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殼壓力下,氣泡水自湧而出,天然含氣。你嘗嘗,口感非常好。」青海聚能瀞度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戶經理郭成起從一汪泉眼內舀出一杯水遞給記者。
不經過任何過濾、消毒、殺菌等程序,濱海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接過水杯一飲而盡,天然細膩的二氧化碳氣泡和豐富的礦物質形成的獨特口感,令人回味無窮。距離該氣泡水泉眼三米左右的另一汪泉眼,湧出的是天然礦泉水,同樣不經過任何加工程序,口味清甜。而這樣的泉眼,在瀞度水廠隨處可見,漫步在蜿蜒的木質步道上,山石、流水、遊魚、草木……這裡所有自然元素渾然天成,美不勝收。
據了解,瀞度水廠在保護當地生態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利用青海三江源的珍稀天然水資源,傾力打造瀞度天然礦泉水、氣泡水,現已擁有三大類十種單品。
這是一片充滿發展希望的沃土,然而牧民們守著綠水青山卻仍舊過著並不富裕的生活。2011年,在天津對口援青工作的推動下,青海聚能瀞度飲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帶動了當地牧民就業,為貧困戶脫貧帶來了轉機。
「來這裡工作以前,我家裡的收入主要靠放牧。」2013年來到瀞度水廠工作的蘭措吉說,「以前我家裡有200多頭牛,來到這裡之後就把牛全賣了。因為這裡掙錢多,還有保障。」蘭措吉表示,剛來瀞度水廠工作時,每月工資1500元,如今已經漲到5000多元,她們夫妻二人的工資加起來有1萬多元,而且還有五險一金。「現在生活翻天覆地大變樣,我們在河南縣縣城買了房,還買了車。平時在這裡上班,公司包吃包住,周末開車回家。這樣的生活以前根本無法想像。」蘭措吉說。
據了解,像蘭措吉這樣的貧困戶,在瀞度水廠共有24人。除了吸納貧困戶在此就業,瀞度水廠還為當地牧民提供就業崗位。目前,當地員工佔了工廠員工總數的45%,最低工資2800元左右,最高可達5000多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瀞度水廠還為來自當地的員工提供儘可能多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培訓機會,先後選派上百人次前往西寧、天津學習培訓,幫助他們提高晉升空間。截至目前,公司已經有兩名員工取得了特種行業操作證,有一名正在培養中。
2016年8月,青海聚能瀞度飲料股份有限公司與河南縣委、縣政府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黃南州分行三方籤訂共同助力脫貧攻堅合作協議。該協議通過政策性銀行資金支持,幫助企業擴大發展,幫助貧困戶增加收益,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
多年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黃南州分行以「政府增信、農發行貸款、企業承貸、貧困戶收益」為核心,通過扶貧貸款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反哺建檔立卡貧困戶,將政府職能、企業組織結構、政策性銀行資金優勢三者有機結合,形成優勢互補。
「十三五」期間,瀞度對河南縣1440戶共5400人開展持續扶貧幫扶,自2016年起,每人每年發放扶貧款500元,此後每人逐年增加100元,以實際行動充分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採訪中濱海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企業如何創新精準扶貧模式,帶動當地牧民就業,為貧困戶脫貧助力。企業以落實脫貧攻堅責任為己任,提供就業崗位,加強培訓,資金幫扶……一系列舉動都在詮釋著企業的社會責任。然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曾遇到過痛點、經歷過困難,為此,企業選擇與政府、銀行合作捆綁,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扶貧攻堅。2019年,瀞度產品被納入天津市消費扶貧採購目錄清單,這一政策讓企業的銷售量翻了倍。相信這樣的合力攻堅必將助推企業長遠發展,推動實現貧困戶精準脫貧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