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抵達了底特律科博中心,出席美國中小企業論壇。3000名美國中小企業和合作夥伴將出席。這次論壇的主要目的為將美國中小企業、農場主和企業家的產品引入中國市場。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6月20日前後,底特律原有寂寥落寞的情景卻被打破,一件大事令這座破產城市在充滿期待的喧鬧聲中重回公眾視野。媒體稱,6月20日,從紐約飛往底特律的航班基本已經全線售罄。此前,美國各大城市飛往底特律的機票大多集中在300-400美元,但在論壇舉辦的前兩日,機票的價格已經爆漲到1000-1500美元,且絕大多數已經售罄。頭一天隨行的中國記者就發回報導說,底特律機場已經被擠爆了,自己的航班在天上盤旋了半天才落地。
馬雲在論壇發表了演講,呼籲與中國做生意,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主要內容是:① 中國的消費在持續升級,成為了網際網路和移動端上的國家;② 中國是全球中小企業的重大機遇,但網際網路不只是電商;③ 做貿易很難,跨境電商更難,但今天跟中國做生意很簡單!
3分鐘精簡版視頻
57分鐘完整版視頻
China's leading entrepreneur, Jack Ma, offered heavy doses of rags-to-riches inspiration and exhortations to embrace free trade and globalization during his keynote speech today at Cobo Center.
Ma, the co-founder of e-commerce giant Alibaba and one of the world's wealthiest men, dominated this morning's sessions at the Gateway 17 conference, already heavy with business celebrities such as lifestyle guru Martha Stewart and Dave Abney, CEO of parcel delivery company UPS.
Ma's message: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via e-commerce sites such as Alibaba proves ideal for small businesses and entrepreneurs like many found in Detroit.
"Small business,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Ma exhorted his roughly 3,000 listeners. "The only thing you have to lose is the opportunity. Lose the hope, lose the future."
Along with the inspiration he sprinkled some startling statistics to capture the opportunity in China: That the Alibaba platform recently sold 2 million lipsticks in 10 minutes, or that when the site first started selling live Canadian lobsters for delivery to China, they sold nearly 100,000 immediately, enough to shut down the supply.
"Don't miss this chance," he said. "Embrace the change. See the future. Change yourself."
Gateway '17 is Alibaba's road show to promote greater U.S. exports to China, where a growing middle class — already some 300 million or more strong — is showing an insatiable appetite for consumer goods.
Ma said Alibaba picked Detroit for the conference because the Midwest has a lot of small businesses, particularly those providing various food products that could please Chinese consumers. His goal, he said, is to allow consumers anywhere to buy products from anywhere in the world — salmon from Norway, coconuts from Thailand — and receive them within 72 hours.
Alibaba is generally described as the Amazon.com of China. With $23 billion in annual revenues and 454 million active buyers, the site is enormous. Alibaba's online platforms account for 80% of all e-commerce in China.
The company said the Detroit conference is the largest such event outside of mainland China that it has held for small businesses interested in exporting to that nation.
As in other appearances, Ma celebrated his own journey from youthful failure to ultimate success. He recounted how he failed at multiple job applications in his early years, from police officer to fast-food worker, finally launching Alibaba with friends and supporters 18 years ago. More than 30 venture capitalists in Silicon Valley declined to finance the venture.
Against that background, he emphasized the dangers of traditional markers of business success. "When you get a feel of being successful, problems come," he said. "We know only if our customers succeed, we will be successful. Serve the people, that was what I learned."
And he promoted 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noting that free trade may have a bad reputation in the U.S. today but that it remains essential to consumers everywhere. And the market in China is vast. Ma cited one telling statistic: Last year, some 150 million Chinese traveled abroad, a number equal to almost half the U.S. population.
It was hard to tell how many of the 3,000 or so attendees who packed Cobo's ballroom were already exporting to China or just curious. But Ma and the other speakers who spoke glowingly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made a strong case why more should consider it.
Meanwhile, UPS's Abney advised 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the customs and culture of any nation where they hope to do business. "To sell around the world, you must go native," he said.
And lifestyle guru Stewart said China is proving a very welcoming market for her. "My experience is — good living can translate all over the world."
