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阿嬤的早餐秘方:靠一招天天不重樣!

2021-02-23 簡單學點做飯菜

棺材板是臺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名喚許六一的先生發明的。有些店家為求吉利,將其改稱為官財板。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

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據聞某日,臺灣大學考古隊來到這家點心店品嘗雞肝板。在茶餘飯後,考古隊與許六一先生閒聊之際,一位教授忽然說:「這雞肝板外形很像我們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

而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先生聽完後,便爽朗地回答:「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因此,這個有點聳人聽聞的名號「棺材板」便取代了雞肝板的稱號。

而由於形狀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紅,遂成臺南著名小吃之一,在沙卡裡巴或赤崁樓附近皆有攤販。但事實上棺材板口味較油膩,銷售以觀光客為大宗,本地人不常食用。
因為怕過於油膩,我把炸的部分敢為用烤箱烤,烤好後的吐司也是非常酥脆,吃起來有點像我之前買過的三角燒。


RECIPE

彩蔬蝦仁官財板


材料

吐司 半條 / 蝦仁 250g 

玉米 半根 / 胡蘿蔔 半根 / 紫甘藍 50g

 生菜 50g / 雞蛋 2個 / 豌豆 30g

調料

料酒 1瓷勺 / 生抽 1瓷勺 / 澱粉 2茶匙

鹽 1茶匙 / 胡椒粉 適量 / 沙拉醬 少許


▼ 1. 處理食材:胡蘿蔔去皮切丁,玉米剝粒,紫甘藍和生菜洗淨切絲。


▼ 2. 炒蝦仁:蝦仁處理乾淨,加入1瓷勺料酒、1瓷勺生抽、2茶匙澱粉和少許胡椒粉攪拌均勻,靜置醃製20分鐘。

鍋內倒入少許食用油,開小火,油溫升高後,先下入醃好的蝦仁,滑炒至變色。

然後加入胡蘿蔔丁、玉米粒和豌豆,翻炒均勻。

加入小半碗清水和1茶匙鹽,蓋上蓋子燜煮5分鐘,直至配菜都熟透。

炒好的蝦仁先盛出備用,接下來我們開始處理吐司。

▼ 3. 處理吐司:吐司攔腰切開,保留帶硬底的那半,高度大約為一節食指就可以。

2個雞蛋在平底深口的容器中打散,然後把吐司的各面都均勻地裹上蛋液。

鍋內多倒些食用油,開小火,等油溫升高後,下入吐司,慢慢煎至表面金黃。

六個面都要煎一下,不用太久,麵包外面的蛋液熟了就可以。

煎好的吐司靜置放涼,然後用刀子在吐司的軟面劃開3面。注意刀子不要扎得太深,以免把麵包的底部劃破。

輕輕揭開切面,把中間的麵包芯掏出,留出可以填塞餡料的空間。

» 此時的麵包芯鬆軟可人,空口吃就超美味哦~


▼ 4. 填餡:吐司裡先填入切好的紫甘藍和生菜絲。

然後填上炒好的蝦仁。

最後再淋上自己愛吃的沙拉醬就大功告成啦!


▼ 5. 享用:吃的時候再配上一杯牛奶,這一餐,有主食、有蔬菜、還有高蛋白,堪稱完美~

一口下去,蔬菜脆爽、蝦仁嫩滑Q彈,裹著蛋衣的麵包鬆軟可口,有了這一口誘人的美味,光聞著味兒人就被饞醒了!

