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骨髓是從骨骼把骨髓抽出來?醫生:真實過程其實跟獻血差不多

2021-02-12 心靈看歷史

什麼情況下需要捐獻骨髓?小編想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白血病吧,不管是影視還是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聽過誰誰誰白血病了,必須要有骨髓才能治療。那骨髓捐獻到底是怎麼一個過程,你知道嗎?

大部分人都對骨髓捐贈心存恐懼,因為看到過或者聽過骨髓捐贈的方法,在醫學上上骨髓的捐獻者在事先要進行麻醉,醫生用針筒從髂骨的髂後上棘進針,抽取髂骨裡的骨髓。(如下圖)

看著就很痛對不對,都扎進骨頭裡面了。但這裡面有三個誤區:

1、儘管都是名為「髓」,但脊髓是中樞神經的一部分,其組成乃無數的神經(彷如身體的中樞電纜線),而絕非「骨髓」,跟造血幹細胞更沒有關係。

2、臨床上抽取骨髓的部位並非脊髓,甚至都不是脊柱。

3、這種捐贈是很痛,但這是十多年前醫學上的確用的是這種抽取骨髓的方法,目前我國中華骨髓庫採用的方法是從外周血抽取造血幹細胞,不需要再從骨頭縫隙裡抽骨髓哦。

上面說到那種從骨頭縫隙裡抽骨髓已經過時了,那這個新方法是如何操作的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只所以需要捐獻骨髓是因為我們需要造血幹細胞,這是白血病患者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只是骨髓,但很早之前醫學就發現造血幹細胞不僅僅在骨髓裡有,人體外周靜脈血也有造血幹細胞,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說法更準確。目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流程和獻血類似,從肘靜脈進針,收集靜脈血裡的造血幹細胞即可。

此方法具體操作是:捐獻者捐獻前,需要到採集醫院接受皮下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注射4~6天,每天1~2次。目的是促使造血幹細胞從骨髓進入外周血,提高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含量,以利於後續的採集。

然後在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的第五天,捐獻者正式捐獻造血幹細胞,跟獻血時一樣,在捐獻者手臂肘靜脈穿刺,然後通過機器對血管裡的血液進行實時分離,從中提取外周造血幹細胞。整個過程與捐獻機採血小板一樣,只是處理分離的血量更多一些,時間更長一些(全程3~5小時)。

