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砸蛋糕懲罰不戴口罩者」,算哪門子「正能量」?| 新京報快評

2021-02-26 新京報評論

對於在某些公共場合不戴口罩的人,公眾確實有義務和責任勸說,但那是建立在合法、正當的前提之上的。

▲視頻截圖。

文|李萬友

 

日前,一段號稱在「宣傳正能量」的短視頻引發不小的爭議。視頻中,男子手拿蛋糕和口罩,聲稱給沒戴口罩的人發口罩。如果有人拒絕戴口罩,男子便將蛋糕砸在對方臉上。

 

在這段近2分鐘的視頻中,多名「路人」被砸蛋糕。這個視頻讓不少網友感到不妥。有網友質疑,以浪費糧食為手段的拍攝,算哪門子「正能量」?

 

雖然事後涉事拍攝方也回應稱,「不戴口罩被蛋糕砸的路人是演員」,並就此致歉。但即便都是專業演員拍攝,視頻中的內容仍然不妥。

 

一方面,類似行為並非一般意義上的遊戲行為,明顯帶有暴力襲擊色彩,只不過不是直接動手打人而已;另一方面,蛋糕屬於即食食品,砸過人的蛋糕不能再食用,造成浪費,與當下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格格不入。

 

更重要的是,這並非單純的自娛自樂,而是打著「宣傳正能量」的名義,在短視頻平臺上分發,並以此獲取流量。也就是說,該視頻涉及面廣,受眾群體不一,必會造成不良的示範效應。也正因如此,該視頻才遭到了網友們一邊倒的強烈譴責。

 

一邊叫囂「宣傳正能量」,一邊網友普遍不買帳,出現這種情況不知道是不是超出了視頻製作者的預期。

 

事實上,這種以浪費糧食為代價的擺拍,只不過是譁眾取寵的「騙流量」行為,完全沒有所謂的「正能量」可言。若非擺拍,其行為可能還涉嫌違法。

 

諷刺的是,該視頻的點讚高達數十萬。且目前仍在播放之中,確實收割了不菲的流量。就此來看,所謂「宣傳正能量」背後的目的,已然達到。

 

問題是,所「收割」的流量純粹是打著「正能量」的幌子,用「惡作劇」的形式獲得的,這種宣揚無故冒犯、侵擾他人,肆意糟蹋食物的行為,極不光彩,也不值得提倡。

 

另一個層面去看,對於在某些公共場合不戴口罩的人,公眾確實有義務和責任勸說,但那是建立在合法、正當的前提之上的。而按照有關疫情防控規定,對於室內公眾場合不戴口罩的行為,有關部門也可以按規處置。

 

說到底,對於這種譁眾取寵、明顯有違公序良俗的行為,無論輿論還是平臺等方面,都有必要抵制——說這是「正能量」,分明是對正能量的高級黑。

 

□李萬友(公務員)

編輯:馬小龍    校對:劉軍

推薦閱讀:

