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環境教育校長論壇暨首屆中國青少年環境論壇,由聯合國環境署、環保部宣教中心與中國日報主辦,將於2016年4月23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可持續消費」為主題,探索可持續消費和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解決方案。
論壇召開之前,我們特別設計了一系列環境培訓活動,攜手可持續消費夥伴特邀專家在北京中學校園開展系列「環境課程進校園活動」, 活動日程表如下:
時間
講師
主題
地點
3月12日
李瑛,世界自然基金會
生態足跡與可持續消費
中國日報社
3月17日
倪歡,劍橋大學
綠色生活和新能源在家庭的利用
萬泉小學
3月19日
黃靜、胡瑋,樂施會
龔志華,綠艾網
氣候貧困與可持續消費
北京五中
3月25日
尹環瑛,世界未來委員會
綠色城市與新能源
人大附中實驗小學
4月9日
馬利超,森林管理委員會
可持續森林利用與森林認證產品標識
人大附中國際部
………
………
……
……
環保課堂花絮
3月12日,WWF李瑛帶著她的《生態足跡和可持續消費》開講。你知道「生態足跡計算器」麼?李瑛老師詳細講解了這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同學們已經躍躍欲試要在課後算一算自己的生態足跡了。
從劍橋大學回國的倪歡老師從她家的環保裝置引入話題,講了太陽能薄膜發電站。小小發電站作用很廣泛,既可以提供家裡的一切照明,還可以給汽車充電!同學們這就開始提問啦:「薄膜是什麼材料呢?」「為什麼這麼神奇啊?薄膜能夾在兩層玻璃當中,像肉夾饃一樣!」……倪老師聽到這些新奇又形象的比喻時,不禁感嘆孩子們的想像力是這樣的豐富!
來自樂施會的黃靜、胡瑋老師,帶著龔志華老師拍攝的紀錄片《氣候家園》,走進北京市一中,與五中環保社團「自然之子」的孩子們一起觀影,還介紹了氣候變化適應和氣候貧困的相關知識。正如李靜老師所說,環境正在每時每刻地變化,每時每刻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能去做一些小小的改變,讓世界變得更好,如惜每餐、品四季、常素綠、挺小農、巧煮藝。
北京一中高一5班的賈雨濤說,不單單只有農民在守護家園,其實,自然之子也一直在努力!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踐行低碳可持續消費,你也可以!
WFC中國項目的尹環瑛老師和同學們講解了「循環城市和新能源」,課後同學們分享了感言:
我要把課上學到的節約方法講給爸爸媽媽聽,全家一起行動!——馬澤涵,人大附中實驗小學三年3班
由於人類的過度浪費,地球上的資源已所剩無幾,我們要從衣食住行等方面進行節約。只有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地球的未來才會美好。——孫睿彤,人大附中實驗小學五年級3班
徵集令:環境課堂進校園
如果您是學校或者家長,對我們的項目感興趣,希望課堂走進您或您孩子的學校,請聯繫我們。
論壇更多信息,請關注環境署微信公眾號,主頁菌會很快發布噠。
環境課堂進校園,等您電話:
鄢文靜,聯合國環境署,電話:010-85320922 郵箱:wenjing.yan@unep.org
劉燕麗,中國日報, 電話:010-64995795,郵箱:liuyanli@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