了解過後,是不是對骨髓捐贈有了新的看法,覺得也沒有那麼恐懼?在中國,每年有5萬白血病患者去世。但捐獻骨髓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小編想如果多一些人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真實情況,也許有更多人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等待移植的患者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呢?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很多人都以為捐獻骨髓是要抽骨髓的,其實真相是...
    山貓科普# 很多人都以為捐獻骨髓是要抽骨髓的,其實在骨髓庫配型成功以後只需要捐獻造血幹細胞,只有親屬之間非完全配型的才會捐獻骨髓。現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法採用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用科學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由於整個採集過程是一個封閉和符合醫療安全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是極為安全的。在採集完成後,一些輕微疼痛感和不適將會很快消失。至今沒有因採集外周血造幹細胞引起對捐獻者傷害的報導。請相信我們醫生「不會為了救一個人,而去害了另一個人」。
  • 天吶,骨髓捐獻的真實情況,你知道嗎?
    捐獻過程真的像電視劇中演說的那樣痛苦嗎?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現在捐獻骨髓要抽骨髓嗎?
  • "骨髓捐獻"根本不用抽骨髓!
    什麼是骨髓?老百姓所說的「骨髓」其實叫造血幹細胞。讀完這篇文章,您就全明白啦!如果按居住地劃分,造血幹細胞分為「骨髓造血幹細胞」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兩種。造血幹細胞「胞」如其名。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篇文章用的都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捐獻」這樣的詞彙,而非人們熟知的「骨髓移植」和「骨髓捐獻」。
  • 捐獻骨髓過程 | 分享父親白血病治療過程
    | 分享父親白血病治療過程我想把我捐獻骨髓的過程寫下來,供之後的供者或者家屬們參考,希望能有一點幫助。我是親緣捐獻,捐給父親的,不該用捐這個字,我給我的父親理所當然,親緣捐獻要多一項骨髓的,如果是骨髓庫的陌生人就只捐幹細胞。當化療達到一定階段,這個聽醫生檢查定,我猜測應該是沒有發現那種壞的細胞的程度吧,就到了做移植的時機,如果這個時候剛好有供者的話,就可以進行移植了。
  • 新知丨那些年,被我們誤解的「骨髓捐獻」
    但親身經歷者告訴我們,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2004年,徐亮捐獻了幾毫升的血樣,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兩年後,北京骨髓庫的工作人員聯繫到徐亮,並告知他的血樣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3個月後,徐亮成了北京市第4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正式採集的過程類似成分獻血,大概需要2到3個小時,自己一直處於清醒狀態。」徐亮說,一個月後自己回醫院複查,身體已完全恢復正常。
  • 八年前那次「失敗的骨髓捐獻」
    加入的過程很簡單,首先就是在網上填一些基本的個人和健康信息,提交成功後,幾天之內他們給我寄來了一個小盒子,裡面有棉籤和一些別的密封袋子。用棉籤在嘴裡刮兩下,有一些口腔上皮細胞會粘附在上面,然後把棉籤封好,用他們給的信封寄回去就搞定了,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很多人以為加入骨髓庫需要抽血或者骨髓樣品,其實什麼都不需要,真的是非常簡單。
  • 耗時6天完成骨髓捐獻!佛山李景雄,好樣的!
    6月28日,歷時近4小時後,李景雄順利完成了骨髓捐獻。共捐獻了220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的他,成為了全國第9824名造血幹細胞匹配成功捐獻者。據了解,非血緣關係之間的造血幹細胞適配概率只有四百至一萬分之一,配對成功率極低,因此每一例成功配對都被視為「生命奇蹟」。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給李景雄頒發的證書「80後」李景雄是土生土長的佛山人。
  • 分步驟講解如何「捐獻骨髓」
    除了愛心人士捐獻骨髓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親屬親友得了血液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而去捐獻的,本文通俗講解關於怎麼捐獻骨髓的步驟,
  • 遵義一女子成功捐獻骨髓幹細胞
    近日紅花崗區一位骨髓幹細胞志願者成功捐獻了骨髓幹細胞為遠在重慶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送去了福音在貴州省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病房,直播君見到了志願者朱雲梅,據了解,朱雲梅的血液在進行了三次高分後,與重慶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8月5日上午,正式進行骨髓幹細胞採集。
  • 儀徵小夥為捐獻骨髓,狂瘦20多斤,連婚禮也......
