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允許餐館業有條件重開後,市府各機構人員陸續上門檢查復工商家是否符合防疫規定,布碌侖(布魯克林)日落公園華人小商家近期頻收罰單,因為語言限制而備感無奈。
業者苦訴說專員上門時只說英文,自己聽不懂對方要什麼,最後專員一聲不響留下千元罰單,讓新冠肺炎疫情下慘澹經營的商家雪上加霜。
在6大道5202號經營中餐館的高金仙表示檢查專員上門時自報單位身分,但聽不太懂英文的她始終不清楚對方是哪個機構的人,因為害怕吃罰單,她搬出所有的防護用品給專員看。
她詢問對方是否提供華文翻譯時遭到拒絕,該名專員離開後到其他店面檢查,後來又回到她店門前留下一張1000元罰單。
要做什麼、寫什麼、準備什麼,我們都聽不懂。
高金仙無奈表示小商家很願意配合市府的防疫規定,但溝通一直是很大問題,希望可派會說華文的專員前來協商。
據罰單數據顯示這張由樓宇局(DOB)專員開的罰單,理由是店主沒有準備健康檢查日誌(health screening log)來追蹤顧客信息。
但在社區人士陳杰瑞(Jerry Chan)查找之後,發現市府在網上只是建議、而非強制要求準備健康檢查日誌,何況高金仙也有做該紀錄,雖然不是寫在從市府網上提供的表格上,但她寫在自己的本子裡,理應不該收到罰單。
在同一條街經營雜貨店的陳先生則說第一次檢查人員上門時,他詢問對方在家測過體溫,是否還需要在店內設置體溫計,當時對方回應不需要。
可在第二次檢查時卻又因店裡沒有體溫計被樓宇局開罰單,讓他感到很冤枉。
陳杰瑞認為,亞裔群體對市府人員而言是容易下手的獵物,在波羅園疫情熱點區內卻又不看檢查人員頻繁光顧。
他也認為市府需聘請更多亞裔員工,到亞裔社區處理事務能更加容易,而不是每次期望所有人都能順利用英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