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還差5到10萬,救救這個小女孩!

2021-03-05 臨沂新聞

「假如不能挽回女兒的命,就捐出女兒的眼角膜」。

---孫嘉澤的爸爸

孫嘉澤,您還記得嗎?一個胖乎乎的,非常可愛的小姑娘。

9月19日,臨沂新聞微信平臺播發了小嘉澤患白血病需要救助的消息。社會上很多好心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兩個月過去了,小嘉澤怎麼樣了?

今天,孫嘉澤的父親再一次給我們發來求助。

目前,孫嘉澤在濟南千佛山醫院住院治療,已經進入骨髓移植階段(孫嘉澤的骨髓和她父親的骨髓配型百分之百契合),髓移植手術時長在一個月左右,花費25萬到30萬之間。但他的手裡只有17萬,加上這幾天朋友圈的好心人捐的一共能有19萬多。也就是說,目前孩子的治療費還差5到10萬。

孫嘉澤的父親說,家裡該借的錢都借了。為了能挽回孩子的生命,只能再一次向社會求助。

在電話採訪孫嘉澤父親的過程中,這位爸爸一再強調:「也許用不到10萬,用不了這麼多」。雖然家裡已經一貧如洗,雖然已經債臺高築,但他要的只是女兒的救命錢。

5—10萬!幫助這個孩子進行骨髓移植,給孩子生的希望。您能幫幫她嗎?

