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時,北京房山體校的摔跤教練選苗子。他走進班裡,問你們班誰跑得最快?所有人都說是徐蕊。他又問誰跳得最遠?所有人又說是徐蕊。反正跟體育沾邊的,什麼都是我!」說起接觸摔跤的起點,徐蕊仿佛與之有命中注定的緣分。
「得到同學們的反映,教練跟我說,你跑一個吧。我就圍著操場跑了個400米,立定跳遠也跳了幾下。很快,教練就讓我進體校試訓。我那時比較調皮,對體育特別敏感,覺得摔跤也挺好玩,學動作也很快。」當年愛玩的徐蕊,體育天賦過人,還曾引起田徑和摔跤教練的爭奪戰。「有一所中學的體育老師勸我直接到他所在的學校讀書,因為他想讓我練跨欄,結果田徑和摔跤教練都去找我爸做工作,都想把我要過去。」當時,徐蕊的父親並不想讓她練體育,更願意她好好讀書。「父母覺得練兩手防身還行,畢竟是女孩子。但我挺堅定的,我跟他們說,不讓我練摔跤,我就什麼都不幹了,學也不上了。我爸一下懵了,想不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最後只能依了我。」
就這樣,這個活潑的北京女孩選擇了摔跤。「一般吃完飯別人就找不著我了,我在外面跑啊,打籃球、羽毛球什麼的。每天爸爸媽媽騎車回家,我跳樹坑回家,我待不住。到體校後,我覺得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學東西很開心,也沒覺得苦和累。」熱愛的確是最好的老師,摔跤的艱苦訓練也難不倒徐蕊。「整天摔得一身青,我都藏起來不讓我媽看見,我怕她不讓我繼續練,她當時不是很支持我練摔跤。練引體向上,手上的皮都磨掉了,後來耳朵也因為不停在墊子上摩擦,漸漸變成了『摔跤耳』。可是沒什麼,我就是喜歡摔跤。」從事摔跤至今,徐蕊已在腳腕和膝關節做過兩次手術,「膝關節在一次比賽時前交叉半月板斷裂,內外側脛骨韌帶都有問題,目前還是帶著一些傷病訓練。膝蓋在墊子上磨得時間長了,就會受到刺激,裡面容易積水,如果出現那種情況,就練不了了,因為跪不下。」
今年6月,徐蕊滿22歲,雖然年紀不大,但經歷了不少事。她去年參加了裡約奧運會女子摔跤63公斤級比賽,可惜早早被淘汰出局。「我覺得很多方面準備得還不夠充分,沒有達到拿好成績的水平。過早被淘汰肯定遺憾,能參加奧運會,是多不容易的機會,而且那麼多人支撐著我一個人參加這個級別,當時覺得很對不起大家為我的付出。」徐蕊說,比賽失利的時候她從不氣餒,因為她覺得未來一定可以練好,但很多人陪著練,為她付出太多,這是彌補不了的,她只有繼續提升自己的實力來回報隊友們的付出。
國家摔跤隊平時的訓練很艱苦,夏天天熱容易出汗,一堂訓練課下來,姑娘們的衣服都浸透了,「一點不誇張,絕對能擰出水,而且不是一滴一滴的,是譁地一下擰出一攤來。」訓練之餘,每個人的放鬆方式不同,徐蕊喜歡同隊友逗趣、開玩笑,她是隊裡的段子手,她還喜歡聽歌、唱歌,「我天生屬於『麥霸』型的,沒有特定的歌星和歌曲,什麼都能聽,什麼也都能唱。」這個活潑明朗的女孩,熱愛摔跤,也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