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海帶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海藻多糖,是很多家庭的餐桌常客。跟幹海帶相比,鮮海帶口感更好,味道更鮮美,但提醒大家,買鮮海帶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買到「漂染海帶」。
(建議在Wifi條件下觀看,壕請隨意)
近日臺灣高雄查獲約40噸黑心海帶流入市場。這些海帶泡在工業硫酸鋁銨溶液中去除黏液,再用工業用碳酸氫銨當發泡劑,讓海帶變大變厚,增加脆度。
除了用發泡劑浸泡,有些海帶還可能被「漂染」的危險。
海帶還需要漂染啊?很多人可能要問。其實,海帶屬於一種褐藻,藻體呈褐色,因此,購買時看到的褐綠色或土黃色的海帶都屬於 「本色」,即正常的顏色。而大家可能會在超市中看到墨綠色的鮮海帶,這種是經過加工後的產品,即將鮮海帶進行燙煮,顏色變綠後再經冷卻、鹽漬、脫水等工序加工而成,因為顏色好看,適合做成涼拌菜吃。
注意,如果遇到非常鮮嫩的翠綠色海帶就要注意了,這種不是什麼新品種,很可能是經過食用色素浸泡後製成的,甚至有不法商販用工業色素浸泡染色。「漂染」過的海帶嫩綠又好看,但長期食用對健康有害,因此,提醒大家不要只顧顏色買食物,要清楚其真正的顏色。
平時買鮮海帶,大家會發現它們有薄厚之分,有什麼區別呢?
事實上,海帶的薄厚與產地和生長期有關。一般福建產的海帶比較薄,而山東和大連產的海帶要厚實一些。另外,海帶處在生長早期被採摘下來的葉片較薄、較小,適合涼拌;處在生長中期時被採摘的葉片較厚、較大,而此時海帶的營養更豐富,適合燉菜、燉湯食用;但是若到生長晚期才採摘,葉片雖然厚實,但上面會有一些附著物,且會出現孢子囊,營養價值也降低了不少。
鮮海帶買回來後應儘快食用,吃不完的最好放在冰箱保存,防止營養物質降解及微生物繁殖,導致其變質。另外,建議在烹飪之前將海帶用清水多浸泡一段時間(期間要換水),儘量去除表面的一些汙染物。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海帶,而患有甲狀腺亢進的人也不宜吃海帶。
溫馨提示:
購買鮮海帶,最好到正規商場或超市購買帶有QS認證標識的品牌海帶,質量有保證。若用幹海帶泡發,挑選表面有白霜的較好,因海帶富含碘及甘露醇,曬乾後會呈白色粉末附著在表面。如果部分呈現紅色或黃色就不要買了,質量和營養較差。另外,幹海帶也有濃厚的鮮味,如果出現異味,就不要購買了。
綜合來源:央視網、健康時報網
本期編輯: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