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長庚紀念醫院屈光科主治醫師侯鈞賀說,藍光波長短、能量高,長時間緊盯屏幕,LED屏幕散發出的藍光,無形中對眼睛累積傷害,造成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短時間用眼過度,感覺眼睛疲勞不適,多會有乾眼症狀,休息、放鬆就能改善。
長庚紀念醫院屈光科主治醫師侯鈞賀
市面上濾藍光產品五花八門,民眾誤以為挑選百分百濾藍光產品「尚好」。
衛福部桃園醫院眼科主任王璋驥表示,完全濾掉藍光,顏色也會跟著失真,LED屏幕亮度影響散發藍光強弱度。
最佳使用方式是屏幕亮度隨周遭環境調整,在陽光充裕的戶外,將亮度調高;進入室內視狀況調整至舒適的閱讀亮度。
王璋驥說,藍光是長期累積對眼睛造成傷害,短時間很難察覺,但臨床發現以往罹患黃斑部病變的年齡層約60~70歲,現在年齡層些微下降至50~60歲發病,部分原因與現代人多接觸3C產品脫不了關係。
藍、黃色是互補色系,因此濾藍光眼鏡多採黃色設計吸收藍光。侯鈞賀強調,並非戴上濾藍光眼鏡就能肆無忌憚使用手機,濾藍光護目鏡僅能濾掉30%藍光。
侯鈞賀說,平時多攝取深色蔬菜水果,或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以降低藍光對視網膜的傷害,延緩罹患黃斑部病變時間,外出戴上太陽眼鏡阻擋光害,也是預防方法之一。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低頭族"小心了 LED藍光或致失明』,點擊閱讀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