支付寶13734362559 公豔

微信:13734362559

中國銀行6217586000005054925戶名:孫嘉澤

孫嘉澤的爸爸孫磊電話:18678472629

相關焦點

  • 老婆骨髓移植當天遭全家拋棄!倆親哥反悔逃跑,老公跪求嶽父被一把推開...原因讓人心涼
    女子急需移植骨髓遭父兄3人拒絕,丈夫跪求嶽父來自山西晉中平遙縣的範林俊和妻子王愛結婚6年,小兩口有個5歲的兒子,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被一紙診斷書打破。隨著治療的進行,醫生說只要進行骨髓移植便能活命。好消息是妻子和他二哥、三哥的骨髓完全匹配。欣喜之餘,60萬元手術費成為繼續治療的最大障礙,範林俊愁得整宿睡不著覺。
  • 骨髓移植:給大家講解移植過程中的幾個階段
    骨髓移植治療,在血液病臨床上已經很常見了,但說起骨髓移植,即便是在準備階段,患者及家屬還是會有諸多顧慮,今天就骨髓移植過程中的幾個階段給大家解釋清楚
  • 骨髓移植施手術 患病青年獲新生
    然而,黃凱賢的病情並不樂觀,因為據醫生介紹,單靠藥物化療來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話,絕大部分患者兩三年後就會復發,要治癒還得「換骨髓」。但由於沒有全相合的供者,如果求助於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率低、等待時間長,還可能因復發而失去移植機會。而黃凱賢的哥哥,骨髓與黃凱賢半相合,可進行半相合骨髓移植手術,但手術難度高、風險大,粵東從未開展過此類手術。
  • 焦作:她才6歲,骨髓移植需要40萬,我已花光全部積蓄,請救救我女兒!
    ,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除了相關政策幫扶和支持外,資金缺口還是很大,需要至少40萬元做骨髓移植手術,40萬元對於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為了給孩子看病,幾年前她就失去了工作,靠丈夫打工來維持家裡生活,孩子得病以來,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目前家裡已經是負債纍纍,想通過@河南都市爆料 ,請求大家能夠幫助救救她的女兒!2016年11月份,那時孩子才剛剛2歲10個月,身體出現不適,本以為是小毛病,可吃藥打針後,病情卻越來越重!到縣裡醫院、焦作醫院檢查,才發現血是小板低!
  • 解疑:哪些人需要骨髓移植?移植前做什麼準備?費用?
    骨髓移植,一直被很多惡性血液病患者當做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大家對骨髓移植的了解少之又少。
  • 「爸爸要為我捐獻骨髓」
    一個好消息:父子骨髓配對成功在女兒為兒子做骨髓配對檢測的2010年,馬洪軍更想用自己的骨髓救救孩子。他聽醫生說,兄弟姐妹之間的配型比父母配型成功率更高,父子之間配型,與陌生人無異。也就是說,在這個意義上,血濃於水的父子,卻是彼此的陌生人。
  • 這位臺灣白血病小哥成功移植後,是這樣感謝骨髓捐獻者的…
    前幾天給大家分享了為什麼你和捐骨髓給自己的志願者一年內不能見面的一則小視頻,今天在逛 Facebook 時,偶然發現了一位患白血病的臺灣小哥的主頁
  • 大埔4歲白血病女孩骨髓配對成功卻無錢做手術
    今年4月,家在大埔縣高陂鎮三洲村的4歲小女孩曾玉瑩,被查出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玉瑩的家庭是地道的農民家庭,為給她治病,家中已舉債10多萬元。
  • 捐骨髓,你怕嗎?
    問:捐獻骨髓幹什麼?答:用來骨髓移植,是治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有效方法。問:骨髓移植?答:簡單來說,就是把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從供者體內移植到受者體內。就好比把健康的種子從一個地方移植種在另一個地方生長發芽。問:會有什麼危害嗎?
  • "骨髓捐獻"根本不用抽骨髓!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篇文章用的都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捐獻」這樣的詞彙,而非人們熟知的「骨髓移植」和「骨髓捐獻」。這是因為,以現代醫學技術,只要打幾針動員劑[4]就能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跑到血液裡去,這樣一來,用一般採血的方法就能把造血幹細胞採集到了。至於電視劇中用注射器抽骨髓的橋段早就是過去式啦!再用「骨髓XX」這樣的表達方法難免讓人恐慌、誤解!
  • 讓愛心傳遞、讓真情流淌、請救助嗜血症小女孩--陳倩
    一個患嗜血症小女孩致社會的一封信尊敬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 你們好! 我叫陳倩,大家都叫我小倩倩,今年才7歲,剛讀完幼兒園。我的家在新寧縣水廟高坪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雖然家裡並不富裕,但爸爸和媽媽對我的愛讓我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 八年前那次「失敗的骨髓捐獻」
    處於保密,我只能知道病人是位三歲的小女孩,其它的信息一概不知,比如在哪裡,是不是中國人,得了什麼病之類的。很多信息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檢測一般在附近醫院進行,但是由於我工作很忙而且沒有車,後來他們派了名護士星期一的一大早到我的公司,隨便找了個辦公室抽走了我5大管,大概80毫升血。護士態度很好,讓我覺得他們對志願者是很重視的。
  • 天吶,骨髓捐獻的真實情況,你知道嗎?
    「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擔心骨髓移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放棄了給妹妹捐獻骨髓。為什麼叫「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現在捐獻骨髓要抽骨髓嗎?
  • 95後女孩患白血病,父親兩捐骨髓!這句話讓所有人淚崩...
    對95後女孩琪琪來說,是「你要多少骨髓我都給!」據未來網報導,2018年,黑龍江牡丹江市的琪琪患上了急性白血病。曾是長發飄飄的女孩,自嘲「蹭了《我不是藥神》的熱度」。當時,爸爸毫不猶豫地捐出了自己的骨髓。
  • 捐獻骨髓是從骨骼把骨髓抽出來?醫生:真實過程其實跟獻血差不多
    什麼情況下需要捐獻骨髓?小編想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白血病吧,不管是影視還是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聽過誰誰誰白血病了,必須要有骨髓才能治療。
  • 請為亞潔刷爆朋友圈,救救亞潔!救救咱們東營這個善良的孩子吧!
    秦亞潔,女,東營市墾利縣董集鎮秦家村人,十三歲,於2016年2月20日在勝利油田中心醫院檢查出患有急性骨髓系白血病M5,因病情嚴重,於2016年2月22日轉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病魔無情,這樣的重症,天文數字的治療費用已讓這個原本貧困的農村家庭陷入煎熬絕望。怎麼忍心放棄這個可貴的年輕生命。
  • 壽光8歲女孩玹玹捐骨髓救母!玹玹:我不偉大 ,我只想留住媽媽!
    幸運的是,經過配型,巴麗麗的女兒玹玹和母親有5個點相匹配,達到半相合,可以進行手術!8歲的玹玹說:「給媽媽獻骨髓,只要能拯救媽媽,我可以忍受疼痛,只要媽媽能活下來!」好勇敢的女兒!一個八歲的小女孩說出那一句話來的時候,讓人覺得心疼。8歲的玹玹太懂事了,她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但現在玹玹面臨一個問題:她太瘦了,需要增肥才能達到抽骨髓的標準 !接下來,玹玹開始了她的增肥之路!她救媽媽之路!
  • 世界骨髓捐獻者日--「感謝您,捐獻者」
    此次活動是造血幹細胞捐獻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呼籲全社會民眾在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召下,積極參與到造血幹細胞捐獻隊伍中來,關注血液病、關愛生命、奉獻愛心,創造生命的奇蹟。上午11時,由重慶市紅十字會副會長毛榮志帶隊,看望我科10名血液病患兒,為他們送去紅十字會的關懷和溫暖,市紅十字會為每位患兒提供了1000元的慰問金,副會長毛榮志還走入層流病房,親切慰問患兒及其家屬,鼓勵他們堅定信心、戰勝病魔,積極配合醫院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 骨髓穿刺知識:
    骨髓穿刺是血液科最重要的檢查手段。通過進行骨髓塗片細胞形態學檢查、染色體核型分析、免疫分型、基因檢查、幹細胞培養等檢查(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通常是指的骨髓塗片形態學檢查),血液細胞形態學時研究細胞數量、質量、分化以及功能的血液學分支,除可在光鏡下直接觀察常規染色的各種細胞的數量、形態外。還可以通過各種特殊染色方法對胞漿內的不同顆粒進行染色,以區分各種血細胞。
  • 很多人都以為捐獻骨髓是要抽骨髓的,其實真相是...
    山貓科普# 很多人都以為捐獻骨髓是要抽骨髓的,其實在骨髓庫配型成功以後只需要捐獻造血幹細胞,只有親屬之間非完全配型的才會捐獻骨髓。現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法採用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用科學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由於整個採集過程是一個封閉和符合醫療安全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是極為安全的。在採集完成後,一些輕微疼痛感和不適將會很快消失。至今沒有因採集外周血造幹細胞引起對捐獻者傷害的報導。請相信我們醫生「不會為了救一個人,而去害了另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