馬雲與著名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查理羅斯對談
馬雲作為自帶流量的頭號人物,在底特律召開的論壇上又說出了哪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呢?一起來看看查理羅斯對馬雲粑粑的專訪。
我是個英語老師,不懂技術,不會寫代碼,沒有錢更沒有資源。如果我能成功,我想 80% 的人都能成功。
很幸運,在美國,我第一次接觸了網際網路。 但我覺得,這是個不一樣的機會。如果錯過了它,我可能就錯過了未來。
中國的消費在升級
成為網際網路和移動端上的國家
去年一年,中國有 1.5 億人在海外旅遊,消費了 1.5 萬億,就像一個移動的國家。
美國有多少城市有超過 100 萬人口?10 個。中國有多少個這樣的城市? 102 個。100 萬人口在中國可能就是個農村,而在美國就是個大城市,杭州就有 860 萬人口。
中國現在有 7.5 億網民,有 5 億多網民在網上購物,每天 2 億人在阿里巴巴平臺上購物。
去年,中國線上線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的總額,11% 來自阿里巴巴;
去年雙 11 狂歡節僅一天,我們就達成了 178 億美元的銷售;
前幾天的 618 活動中,我們不足 5 分鐘就售出 200 噸奶粉;
剛才提到每天有 2 億人用手機在我們的平臺上購物;單我們公司就協助了中國 70% 包裹的運送,而未來 10 年中國物流公司每天至少要處理 10 億個包裹。
13 年前此處只是一片荒蕪,我問過很多美國人對中國有何印象,答案是熊貓、自行車、長城、太極……中國已經改變,短短 13 年間中國打造了許許多多像上海這樣的城市,增長是如此之快,從無名小卒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將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這對全球中小企業意味著什麼?
這會是全球小企業發展的機遇,未來的中美雙邊貿易,將是中小企業的天下。
所以,請重新發現中國!請將中國視作一個機遇!
過去 30 年美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未來 30 年相信也將是世界經濟的領先引擎,但中國會是新的重要引擎。
如果美國是在車輪上的國家,那麼今日的中國是在網際網路上、移動端上的國家!
中國是全球中小企業的重大機遇
但網際網路不只有電商
未來 15 年,中國會有 4、5 億中產,他們對優質產品服務的需求巨大。想想這意味著什麼?
更多「美國製造」的商品也成為了中國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的最佳選擇,上周末( 618 活動),阿里 15 分鐘內銷售了 200 萬支美國造的口紅。
過去 30 年,美國人口和中產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經濟;未來 30 年,中國這個增長中的市場會根本性地改變世界經濟的圖景。
中國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個引擎會帶動世界經濟,對全球中小企業都將意味著巨大的機會。
1000 年前馬可波羅從歐洲來到中國花了 8 年時間,再用 8 年時間從中國返回歐洲,今天有了網際網路,8 秒鐘能都抵達中國幾億次。
世界在變化,因此做生意的方法在變化——把它看作 e-business ,不只是銷售,更是整合。
讓法國人為你做前端設計、中國人負責製造、非洲人採購原料。過去 20 年只有跨國公司能夠擁有這樣跨境營商的生態系統,但今天有網際網路我們就能做到,大企業過去 20 年能做的,中小企業今天用網際網路也能做到。
過去 20 年大企業有資金去投資IT、在全球開設辦公室,今天中小企頭通過網際網路、以 e-business 的方式也能做到,以一種高效且成本低廉的方式去實現。
全球買全球賣未來 10 年就會發生。我們的目標是——未來 10 年全球各地的消費者只要在線上下單,72 小時內就能收到商品。我們希望政府可以為中小企制定政策,讓中小企自由而便捷地進行貿易。
3 年前,加拿大總理來訪阿里巴巴時說,幫我們銷售加拿大海鮮吧——於是那年雙 11 我們銷售了 9 萬隻新鮮龍蝦,72 小時就從加拿大抵達了中國消費者家中,差不多 3 星期加拿大市場上都沒有龍蝦了;
