確保醫療保險系統可持續發展。

此前,澳洲醫學協會曾呼籲政府傾聽醫生的訴求,不要推進這項新規。協會主席Brian Owler教授在一封寫給總理的措辭強烈的信裡稱:「政府沒有進行諮詢就推出這項嚴重損害全科醫療的措施,而且只有五周公示期,期間還碰到假期。你們把向公眾解釋這項新規的義務丟給了全科醫師,這恐怕違背你們聲稱的』致力於重建全科醫療『的目標。」在這封信中,Owler教授稱這項措施是「鼠目寸光」,「罔顧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價值」,並且,「GP群體內的憤怒與不信任程度前所未有」。

昨天,工黨也宣布在幾名中立的參譯員以及綠黨之後,將對這項新規投反對票。Ley批評反對黨是出於政治原因投反對票,而不顧病人利益,她表示,工黨此前還一直談論終結「六分鐘醫療」,給患者更好的醫療。不過Bill Shorten今天早上為工黨的決定做了辯護,他稱這項新規「糟透了」,他表示他們覺得一些醫生的說法非常具有說服力,即他們有幾十年的經驗,完全可以在15分鐘之內看完一個病人。

責任編輯:曼達哥|百地姐

實習編輯:蘇珊


微雪梨· WeSydney

| 有態度,有瘋度 |



相關焦點

  • 莆田:臺胞就醫可走「綠色通道」
    莆田:臺胞就醫可走「綠色通道」近日,莆田各級醫療機構因應莆田市政府新規,進行改革,新開通了臺胞就醫綠色通道,為在莆臺胞看病就醫提供方便自從今年4月份莆田開通了臺胞綠色就醫通道,生銓德說他在市第一醫院做了一個簡單的健康體檢,總共花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今非昔比,過去沒有這麼優惠、快速,過去要看一個簡單的病要等半天,而且非常不方便,自從有綠色通道以後,我感覺太便利了,這樣以後不會考慮一定要回臺灣看病,在本地就可以就醫,這一點實在是太方便太便利了。
  • 【最多跑一次】先看病,後付費! 新市健保集團——縣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啟「醫後付」新模式
    現在,好消息來了!為了進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西醫結合醫院門急診將開啟「醫後付」新模式!這也意味著「先看病後付費」正式上線後,看病中間無需再為付費環節來回奔波!看病期間不付錢,看病結束一起付!湖州市參保病人只要在自助掛號機上選擇「醫後付」,完成籤約就可長期使用「醫後付」功能。
  • 省內異地就醫結算聯網 今後看病不要為報銷跑腿了
    【正文】全省聯網結算政策執行以前,我市職工省內異地就醫採取的是個人墊付、事後報銷的方式,參保患者的個人負擔重,醫療費用報銷時限長,醫保經辦機構對異地醫療機構診療行為監管難度大,那麼現在,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的實施,就解決了這些問題。
  • 【最多跑一次】先看病,後付費! 新市健保集團(縣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啟「醫後付」新模式
    現在,好消息來了!為了進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新市健康保健集團(縣中西醫結合醫院)門急診將開啟「醫後付」新模式!這也意味著「先看病後付費」正式上線後,看病中間無需再為付費環節來回奔波!看病期間不付錢,看病結束一起付!湖州市參保病人只要在自助掛號機上選擇「醫後付」,完成籤約就可長期使用「醫後付」功能。
  • 買保險解決看病貴,綠色通道搞定看病難
    好友爸爸媽媽前後兩年分別住院,看病難這個老大難把他整的焦頭爛額。他給我舉了兩個例子:在福州最好的醫院想做個腸鏡,無痛麻醉腸鏡排隊3個月,有痛腸鏡排隊1個月。為了等床位,一位病友選擇了「掛床」,交了床位費三個月花了幾千元,結果還是沒床位。
  • 樂山一位男子花錢買駕照,因為20元露了餡!
    一個罰款讓白某顯得非常緊張,這引起了高速交警的警覺。原來4年前,25歲的白某由於準備不充分未能通過駕照考試。當時,考場一個「中介」告訴他花錢就能買到駕照,於是白某便信以為真。 司機白某:我當時懶得背題目,他說花一萬二千元可以幫我直接拿駕照。當時辦證要一萬二千元,買點東西一共需要一萬五。高速交警:相當於你花一萬五千元,讓一個陌生人幫你弄了一個駕照。
  • 出行 綜合,澳航點讚免費坐飛機,虎航行李出新規,雪梨機場很頭疼
    導讀 這年頭,出個遠門不容易,花不花錢暫且不說,各種大坑等著你,澳洲最近關於飛機的事情挺多
  • 北京看病找誰看???沒錯!就是找誰看!還有張家口人專屬福利!!
    北京衛計委又放大招:取消門診醫生加號條,全面推行預約就診!現在一想到去北京看病,我就頭痛不已,簡直要瘋~~~別再和朋友交錯在兩個頻道啦!!!簡訊提醒,看病當天有人全程陪同,各種情況都有經驗豐富的陪診員應對,比如幾點做什麼化驗能做上都門清,看完了回來還能定期發送複診提醒,後續如果有取檢查結果,取藥的事能免費代辦,關鍵是也花不了多少錢!
  • 看病全程「掃一掃」 ,樂清「電子健康醫保卡」 讓就診更方便了
