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關注中國未成年人網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歡迎點擊標題下方「中國未成年人網」關注我們!
近日,南開中學2015年寒假致家長的一封信在朋友圈火了。這封信的內容主要是希望家長「放慢孩子成長的節奏」,信中還教給了家長們慢下來的方法:「優秀的父母只會營造環境,提供契機;成功的父母只會在漫長的歲月中享受教育孩子的快樂。」
一直以來,「慢下來,靜等花開」的教育理念,幾乎成為家長的奢望,孩子的夢境。其實,「無為而教」的育才方式在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
湖北清潔女工熊玉香培養出劍橋博士兒子,在她看來就是一種「無為」的教育。媽媽生活上的善良、節儉、老實,工作上的認真、勤懇、踏實,對兒子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至於「寬鬆的環境」,根本不用創造,她根本就沒有時間也沒有經濟實力來為孩子「製造緊張情緒」。
相比熊玉香的教育方式,大都市裡的家長們則要「快」得多:幼兒時,要「贏在人生的第一步」;為了應對小升初這個「小高考」,家長們從一年級就開始拼了,拼英語、拼藝術、拼奧數;到了高中,就成了拼時間、拼題海、拼毫釐分數。老師比孩子的節奏要快,家長比老師的節奏要快,孩子們在成長中有種被人提到高空、產生失重的感覺,這種快,某種意義上是對孩子的一種掠奪。
慢養孩子,也是臺灣著名成功學大師黑幼龍的家教心得,他說,養孩子就像種花,要耐心等待花開。真正的園丁是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的,他們知道每種花都有自己的特點,只是花開的早晚不同。
我所理解的「慢養」和「無為而教」,是要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改變「圈養」思維,不急於求成地追求速度與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評判孩子的未來,讓孩子在成長中享受成長的快意,在發現中學會發現最好的自己,在不緊不慢中加注主動奔跑的燃料。
作為家長,應逐漸形成慢養孩子的共識,你可能無法拒絕孩子的成績和名次,但你可以調整對孩子成績和名次的期望。你可能無法不擔憂遲遲未到的花期,但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勞作來稀釋等待的焦慮,和孩子一起成長,遠比孩子自身成長還要艱難。你不改變,孩子註定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