「假酒不一定質量不合格」:法律不能因「假貨不劣」而輕縱 | 新京報快評

別讓異樣眼光衝淡了小學「月經提示牌」的暖色 | 新京報快評

教練逼學生 「便池水洗臉」,別讓體育成體罰 | 新京報快評

證人是司機但不會開車,冤案平反更要追責到底 | 新京報快評

蘋果代工廠遭打砸,印度市場不是想像得那麼「美好」 | 京釀館


歡迎關注沸騰

相關焦點

  • 路人不戴口罩就砸蛋糕?這位「網紅」麻煩了
    2020年關鍵詞#口罩#出門戴口罩、坐車戴口罩上班戴口罩……
  • 【經廣槓子頭】如此的正能量你接受嗎?
    章丘FM90.5  平陰FM101.5前幾天,一名精神小夥以「宣傳正能量視頻裡,小夥手拿蛋糕和口罩,聲稱給沒戴口罩的人發口罩,如果有人拒絕戴口罩,小夥就會把蛋糕砸在對方臉上。在這段將近2分鐘的視頻裡,多名中老年人被砸蛋糕。雖然事後小夥解釋稱:用蛋糕砸人的初衷,是想讓大家在特殊時期保護好自己、戴好口罩,而且所有被扣蛋糕的都是專業演員,沒有隨機去扣路人。可即便如此還是給社會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
  • 全球最嚴厲懲罰:公眾場合不戴口罩可獲刑3年 罰款39萬人民幣
    睿意定製皮帶,被戰友贊「比牛皮還牛的皮帶」,頭層牛皮環繞設計不變形;素士剃鬚刀360°貼面浮動剃鬚無死角、雙環刀網更快更徹底增強魅力。組合原價448元,領券立減80,再贈高至70返利,折合僅298元起,返利至高再抵36.8,戳圖購據法新社多哈5月17日報導,卡達從當地時間17日起開始對不戴口罩者實行全球最嚴厲的懲罰措施:在公共場合不戴口罩的人最高可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當局希望以此來遏制新冠病毒在全國的快速蔓延。
  • 「醫院急診24小時開放」算哪門子福利!/溫獻偉
    「醫院急診24小時開放」算哪門子福利?!
  • 通知:今日起在韓國公共場所不戴口罩者將被罰款10萬韓幣
    韓國在公共運輸、醫療機構等部分公共場所試行必戴口罩方針一個月後,將於13日起正式執行該措施,不戴口罩者將被罰款。除此之外,不正確戴口罩者也將面臨處罰。不過,必戴口罩規定不適用於14歲以下人群和因健康原因無法戴口罩的人。
  • CDC:2月1日起,強制戴口罩!不戴者將違反聯邦法律!
    據路透社報導,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佩戴口罩的規定從美國東部時間2月1日晚11時59分開始生效,其中也包括拼車車輛和地鐵。如不按照指示佩戴口罩,將違反聯邦法律。該命令不適用於由單獨經營者駕駛的私家車或商用卡車。
  • 她們在韓國戴口罩,卻被指「不禮貌」……
    一種致命病毒已造成9名韓國人死亡,超過2800人被隔離,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所帶來的陰霾仍在韓國蔓延,而近日的兩條新聞,似乎也詮釋出了這場疫情給公眾帶來的恐慌……  據港媒《星島日報》報導,韓國MERS疫情仍未受控,有在當地大學交流的香港城市大學學生,在課堂戴口罩被教授趕出課室
  • 口罩反戴派,實乃無腦
    催人淚下的正能量源源不斷,啼笑皆非的負消息層出不窮。最近有一事,讓人大跌眼鏡,卻並非個別現象,剖析一下,以正視聽。昨天,義大利國力黨議員馬特奧•奧索戴著口罩進入議會,受到質疑後發飆的視頻在中國火了一把。最近幾天,隨著全球疫情形勢日趨緊張,公眾需不需要戴口罩成了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主戴派,堅持戴口罩可以防止傳染;反戴派,認為口罩是給病人戴的,不是給健康人戴的。
  • 交織的孽緣:從漫畫到美劇,懲罰者與拼圖比利究竟什麼關係?
    隨著Netflix電視臺將漫威著名爽劇《懲罰者》第二季上線,這位反英雄也有幸被眾多漫威粉熟識。同樣一起逐漸聞名的還有懲罰者最致命的敵人「拼圖」比利·魯索,拼圖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與漫畫中相比被改動了多少呢?