    「科技進步得太快,現在看病居然變得這麼方便,一部手機、一個二維碼,所有就醫流程統統都能搞定,真的太便利了。」近日,市民王先生因舊疾復發,就近到樂清市人民醫院門診就診。他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現場在線領取了「電子健康醫保卡」,並通過自助機的人臉識別功能,完成了掛號、繳費、醫保結算、窗口取藥全流程,省時省力又省心,王先生不住地連聲稱讚。
  • 【擴散】澳航空公司行李限額各不同,注意可省下數百元
    如果打算購買「節省機票」Saver Fares,查看行李限制條款就特別重要。大多數節省機票允許攜帶隨身行李,但不含託運行李。比如捷星的國內機票票價中包括一件重量達20公斤的行李,但其「節省機票」中就不包含。現在維珍澳洲Virgin Australia的國內航班有免費行李託運,還可以在起飛前額外預定一件行李,免去了乘客在機場花70多元託運一件行李的麻煩。
  • 【擴散】看病就醫這樣做可以多報錢!趕快記住這「三招」!
    看病就醫對我們來說都是大事,看病怎樣才能多報錢?成都市人社局發布了3招!
  • 掛號費取消啦!趕緊看看~
    這對您看病就醫有什麼影響,具體來說有3點變化:第一、4月8日零時起,全市3600多家醫療機構取消掛號費、改收醫事服務費。第二、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隨之調整,其中CT、核磁等大型檢查設備收費大幅下降。第三、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取消15%藥品加成。
  • 谷歌面試官直播: H1B最嚴新規叫停!2021北美留學求職利好趨勢分析
    好消息!就在今天,美國法院宣布撤銷川普在10月份頒布的DOL和DHS新規!這兩項規定曾讓留學生叫苦不迭。無論是DHS取消隨機抽籤,改為用工資水平發放H1B籤證的政策,還是DOL的漲薪新規(大規模上漲目前各個level的H1B申請工資標準,增加申請門檻),都是計劃把一部分留學生拒之門外。
  • 經常去石龍看病的街坊注意:異地就醫門診費用將分步啟動直接結算
    )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將使廣東省異地門診就醫「跑腿」「墊資」成為歷史。參保人員異地門診就醫「報銷周期長、墊付壓力大、個人負擔重、往返奔波累」難題將得到有效解決。《通知》從備案管理、定點管理、待遇政策、結算流程、就醫管理、基金管理六個方面對門診異地就醫進行了規範。明確參保人員辦理了異地就醫住院備案,同步開通門診備案,無需參保人另行備案。《通知》明確實行「就醫地目錄、參保地政策、就醫地管理」。
  • 患癌華男買歐記健保 卻要自費看病花2萬美金!!!
    歐巴馬推動的健保,有錢人不願意保反觀鄰居加拿大,保費佔月薪資9%,且看病住院不用再額外支付其他費用,怎不教老美望而興嘆?號稱資本主義天堂的世界第一強權美國,堪稱國富民強,但論到照顧尋常百姓生老病死這檔事,卻顯得為德不卒
  • 澳航的行李新規,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也許有人會說,澳航以前的規定是最多兩件7kg的行李,那總重量還是14kg,真的有什麼意義嗎? 這乍一聽仿佛確實沒多大變化,畢竟為了全體乘機人員的安全,重量是一定不能超的。但仔細一想,實際上讓大家的出行靈活方便了很多呢。 畢竟以前7kg一個箱,多一點都不行。
  • 【臺灣分級診療】改變就醫習慣
    政策的說明如下:一、為推動分級醫療,臺灣衛生福利部於2017年2月18日正式公告調整全民健康保險,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門診與急診費用,部分負擔的新規定自2017年4月15日起實施,經過轉診到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看病,門診部分負擔調降40元;沒有經過轉診費用調高60元。
  • 看病時醫生為什麼要問醫保還是自費?原來是這樣
    醫保和不醫保和治病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了。此外,醫生開處方是有限制的,不可能隨意開,藥佔比始終在心頭,不能用的藥物也要嚴格遵守。所以,不管你是哪一種保險,都不必擔心醫生會因為報銷形式而影響治療結果,因為醫生看病的大前提都是要把病看好。
  • 重磅好消息!我市28家公立醫院的門診診察費納入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範圍了!
    今天,小編又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重磅好消息!
  • 就醫血淚史,在臺灣看病沒健保卡怎麼辦?
    奶茶炸雞蔥抓餅碳烤三明治油飯蝦仁羹魚生拼盤鮮魚湯芋頭冰輪番上陣,對於夜市上的每一個品種都抱著一種「現在不吃更待何時」的心態,導致最後的結果不僅是花一個月時間才能掉秤的脂肪,更可怕的是肚子痛到扶著醫院牆進去,拉肚子虛脫到扶著醫院牆出來。在醫院裡,看著幾乎人人都戴著口罩,熟練地劃價、領藥,導醫臺前的我難過、弱小又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