    2013年他正式成為了中華骨髓庫一名志願者,多年來他先後無償獻血14次,累計獻血5500ml。2020年7月30日,得知自己的幹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篩配型成功後,他毫不猶豫地答應捐獻。「7月份安徽紅十字會突然打電話問我,願不願意捐骨髓,有人和我配型成功了。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比較驚訝,因為捐骨髓的成功概率是很低的。第二個感覺就是比較欣喜。
  • 「爸爸要為我捐獻骨髓」
    一個好消息:父子骨髓配對成功在女兒為兒子做骨髓配對檢測的2010年,馬洪軍更想用自己的骨髓救救孩子。他聽醫生說,兄弟姐妹之間的配型比父母配型成功率更高,父子之間配型,與陌生人無異。也就是說,在這個意義上,血濃於水的父子,卻是彼此的陌生人。
  • 為救白血病患者,巨鹿90後小夥捐獻骨髓
    2011年剛剛年滿18周歲的田在前,就送了自己一份特殊的成人禮——獻血,自此開始了他9年獻血11次奉獻愛心的徵程。▲田在前的獻血證2018年2月18日,田在前在河北省血液中心獻血小板時,志願者給他講解了有關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知識,他現場立即報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了造血幹細胞
  • 申通小哥捐獻骨髓:從包裹派送到生命傳遞,我很榮幸
    電話那頭的他一頭霧水,剛開始還以為是騷擾電話,後來才想起,原來早在15年前,他就埋下了愛心捐獻的種子。2004年,張開宗在鄭州大學讀書。有一次獻血車進校園,張開宗獻了200ml血,下車後沒按針眼,血順著胳膊流下來,嚇著了幾個女同學。就是在這次獻血時張開宗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志願者。張開宗說:「我覺得很驚奇,當時其實就是隨手籤了個字而已,沒想到真的就能幫上人了。」
  • 北京血液病醫院史淑榮:其實,骨髓穿刺檢查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史淑榮工作室官方微信xyk261 血液病病情診斷,最關鍵的就是骨髓穿刺結果,然而,多數患者對這個檢查都充滿了恐懼,認為做骨穿,抽骨髓對身體是有壞處的
  • 捐骨髓,你怕嗎?
    問:捐獻骨髓幹什麼?答:用來骨髓移植,是治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有效方法。問:骨髓移植?答:簡單來說,就是把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從供者體內移植到受者體內。就好比把健康的種子從一個地方移植種在另一個地方生長發芽。問:會有什麼危害嗎?
  • 許艾菲:捐獻骨髓時,仿佛背負著他的性命
    「攻略」》本周一,因為在微博上記錄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過程而走紅的杭州女孩兒許艾菲,回到自己曾經就讀的小學做了一次演講。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獻血時加入中華骨髓庫。2017年的5月2日接到了第一個電話,紅十字會的人和我說有一個男孩子得了白血病,他跟你配型配上了,而且當時全相合的配型。幾萬分之一到幾十萬分之一的配型概率我都能遇上。去還是不去?其實許艾菲的心理很快就有了答案。但身邊人的擔憂和焦慮也圍繞在她耳邊,媽媽提出一堆擔心和疑問:未婚女性捐獻造血幹細胞,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
  • 尚建中:自體骨髓血回輸治療實體瘤的原理
    什麼是自體骨髓血回輸治療?自體骨髓血回輸治療是指將自身或他人的骨髓輸入體內,重新擔負起造血作用,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免疫功能,維持正常的生理需求,已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的目的,此一過程即為骨髓回輸治療。
  • 骨髓穿刺知識:
    骨髓穿刺是血液科最重要的檢查手段。通過進行骨髓塗片細胞形態學檢查、染色體核型分析、免疫分型、基因檢查、幹細胞培養等檢查(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通常是指的骨髓塗片形態學檢查),血液細胞形態學時研究細胞數量、質量、分化以及功能的血液學分支,除可在光鏡下直接觀察常規染色的各種細胞的數量、形態外。還可以通過各種特殊染色方法對胞漿內的不同顆粒進行染色,以區分各種血細胞。
  • 骨髓移植施手術 患病青年獲新生
    然而,黃凱賢的病情並不樂觀,因為據醫生介紹,單靠藥物化療來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話,絕大部分患者兩三年後就會復發,要治癒還得「換骨髓」。但由於沒有全相合的供者,如果求助於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率低、等待時間長,還可能因復發而失去移植機會。而黃凱賢的哥哥,骨髓與黃凱賢半相合,可進行半相合骨髓移植手術,但手術難度高、風險大,粵東從未開展過此類手術。
  • 一場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接力,三名臺青捐骨髓救陸童
    圖:4日,3位臺灣青年捐獻的造血幹細胞抵達臺心醫院/大公報攝1月3日至4日,一場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接力在臺灣和東莞之間進行。3名在東莞臺心醫院急需骨髓移植治療的重症地貧患兒,得到3名配對成功的臺灣青年捐獻的造血幹細胞。臺灣慈濟骨髓庫、醫院、兩地誌願者等通力合作,在臺辦及海關等部門綠色通道下,從供者造血幹細胞採集,到三份珍貴的幹細胞樣本被送至醫院,全程僅耗費34個小時,連夜進行的手術十分成功,患者將獲得新生。來自海南的銘銘、小炫和江西的小豪,很不幸地成為重度地貧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