  • 明確時事新聞著作權,向「新聞搬運工」說不 | 新京報快評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沈彬「時事新聞」的著作權得到明確了。據人民日報報導,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這是這部重要的智慧財產權法律時隔10年的一次重要修訂。修改後,原法中「時事新聞」不適用《著作權法》,改為「單純事實消息」不適用。
  • 【英翻】新冠:莫裡森超市和塞恩斯伯裡超市禁止不戴口罩的購物者
    龍騰網看世界(關注小程序了解更多世界實時資訊)正文翻譯Covid: Morrisons and Sainsbury's ban maskless shoppers新冠肺炎:莫裡森超市和塞恩斯伯裡超市禁止不戴口罩的購物者
  • 在上海一金毛男子在大巴上吃東西,不戴面罩,司機勸阻反抗暴打
    在上海,金毛男子在大巴上吃東西,不戴面罩,司機勸阻反抗暴打最近,上海的一名公交司機在勸導乘客戴面罩,吃飯時不讓乘客打乘客。通過車內的監控,打擊者是一個金髮青年,這個黃色頭髮的人拿著一杯奶茶上了公共汽車,司機提醒他不要在車上吃東西,並讓他下車。
  • 禮貌質問不戴口罩的人丨雙語閱讀
    英國人在戴口罩上觀念滯後。在日本,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之前,感冒患者就會戴上口罩。在羅馬,如果你試著不戴口罩乘地鐵或進超市,你會被攔下。在巴黎,無論何時在公共場合都要戴口罩,除非你在鍛鍊(或抽菸)。在美國,戴口罩被上綱上線到反映意識形態和地區差異的行為,但即使是一些美國來訪者也會驚訝在英國戴口罩的人這麼少。
  • 愛爾蘭人終於開始戴口罩了!當地人表示,不戴口罩竟然是因為?!
    近期大家一直在討論愛爾蘭當地人為什麼不戴口罩,什麼時候才會戴口罩。對一些歐洲人對戴口罩不以為然的態度,小編也是又急又氣!今天上午,小編鼓足勇氣,戴好口罩手套出門到都柏林三大主流超市進行採購,可喜的是小編發現有近三分之一的當地居民開始自覺的戴起口罩或用圍巾遮住口鼻!(儘管其中一位女士戴反了口罩,一位男士戴的是防塵口罩)。
  • 兩百多村民圍觀鬥牛,大多不戴口罩!書記鎮長雙雙被免職
    疫情肆虐「少出門,不聚集
  • 懲罰者的敵人——Jigsaw
    在那裡爆發了激烈的打鬥,懲罰者殺死了Russo所有的同黨,並把Russo撞向一塊強化玻璃。雖然他僥倖生還,但面部嚴重受創,玻璃完全毀了他的俊朗容貌,他的臉變成了就像用一塊塊的碎片拼成的拼圖,所以從此他自稱為「拼圖(Jigsaw)」。
  • 沒戴口罩不給入場好市多員工被贊爆
    一名男子沒戴口罩,在好市多門口遭到員工泰森(見圖)阻止進入;凱文當下立刻拿起手機錄影散播到網路上,沒想到大多數人都支持泰森的行為並讚揚他,甚至有網友要求好市多給泰森加薪。(取自推特)最近社群網站上的一段影片引起騷動,一名被稱為「好市多凱文」(Costco Kevin)的男子在好市多門口,遭到員工泰森(Tison)阻止進入,表示必須先戴上口罩才能入場;凱文當下立刻拿起手機錄影,並威脅泰森要將影片散播到網路上,沒想到影片上傳網路後引來的反應,和凱文的想像截然不同。
  • 口罩「四戴三不戴」:科學戴口罩有了「2.0版」
    前幾天,上海市將疫情防控級別調為「二級」後,不少市民對於戴口罩這件事有點「小糾結」:戴,還是不戴?這是個問題!
  • 戴不戴口罩?中外殊途同歸,海外華人再也不用糾結了!
    溫哥華港灣(BCbay.com)子西綜合報導:誰也沒想到,一場新冠疫情最先引起東西方文化差異大辯論的,居然是——「戴不戴口罩」。估計每個人都很熟悉這樣的畫面:家人天天越洋電話督促「出門戴口罩」;而這邊媒體又一再說,「戴口罩防疫沒用」。再看看網上劈天蓋地的報導:有華人因為戴口罩被公開歧視。實在是心太累!然後還有不少人說,海外不讓戴口罩是因為口罩不夠用了。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去義烏這些地方請注意!
    1月27日,記者分別對義烏新光匯購物中心、義烏之心、1970文創園、義烏市副食品市場、義烏市農貿城果品批發市場進行走訪,發現部分公共場所防疫措施有待加強,還有不少市民不佩戴口罩或未規範佩戴口罩。記者看到有的駕駛員並沒有戴口罩,但工作人員也讓車輛駛入。進入新光匯後,記者看到不少顧客沒有按照要求佩戴口罩,甚至有的店員都沒有戴口罩。但一樓兩處進出口,工作人員較為負責,對於進入新光匯的顧客或外賣員都要求測溫、亮碼,不戴口罩人員一律不讓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