美國大使問我們能不能銷售櫻桃,我們說能,消費者下單時櫻桃還在樹上,一旦下單農場就開始採摘, 72 小時內櫻桃就送到了 8000 萬個家庭手中。有趣的是之後幾天我們收到了很多投訴,抱怨說這麼好的櫻桃、這麼低的價錢,為什麼不能繼續下單了——他們還想買。
巨大的市場,渴望品質消費的消費者、先進的支付、便捷的物流,這就是移動端上的中國將給全球貿易帶來的無限活力。
來自 14 億人口的需求是很巨大的,而你們只有 3 億人口。
大型美國企業已經在中國遍地都是了,但我們需要更多中小企業。下一波的機遇是屬於中小企業的,我們鼓勵所有政府要為中小企業設定特別的自由貿易區,每個國家都應該將中小企業視為進出口的驅動力。
如果你錯過中國,那麼你一定錯過了未來。
做生意很難,跨境貿易更難
但是跟中國做生意從未如此簡單
每個國家都說中小企業重要,說他們是就業的驅動力,大家都知道中小企業的好處,但不是所有政府都在真正為中小企業設計貿易條款。
兩個月前,習主席和川普的海湖莊園會晤,是中美關係的一個歷史新階段。中美百日計劃,註定會帶來中美貿易上的巨大飛躍。
WTO 僅僅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讓 6 萬大企業實現了全球化,就已經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推動力。如果讓剩下的 80% 的中小企業也進入全球化時代,那麼這將是世界經濟巨大的機會。
未來 5 年,中國將進口 8 萬億美元商品。如果按照美國去年對中國的出口量,8 萬億美元要用 70 年才能完成。
中國中小企業是最大受益者;那麼這一次,中美制定百日計劃之際,美國中小企業也應該成為受益者。
中小企業要移民到新的商業大陸上,才不會錯過未來。作為小企業,你沒有什麼可失去,唯一要焦慮的就是失去機會——錯過網際網路商業,錯過中國,你就錯過了未來。
人們不喜歡全球化,我則是一個堅定信徒,我堅信自由貿易。過去 20 年的全球化是為大企業而設計,200 年前的全球化由少數皇帝、國王們控制。
而過去 20 年被 6 萬家大企業壟斷,年輕人、中小企業、女性、發展中國家沒有得到足夠的機會。但即使如此,過去20年世界經濟仍取得了快速增長。
如果我們能夠支持 600 萬、6000 萬中小企業全球化,這將帶來極其迅速的改變!當變化發生得如此迅猛,請在座各位想想這種改變意味著什麼?對於我、對於我的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我應該做些什麼?
像我這樣的人並沒有在美國上過一天學,但我相信我比很多中國人、甚至比一些美國人都更了解美國。我尊重文化,今時今日在中國,在北京,上海,廣州,如果你選擇 100 個年輕人,80 個人能說至少 50 個英文單詞。但在華盛頓、紐約、舊金山,除了謝謝,100 個美國年輕人中有多少會說 10 個以上的中文單詞呢?
當我們擁抱變化時,就迎來了機會。人們開始抱怨全球化,而我認為全球化無人可以阻擋,你要想的是如何改變自己去擁抱它。過去 30 年中國製造業發展出色,因為中國學習了美國消費者的喜好,以確保歐美、全球消費者喜歡他們的商品。
因為 30 年前美國對中國幫助頗多,未來 30 年中國市場需要大量美國產品和服務,美國的優質產品讓中國消費者瘋狂、喜愛。那麼如何面向中國做生意?
世界在變化,我認為用傳統方式做生意已經行不通,如果用網際網路會有更好的方法。
找到創造就業機會的方法之一,就是幫助中小企業把他們的本地產品銷售出去。現在我們得準備好了。因為接下來的 30 年將是痛苦的。
未來 30 年,不是純網際網路公司決勝的時代,而是利用好網際網路的公司會成功。因為你小,所以你獨特。因為你小,所以在當地競爭很困難,而通過網際網路你就能夠參與全球競爭——規模大是模範,個性化定製才是未來。
阿里巴巴想做的是打造平臺,賦能你們找到消費者、生意夥伴,賦能你們去解決支付、物流、雲計算能力的問題。這是否意味著只能依靠阿里巴巴?不必,可以用任何網際網路服務、任何電商公司來對外銷售,不用依靠阿里巴巴,你認為對你有幫助的電商或網際網路公司就可以依靠。
阿里巴巴正在推動 eWTP(全球電子商務平臺)的實現,通過網際網路創造的新實體經濟,促進普惠貿易發展,支持全球 80% 的小企業進入全球市場並讓消費者受益,促進年輕人發展。
讓我們打造一個體系,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更加自由便利的貿易。這就是為什麼我過去一年飛行了 870 小時,會見了超過 40 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高層。
今年,我會飛行超過 1000 個小時。如果我們相信,就要讓它實現!