相關焦點

  • 創業 臺灣阿嬤大陸開農場:不辭長做仙遊人
    年近6旬的臺灣阿嬤張玲惠說到自己的京甫農場,很是驕傲。  京甫農場創辦於仙遊臺灣農民創業園。2008年,張玲惠放棄臺中的餐飲生意,來到仙遊投資開發200多畝山地,在花甲之年當起了農場主。圖為張玲惠在與同行分享創業經驗  若不是相逢在仙遊縣鐘山鎮南興村的寂靜山嶺,眼前這位挽著一頭長髮、裹著絲巾的阿嬤,會讓人以為她正準備去跳廣場舞,但張玲惠剛剛查看完牛樟芝菌種,從實驗室出來。  牛樟芝是珍貴藥用真菌,以臺灣保育類瀕危樹種牛樟樹為唯一宿主,可研製生物科技產品,市場前景頗被看好。
  • 臺北市民排隊3小時就為免費早餐 臺灣網友不高興了
    今天,美國倉儲式超市好市多(Costco)在臺北市北投區新開一家門店,店方推出6000份免費早餐和10000份洗衣膠囊的贈送活動,吸引市民排隊3小時,長度超過一公裡,還因為有人插隊發生口角。有臺灣網友在社交網站上吐槽「就為了免費的早餐,可悲」。
  • 貴州的臺灣故事|「寶島阿嬤」林素珍:為貴陽人烹飪「臺灣味道」
    「阿嬤,炒菜。」「來了!」戴著白色帽子身穿粉色T恤的林素珍向廚房應聲而去。9月21日,2019「貴州的臺灣故事」主題採風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貴陽市大西門的「寶島阿嬤」臺灣餐廳時,餐廳的主人邱智良正招呼母親林素珍為客人備餐。
  • 城大學姐赴港隔離日記 : 三餐天天不重樣
    後來覺得這樣等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我現在已經在香港隔離啦~~眼看離開學時間也不遠了,受邀 / bèi pò / 跟大家嘮嘮這段隔離的日子,順便當分享經驗給準備來香港的朋友啦~申報健康狀況 ➡️  在亞洲博覽館臨時樣本採樣中心進行病毒檢測 ➡️  等待檢測結果 ➡️  結果呈陰性,前往隔離地點 我是差不多中午到的香港機場,在機場一直待到了晚上才回到隔離的地方。
  • 18年來,阿嬤徒步餵食流浪貓狗,從未間斷!
    臺灣南投埔裡有一名善心的阿嬤張桂妹今年高齡88歲,因心疼流浪貓狗在外挨餓,18年來每天都走遍埔裡小鎮的大街小巷
  • 阮的阿嬤——閩南的阿嬤.
    因為確實沒有肉吃,所以每次我都連黨參都吃得一點兒不剩。比照現在的根本不吃或者挑著吃,現在的境況確是比以前好太多了。 這樣一來,大伙兒喝喝稀到幾乎看不見米粒兒的米粥,也就應付過去一頓飯了。可小孩兒們大多在發育期,這樣的食物量顯然是不夠的。有一次,阿嬤帶著不到18歲的父親,去村子外篩稻穀,途中有個好人家送了幾個饅頭,阿嬤臨時有事就囑咐父親將其帶回家分給大伙兒吃。可父親因為肚子餓,一路上吃著吃著就不小心把饅頭給吃光了。
  • 天冷了,給孩子做一份溫暖的早餐
    「是啊,早飯不吃麵包,還吃什麼呢?」「天天是麵包嗎?」「對啊,每天我都吃一個麵包。」「這麼幹,吃不噎嗎?不配點什麼?」「吃個麵包就行了,還要配什麼?」「牛奶之類的液體啊?」「沒有唉,就啃個麵包,早飯不就是這樣。」小姑娘塞了幾口麵包在嘴裡,囫圇吞棗咽下肚去。
  • 傳奇烤鴨店,靠一個秘方火了幾十年,直到對面新開了一家店…
    ,有秘方的廚師,老闆一般都是搶著要,如果老闆自己有秘方,那廚師的工資一般都提不起來,因為人家不靠你掙錢。今天的視頻,是一個傳奇烤鴨飯店,老闆自己有秘方,就靠著這一個秘方,飯店火了幾十年。老闆仗著有秘方,所以一直很驕傲,服務態度和衛生都做得很差,可是生意還是非常火爆,直到有一天,飯店對面新開了一家店,局面一下被打亂了……究竟發生了什麼?請看下方視頻。來看幾個廚師關於秘方是怎們看的?
  • 阿嬤,我很想你
    阿嬤過世那時也是冬天,很冷。大人們說老人家活到這麼大年紀,去了是喜事,不能哭。因為屋裡不能哭,二哥傷心只能跑到路邊哭。阿嬤那麼好,我們所有的小孩都在她身邊長大,誰能不傷心呢? 前兩個星期的夜晚,窗外風聲呼呼。妹子哭得很傷心,我抱著她安慰,也惹紅了眼。
  • 【佐賀的超級阿嬤】沈翔的電影課20160801
    【幕後故事】      •電影根據暢銷原著改編,溫馨動人的情節,在日本和臺灣擄獲千萬人的心,更引發象徵樸樂天的新生活運動——「阿嬤精神」。          第二次大戰後的日本,昭廣在母親百般無奈的情況下,交給佐賀鄉下的阿嬤獨立照顧,結果想不到阿嬤家比誰都窮!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但樂天知命的阿嬤總有神奇而層出不窮的生活妙招,居然還能帶動流行風潮!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裡,超級阿嬤豐富昭廣的心靈,讓家裡也隨時洋溢著笑聲與溫暖... ...
