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些患者,主訴自己幾年前做過胃鏡檢查報告單顯示自己是普通的淺表性胃炎,吃了藥好了,停藥一段時間後來又犯了,胃炎總是反覆發作。
我們先不說上一次的胃鏡檢查結果會不會有誤差,但胃炎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疾病,一次檢查結果的有效期只有半年,可能今天還是充血水腫明天就是潰瘍萎縮了。所以在吃藥前一定要先檢查清楚自己的病情,針對性用藥。
且胃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切忌症狀似乎緩解了就擅自停藥,以免病情反覆發作。
下面,我們為大家列舉了幾種慢性胃炎的具體症狀讓大家做一參考,初步確定自己的胃炎性質,避免用錯藥適得其反。
表現:有規律的疼痛,通常在飯後、著涼、情緒波動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時誘發,疼痛的位置常在胸口下方,每年秋季多發。發病期間經常感到噁心、想吐、脹氣、積食。
表現:與胃部炎症相反,十二指腸炎症通常表現為飯後2小時開始疼痛,一些患者會在夜間發作,誘發因素與胃潰瘍相似,疼痛位置在上腹部偏右側,常常伴有反酸的症狀。
表現:遇到飲食不當或著涼的時候會突然產生劇烈疼痛。發作時患者會感到坐臥不安,臉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冰涼,腹部上中部有硬塊,一觸即痛,通常會在一兩個小時後自行緩解。
表現:沒有食慾,吃什麼都不香,吃一點就飽,整日脹氣、打嗝,胃酸分泌少,消化不良,體重有減輕的趨勢,臉色不好,蒼白無光,長期營養吸收障礙可造成貧血及多種慢性病。
表現:患者通常有胃潰瘍病史,突感上腹刀割樣疼痛,胃酸流入腹腔腐蝕腹膜會產生燒灼性疼痛。腹部很硬,用手觸碰時有壓痛,抬起手時有反跳痛。
表現:沒有食慾,飯後腹脹,伴有噁心、嘔吐,偶爾嘔血或便血,慢性胃炎患者會感覺病情突然加重,或者以前沒有胃病的患者突然出現了胃部不適。患者還會出現貧血、體重驟降,胸骨與肚臍之間有硬塊兒。
對於胃病,就是要早發現,早治療,切勿走進胃病的3大誤區
有些人做完胃鏡或看完病,診斷為慢性胃炎,認為既然感冒、咽炎、氣管炎要消炎,那慢性胃炎肯定也得消炎,就自己到藥店買抗生素或把家裡以前剩的抗生素自行服用,這是完全錯誤的。
專病要用專藥醫,治療胃病最好用專門的藥,更要注重治養結合。像高分子絡合物藥物---腐植酸鈉,本產品作用機理獨特,在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胃出血等慢性胃病可對症治療,治養結合,同時具有保護、收斂止血、去腐生肌、中和胃酸等作用,治胃、養胃、護胃,三效合一,療效顯著。
很多人認為得了胃病,是小事,忍一忍,疼痛就過去了,又或是吃點止痛藥。但這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實際上我們的胃非常嬌貴,需要我們日常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好好去呵護它。
一旦發現得了胃病,千萬不能硬抗,一拖再拖,只會讓病情惡化或者潛藏更大的健康隱患。
早期胃病患者都認為就像感冒一樣,吃點藥就好了。但是這樣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因用藥不當造成胃黏膜損傷。臨床實踐證明,胃病在早期檢查病因,並針對性治療,治癒率可達95%以上,慢性胃炎堅持按療程服用,注意保護,治癒率也可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