阿里巴巴的到來讓底特律沸騰,甚至連舉辦論壇會場周邊的酒店房間也變得緊俏。而這背後的原因,是一眾美國農場主和中小企業主從阿里巴巴的到來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農業曾經是美國的驕傲,但過去數年,農業市場的衰敗,引發美國農場收入遭受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最大幅的下滑。
而製造業的中小企業遭遇則更差,尤其是美國中西部的幾個州,底特律、匹茲堡、克利夫蘭和芝加哥等城市,因為行業不景氣而被人們形象的稱為「鏽帶」。「鏽帶」的中小企業主們把川普送上了總統寶座,但到目前為止,川普上臺並未給「鏽帶」帶去太多改變。
就見個馬雲,美國兄弟們為何這麼拼
然而Jack馬和阿里巴巴「美國中小企業論壇」的到來,卻似乎使美國農場主和中小企業主們嗅到機遇的味道。在會場外,擠滿了沒有搶到票卻排除萬難跑來碰運氣的小企業主,有位做空氣淨化口罩的企業主甚至從加拿大跑來現場打出橫幅現場求票——「求票!我有現金!!」這位兄弟說:他老婆搶到票了,自己沒搶到,不甘心!
這些美國兄弟為何如此「愛戴」馬雲?其實道理很樸素,對於他們來說,馬雲就是一個符號,就是「Sold Out」,擠進底特律就能見馬雲,搭上阿里巴巴就能Sold Out!在馬雲背後是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背後是龐大的中國市場,通過阿里巴巴把辛苦生產出來的商品賣到中國,生意就能翻身,命運就能改變。
此次中小企業論壇,吸引了超過3000名美國中小企業和合作夥伴出席,僅在底特律所在的密西根州就有637家企業註冊參加。好像歷史上,還沒有第二家單獨的中國企業這麼受到美國中小企業主的追捧。
美國商業媒體Quartz寫下這樣的標題:《阿里巴巴將中國夢帶給中小企業——在底特律》。這並不過分,今年的1月10日,馬雲在紐約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當時就明確提出,要「推動中小企業的全球化,幫助全球中小企業在全球做生意」,並希望在未來五年內能夠在美國創造相當熟練就業崗位。而從底特律論壇的迅速召開可見,馬雲並不是在敷衍川普。
「我訪問全球,不是為了跟總統握手。」在企業家中,馬雲是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在過去的2016年,馬雲在飛機上度過800多個小時,飛行30多萬公裡。而驅動這一切的,是其提倡的eWTP計劃,這也是馬雲後半生的夢想,說簡單點就是電子世界貿易平臺,是使商品更便捷的在全球流通,使中小企業主在全球賣貨不再難。
一家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能夠推動中美貿易走多遠?
關鍵是馬雲對美國中小企業主描繪的這番圖景並不是忽悠,而是已經大幹開始。底特律論壇開始的時候,中國的電商618購物狂歡節剛剛落幕,根據「天貓出海」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18」,天貓已經吸引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剁手黨加入,成功帶領12億個品類的國貨引爆全球消費狂歡節。美國消費者緊跟中國香港,成為第二大最熱愛中國貨的海外剁手黨。而在美國,除了加州、紐約州、新澤西州、德州、華盛頓州五大華人聚居區集中下單之外,來自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買家訂單飆升了近400%。
這是雖然是來自中國產品賣向美國消費者的數據,但依舊錶明一條橫亙中美之間的數字商業大道已經初步被阿里巴巴建成,有買自然有賣,在海外剁手黨從天貓拿貨的同時,美國的特長也在以更快的速度通過天貓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比如車釐子,在會場,美國農場主Verbrugge感嘆,和天貓合作,從大洋彼岸華盛頓州自家果園裡摘下的車釐子,在48-72小時之後,就可以到達中國消費者的手中。「這將是同樣美好的滋味。」
Verbrugge不是特例,在他背後,美國本土各類農業協會已經排隊跟天貓達成深度合作協議,比如美國華盛頓州蘋果協會、美國農貿處、美國加州櫻桃協會、美國酸櫻桃協會、加州西梅協會、加州草莓協會、美國國家漁業協會、美國西北車釐子協會、美國阿拉斯加海產協會等,把產品更方便快捷的賣到中國,將使一大批美國農民家庭致富。
對馬雲的到來,當地政府超級開心,底特律所在的密西根州副州長Brian Calley跟馬雲見面時主動提出,想以密西根州的名義,在天貓設立第一個天貓海外地方館,他對馬雲說:密西根的發展就靠中國啦!
