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港灣(BCbay.com)子西綜合報導:誰也沒想到,一場新冠疫情最先引起東西方文化差異大辯論的,居然是——「戴不戴口罩」。
而這也成為海外華人心中最大的糾結。估計每個人都很熟悉這樣的畫面:
家人天天越洋電話督促「出門戴口罩」;而這邊媒體又一再說,「戴口罩防疫沒用」。
再看看網上劈天蓋地的報導:有華人因為戴口罩被公開歧視。實在是心太累!
然後還有不少人說,海外不讓戴口罩是因為口罩不夠用了。
於是,風水開始輪流轉,從初期大家買空海外的口罩寄回國,一轉彎變成國內的口罩往海外寄送。
總歸一度是這種局面:在中國,不戴口罩,人人見而誅之;在海外,戴口罩,人人見而避之。
這背後確實是東西方觀念的不同:在中國大家戴口罩,認為可以防止別人把病毒傳染給自己;而在歐美戴口罩,被認為是自己染了病,防止把病毒傳染給別人。
這個周開始,風向轉變了。中國的疫情已經被控制,歐美的疫情到了非常嚴峻的時刻。而且,此次病毒的無症狀傳染也得到共識。
列治文600尺一房水岸名居,起步價$50萬內
在溫哥華,也可以在家學習
Holland 素裡市中心園畔高層公寓
加拿大自本周進入了全國抗疫的模式,首席衛生官員譚詠詩(Theresa Tam)也在其防疫建議中加上了一條戴口罩。
不過這一建議放在最後一條,當然也沒有出臺強制措施要求民眾戴口罩。
而中國衛健委3月18號發布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中指出:普通公眾在無聚集、通風好的地方可不戴口罩。
還是「人民的好醫生」張文宏的說法最為全面客觀,他最近談到德國抗疫的時候這樣說:
「口罩的作用被高估:病毒高密度地區效率高,低密度地區效率低。不要強迫外國人戴口罩,中國人聚會時要戴口罩。首先改變自己,而不是強迫改變別人。」
這樣聽下來,要不要戴口罩,什麼時候戴,是不是就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