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那些年,被我們誤解的「骨髓捐獻」

2021-03-05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新媒體專電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捐骨髓是在捐獻者脊柱中扎針取髓,不僅痛苦,還會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但親身經歷者告訴我們,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

2004年,徐亮捐獻了幾毫升的血樣,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兩年後,北京骨髓庫的工作人員聯繫到徐亮,並告知他的血樣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3個月後,徐亮成了北京市第4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正式採集的過程類似成分獻血,大概需要2到3個小時,自己一直處於清醒狀態。」徐亮說,一個月後自己回醫院複查,身體已完全恢復正常。

解放軍第307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科主任陳虎告訴記者,雖然「骨髓移植」一說廣為人知,但專業的說法應該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說,「捐骨髓」真正捐獻的是造血幹細胞。

據陳虎介紹,人們理解的「骨髓移植」有兩個誤區。其一,雖然都叫「髓」,但骨髓和脊髓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其二,臨床抽取骨髓的部位不是脊柱,目前捐獻大多採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更加安全,也更容易為捐獻者接受。

「早期抽骨髓要住院、麻醉,痛苦大得多。現在主要是將採集的外周血流經細胞分離機,把幹細胞挑出來,再將血液輸回捐獻者體內,整個過程基本沒有痛苦。」

「這就像從一個人身上抓幾百萬分之一的細胞,撒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一樣,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危害。」陳虎說。

目前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正式突破200萬人份,成為繼美國、德國、巴西之後世界第四大骨髓庫。

「這200萬志願者中很多都是年輕人,但這個數字只能滿足60%病人的需求。」陳虎說,「如果志願者再多一些,就會增加病患獲得救治的希望。」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唐子文也是200萬志願者的一員,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捐獻的經歷。

「2005年,我在北京王府井採血車登記血樣。6年後,我接到骨髓庫電話說配型成功。」陳虎說,「幹細胞採集過程和獻血相似,大概花了三個多小時。採集完成後,留院觀察兩天我就出院了。」

陳虎表示,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到兩周內血液中的血細胞就會恢復到原來水平。

中華骨髓庫在志願者數量上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但在質量方面,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陳虎表示,骨髓庫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反悔率偏高。一些志願者在配型成功後,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又放棄了捐獻。主要是因為大家對捐獻造血幹細胞理解存在偏差。很多志願者有心捐獻,卻遭到親友的反對。

為了讓更多的病患得到救治,同時讓公眾了解捐獻骨髓,徐亮、唐子文等捐獻者,同很多志願者一道,加入了北京市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協會,他們陪護許多捐獻者完成捐獻的過程,併到高校、社區等地方普及造血幹細胞知識。

「無論加入還是退出,我們都尊重每位志願者的決定。」徐亮說,「但希望大家能慎重選擇,因為一旦退出,伴隨的就是一位病人重生希望的破滅。」(記者:羅震、劉陸、譚思宇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注新華社發布微信公眾帳號