有網民寫段子說,美國鏽帶企業主以後家裡可以貼對聯,幸福感謝Jack馬,翻身不忘eWTP.這其實也不誇張,來自中國的消費力量足以喚醒美國的鏽帶和農業州,如馬雲所說,中國有3億中產消費者,相信未來15年內,中國將擁有5~6億中產消費者,將是美國人口的兩倍。過去30年,美國的內需拉動了全球經濟發展,未來30年,中國的內需將拉動全球經濟發展;過去30年,機會屬於大公司和大企業,未來30年,阿里巴巴希望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機會。
很顯然,阿里巴巴正在開創一段罕見的歷史,即通過撬動網際網路的力量大大推動兩個世界最大國家之間的貿易,這在以前絕無可能,但現在藉助網際網路與科技進步的力量,這一目標卻很有可能變為現實。去年中國網絡零售額已經達到5.16萬億人民幣,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以上,如果網絡零售未來在中美貿易中也能上升到這一比例,那就將是相當實質性的拉動。
以前都說馬雲學習亞馬遜,但這次阿里巴巴走在了美國人前面
美國中小企業論壇的召開,意味著阿里巴巴全球化戰略進入一個新階段,也意味著中美經貿關係的新開端。如社科院專家評論:「在過去,中國貿易對象多為中間產品、大型企業,比如中國從波音公司、通用公司,大規模的採購大型設備。但這樣的貿易直接而言,只是惠及了美國的少數大企業,雖然實際上通過產業鏈間接惠及了美國更多的中小企業、就業崗位。但是——這種獲得感是『間接的』、『抽象的』。廣大的美國中小企業、普通民眾,對中美貿易的獲益感幾乎沒有。」
但藉助Jack馬,這些美國中小企業主們卻可以明確感覺的自己的貨品通過天貓賣到了中國消費者手中。
事實上,馬雲在美國受追捧,不止是因為能夠幫助農民兄弟賣車釐子,在商業界和網際網路界的精英中,Jack馬也因為正在帶領阿里走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堅定的商業價值觀而受到關注,比如他提出的新零售、比如他正推動的eWTP、比如他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狂熱、比如他對中美貿易的實質性推動。
用國務院參事、經濟學家湯敏的話:「過去都是中國在學美國,這次是美國在學中國,或者至少是一起合作來做這個事情。」湯敏稱,中國在「網際網路+」方面,阿里巴巴和很多企業都在用一種非傳統的模式對美國彎道超車。
一個簡單例子,以前都說阿里巴巴在學亞馬遜,但馬雲去年率先提出新零售,大力收購傳統零售業態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到今年6月16日,亞馬遜也步阿里後塵出擊線下,宣布以1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美最大的天然和有機食品連鎖超市Whole Foods。
馬雲在與著名電視訪談主持人查理羅斯進行對談時,用兩句話就說清了阿里巴巴是正如何對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進行彎道超車,他說:
「亞馬遜是一個好公司,但他們是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不是。阿里巴巴幫助別人成為電商公司。」
「阿里巴巴的目標是幫助每個中小企業與亞馬遜、IBM這樣的行業巨頭競爭。我們相信每個商家都能成為亞馬遜。」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美國農民兄弟會為Jack馬歡呼了吧!
事實上,阿里巴巴創業近20年,規模擴大了幾萬倍,市值達3460億美元,馬雲也變成了亞洲首富,但阿里巴巴的內核其實一直沒變,一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足以說明馬雲要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