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鏡子》裡有一番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西安一車主在車中休息,忽然聽到外面有人在劃自己的車。
打開車門看到車身被個11歲的孩子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
車主報警才得知,這已經是孩子劃的第九輛車了,但熊孩子的家長卻說:
「反正這樣的車我們賠不起,不然你們就把他抓起來好了。」
家長明知道11歲的孩子是不用承擔這種責任的,就如此耍賴。
還有長沙一輛公交車上,一媽媽數次讓兒子抓住公交車拉手,騰空做吊環訓練。
司機發現後,立刻開口勸阻,女子卻喊話「關你什麼事!」
女子讓孩子繼續做不要停,男孩很尷尬不願做,但他的媽媽卻不肯罷休,跑過去把小孩子舉起來逼他繼續。
司機轉過頭,表示這是為孩子的安全著想,但被女子怒聲駁斥「你有病啊!」
你看,有多少熊孩子,就有多少熊父母,父母有多無知,孩子就有多無恥。
正是熊家長的放縱與不作為,才造就孩子的肆無忌憚,在他們的眼裡,孩子無理的行為只是不懂事,理應受到包容。
但是事實卻是,這種包容是一種縱容,會有兩種後果:
要麼,孩子細小的錯,一點點積累起來,讓「小惡」變成「大惡」,最終害人害己自食其果。
要麼,你不教育你自己的孩子,這個世界就會幫你狠狠懲罰孩子。
何必等到孩子犯下大錯,甚至受到教訓後,才意識到自己教育的缺失呢?
對孩子的愛和規矩並存,告訴他孰是孰非,幫助他明善惡,本身就是一種對孩子的保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