①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添加朋友」中進入「查找公眾號」,輸入 「 新華社發布」或「xinhuashefabu1",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文章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骨髓捐獻"根本不用抽骨髓!
    什麼是骨髓?老百姓所說的「骨髓」其實叫造血幹細胞。讀完這篇文章,您就全明白啦!如果按居住地劃分,造血幹細胞分為「骨髓造血幹細胞」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兩種。造血幹細胞「胞」如其名。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篇文章用的都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捐獻」這樣的詞彙,而非人們熟知的「骨髓移植」和「骨髓捐獻」。
  • 捐獻骨髓是從骨骼把骨髓抽出來?醫生:真實過程其實跟獻血差不多
    那骨髓捐獻到底是怎麼一個過程,你知道嗎?大部分人都對骨髓捐贈心存恐懼,因為看到過或者聽過骨髓捐贈的方法,在醫學上上骨髓的捐獻者在事先要進行麻醉,醫生用針筒從髂骨的髂後上棘進針,抽取髂骨裡的骨髓。(如下圖)
  • 遵義一女子成功捐獻骨髓幹細胞
    近日紅花崗區一位骨髓幹細胞志願者成功捐獻了骨髓幹細胞為遠在重慶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送去了福音在貴州省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病房,直播君見到了志願者朱雲梅,據了解,朱雲梅的血液在進行了三次高分後,與重慶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8月5日上午,正式進行骨髓幹細胞採集。
  • 很多人都以為捐獻骨髓是要抽骨髓的,其實真相是...
    山貓科普# 很多人都以為捐獻骨髓是要抽骨髓的,其實在骨髓庫配型成功以後只需要捐獻造血幹細胞,只有親屬之間非完全配型的才會捐獻骨髓。現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法採用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用科學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由於整個採集過程是一個封閉和符合醫療安全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是極為安全的。在採集完成後,一些輕微疼痛感和不適將會很快消失。至今沒有因採集外周血造幹細胞引起對捐獻者傷害的報導。請相信我們醫生「不會為了救一個人,而去害了另一個人」。
  • 天吶,骨髓捐獻的真實情況,你知道嗎?
    「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擔心骨髓移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放棄了給妹妹捐獻骨髓。有人以為骨髓捐獻是要用一根長長的針管扎到脊椎裡抽取脊髓,聽起來就很恐怖。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現在捐獻骨髓要抽骨髓嗎?
  • 耗時6天完成骨髓捐獻!佛山李景雄,好樣的!
    這個看起來有點靦腆、說話始終帶著微笑的小夥子,早在2013年便成為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一名入庫志願者。「你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嗎?」今年4月初,一通電話打破了李景雄平靜的生活,對方是佛山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從電話中,李景雄得知,自己的血液和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相匹配,同時,對方告知他捐獻骨髓的相關風險和複雜流程。「我願意。」
  • 分步驟講解如何「捐獻骨髓」
    除了愛心人士捐獻骨髓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親屬親友得了血液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而去捐獻的,本文通俗講解關於怎麼捐獻骨髓的步驟,
  • 八年前那次「失敗的骨髓捐獻」
    以下是日記全文:2012年4月:今年早些時候,波士頓地鐵站的地鐵壞了,於是我在地鐵站門口百無聊賴,有人在發傳單,我就走過去看了一眼。他們在介紹National Marrow Donor Prgram,大致就是說現在捐獻骨髓的大多是40歲左右的人,年輕人很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
  • 「爸爸要為我捐獻骨髓」
    一個好消息:父子骨髓配對成功在女兒為兒子做骨髓配對檢測的2010年,馬洪軍更想用自己的骨髓救救孩子。他聽醫生說,兄弟姐妹之間的配型比父母配型成功率更高,父子之間配型,與陌生人無異。也就是說,在這個意義上,血濃於水的父子,卻是彼此的陌生人。
  • 儀徵小夥為捐獻骨髓,狂瘦20多斤,連婚禮也......
    通訊員供圖27歲的張晨雨真州鎮嘉禾社區工作,早在2011年,還在安徽讀大學的他就報名將血樣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13年他正式成為了中華骨髓庫一名志願者,多年來他先後無償獻血14次,累計獻血5500ml。2020年7月30日,得知自己的幹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篩配型成功後,他毫不猶豫地答應捐獻。「7月份安徽紅十字會突然打電話問我,願不願意捐骨髓,有人和我配型成功了。
  • 捐獻骨髓過程 | 分享父親白血病治療過程
    病友故事投稿方式:投遞網易郵箱xybslxxtg@163.com捐獻骨髓過程
  • 為救白血病患者,巨鹿90後小夥捐獻骨髓
    2011年剛剛年滿18周歲的田在前,就送了自己一份特殊的成人禮——獻血,自此開始了他9年獻血11次奉獻愛心的徵程。▲田在前的獻血證2018年2月18日,田在前在河北省血液中心獻血小板時,志願者給他講解了有關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知識,他現場立即報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了造血幹細胞
  • 捐骨髓,你怕嗎?
    問:捐獻骨髓幹什麼?答:用來骨髓移植,是治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有效方法。問:骨髓移植?答:簡單來說,就是把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從供者體內移植到受者體內。就好比把健康的種子從一個地方移植種在另一個地方生長發芽。問:會有什麼危害嗎?
  • 申通小哥捐獻骨髓:從包裹派送到生命傳遞,我很榮幸
    電話那頭的他一頭霧水,剛開始還以為是騷擾電話,後來才想起,原來早在15年前,他就埋下了愛心捐獻的種子。2004年,張開宗在鄭州大學讀書。有一次獻血車進校園,張開宗獻了200ml血,下車後沒按針眼,血順著胳膊流下來,嚇著了幾個女同學。就是在這次獻血時張開宗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志願者。張開宗說:「我覺得很驚奇,當時其實就是隨手籤了個字而已,沒想到真的就能幫上人了。」
  • 世界骨髓捐獻者日--「感謝您,捐獻者」
    此次活動是造血幹細胞捐獻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呼籲全社會民眾在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召下,積極參與到造血幹細胞捐獻隊伍中來,關注血液病、關愛生命、奉獻愛心,創造生命的奇蹟。據悉,截至今日,中華骨髓庫重慶市分庫有4.7萬志願者報名捐獻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70例。從2005年至今,重慶紅十字會在新橋醫院資助的患兒多達326例,累計金額達972.5萬元。
  • 你所不知道的骨髓捐獻
    2011年,來自雲南的王梅(化名)為江蘇徐州的一名30多歲男性白血病患者林希生(化名)捐獻造血幹細胞。首次採集進行一個半小時,共得115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劑,此時距離移植需要還差三分之一。可就在這時,細胞分離機控制面板程序出錯,採集就此中止,於是要進行第二次採集。
  • 許艾菲:捐獻骨髓時,仿佛背負著他的性命
    「攻略」》本周一,因為在微博上記錄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過程而走紅的杭州女孩兒許艾菲,回到自己曾經就讀的小學做了一次演講。2017年的5月2日接到了第一個電話,紅十字會的人和我說有一個男孩子得了白血病,他跟你配型配上了,而且當時全相合的配型。幾萬分之一到幾十萬分之一的配型概率我都能遇上。去還是不去?其實許艾菲的心理很快就有了答案。但身邊人的擔憂和焦慮也圍繞在她耳邊,媽媽提出一堆擔心和疑問:未婚女性捐獻造血幹細胞,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過程痛苦嗎?要從哪裡提取這個細胞?
  •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有那麼可怕!
    其中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供者不僅來自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也有越來越多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加入這個行列(中華骨髓庫)。但是仍然會有很多人覺得捐獻造血幹細胞很可怕,下面我將會對一些常見問題作出解答。        現在捐獻造血幹細胞,早已告別了直接從骨髓中抽取細胞的方式,而是通過皮下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將骨髓中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因此,就像獻血一樣,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
  • 長興90後小夥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和往常一樣,接到省紅十字會通知,打開造血幹細胞捐獻業務系統,又是一個初篩。初篩,顧名思義就是初次篩選,志願捐獻者留在血庫中的血樣與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根據志願者登記的個人信息,我電話聯繫了對方,「您好,請問是曹韌先生嗎?我是長興縣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這次聯繫您,情況是這樣的,2018年5月22日,您曾經進行過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和登記,還記得吧?」
  • 「在第六對相遇」點燃生命的希望 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你敢不敢來!
    「隨著前世的因緣我們相約來到今生像是奇妙的約定我們相遇在第六對因為今生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