  • 【市場推廣】衛生紙廣告「阿嬤的衛生紙」戳中淚點微信瘋傳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裡,會看到有人在轉發一則名為《阿嬤的衛生紙》的視頻。其實這是一則來自臺灣的衛生紙廣告,發布不到10天,就吸引了27萬名網友觀看。傳到大陸後,該視頻又在網上迅速「擴散」。  小小一則廣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魔力?《阿嬤的衛生紙》改編自真實的故事,片中的阿嬤每天都將一份禮物包裹在衛生紙裡送給小孫子,讓小孫子無比驚喜。
  • 看了她做的早餐,全國網友都流口水
    @玫瑰和小王子的開心:換我我只會感到滿滿的壓力@阿拉蕾的菠蘿:我記得高三的時候我媽也是這樣,就那一年我胖了十五斤@吳磊家的丹丹仔:別人高三的早餐從未讓我失望過!@bi-bi-發射腦電波:我高三的時候我媽也每天給我這麼做早餐,後來高考完了我們家廚房就沒用過@拾拾拾八:離家千裡上了大學 飯菜鹹淡 換季添衣 我才知道  高三的我是最幸福的 媽媽什麼都替我考慮好了
  • 阿嬤給的遺憾
    您留給我們的懷戀、思戀就只有今天這股濃煙了,不,您還留給您的兒女和孫輩們一輩子的遺憾,您養育了八個兒女卻沒有一個在您臨終時伴著您,這是兒孫們一輩子烙印在心底的遺憾了。 外婆,從小就偏愛我的阿嬤,您那麼健康的身體怎麼能說走就走。
  • 阿嬤救孫真人真事 新導演募款拍成電影
    來自灣區的華裔年輕獨立電影導演施佶明指導新片,講述一位臺灣阿嬤從鄉下跑去臺北,把從美國回來的ABC孫子從牢裡救出來的故事。該改編自施佶明親身經歷的故事片《阿嬤與阿倫:林阿嬤》(AHMA & ALAN)已於2018年拍攝完畢,他希望該片可以為亞裔美國人帶來身分認知議題上的共鳴,探討移民所導致的世代與文化缺失,為此他正積極籌款,呼籲外界支持催生電影。施佶明(中)在臺灣拍攝電影《阿嬤與阿倫:林阿嬤》。
  • 夢裡再叫一聲:阿嬤!
    在兩天一夜的激戰中,阿嬤毅然走上前線,自發為解放軍送水送飯並參與搶運傷員。在一次搶運傷員時,一顆子彈從阿嬤的發梢呼嘯而過……小時候鄰裡大人繪聲繪色這段硝煙瀰漫往事時,他們總會由衷地說:「你阿嬤真不怕死,村裡沒幾個大男人比得上她!」阿嬤類似被人津津樂道的善舉還有一回。那是在文革期間,一位姓蔡的公社幹部被打成「右派」,他在接連的批鬥中慘遭毒手,最後奄奄一息的他,被關在村子一間祠堂裡。
  • 音悅涼山|吉尼紅美《阿嬤的歌》
    歌詞阿嬤的歌詞曲:吉尼紅美演唱:吉尼紅美錄音:王業鑫混音:張黎兵點擊聽歌哦~阿嬤~牽著你的手長大哦哦~阿嬤~聽著你的歌長大哦哦~阿嬤~>你說我是山上的花哦哦~阿嬤~你說我是手心的寶哦哦~阿嬤~總是帶著慈祥的笑哦哦~阿嬤~笑容裡有歲月的溫柔哦~阿嬤~你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哦哦~阿嬤~你是家中最暖的火哦嘿~哦~阿嬤唱入我的夢哎……嘿~哦~阿嬤唱碎我的心哎……
  • 孩子問阿嬤:我們家怎麼這麼窮?阿嬤的回答太亮了!
    此片段來自日本作家島田洋七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導演吳念真在為小說寫的序中提到「我母親說,再艱苦也要笑給天看。佐賀的超級阿嬤卻更犀利,她說: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笑出聲音來!」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簡單,人物也很單純。
  • 人物故事|去阿嬤家吃飯:臺北漢士三溫暖的故事
    阿嬤老家在臺南,是三兄弟中的老么,國小發現自己喜歡男同學,「我想自己是不是有病?」他初中畢業到高雄學配眼鏡,一直壓抑同性情慾,不曾認識一個同性戀朋友,倒是從報紙的繪聲繪影中,發現同類人都聚集在新公園,退伍後他決定到臺北工作,從此開始了「先生,借個火吧?現在幾點?」的同性情慾生活。
  • 「鼠殼粿」,那是阿嬤的味道......
    ,是孩童時期春節的記憶,是阿嬤帶給你一直不變的味道,今年回家吃粿了嗎?還記得以前每年年末快過年的時候,大概是小孩一年中最期待過年的時候了,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分工合作。雖然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過年要做鼠殼粿,只知道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好生熱鬧,這也是老一輩就一直有傳下來做粿的傳統。每到年末的時候,市場就會上市各種做粿的材料和方便打碎材料的攪碎機。阿嬤會提前準備好各種材料:鼠殼草、豔山姜、糯米粉、芝麻、花生、綠豆瓣...其中最重要的一項食材便是——鼠殼草。
  • 少林千年祖傳秘方,一噴一貼,這才是「膏」招!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晝夜溫差加大,氣候冷暖多變,很容易導致風溼骨病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