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媒:華為後門沒找到,美國思科倒是發現不少!
當地時間5月16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企向華為出售相關技術和產品,意圖切斷華為供應鏈,令其「無貨可賣」。
-
絕不讓中國孤軍奮戰!默克爾向全世界重磅發聲,拜登這次猝不及防
在本次經濟論壇中,俄羅斯總統普京也通過視頻形式發表講話,在講話過程中談到中國肯定中國扶貧工作,向中國釋放友好信號。無獨有偶,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已經向全世界重磅發聲,絕對不讓中國孤軍奮戰,這一次拜登怕是猝不及防。據觀察者網報導,德國總理默克以視頻形式發表演講,在演講過程中,德國總理對於中美關係表態十分謹慎。
-
東協呼籲中美避免戰爭,美國回答:中國不向西方屈服就只能拼死活
例如新加坡外長指出,儘管經歷了四年川普對中美關係造成的巨大破壞,美國和中國在經濟上以及在超越雙邊關係的生態問題上仍相互依賴。如果不付出高昂的代價,美國就無法將經濟與中國完全脫鉤。對此,美國方面的戰略智庫專家也做出了回答,例如美國戰略問題專家拉克·埃斯特就認為中國如果繼續「挑戰現有全球秩序」,即如果中國不向西方「屈服」就很難維護和平。
-
關於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最新表態:G7希望加強與中國合作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就此發表了講話。德國總理默克爾作出表態,G7要加強對華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發言中默克爾還表示,為了讓世界經濟體系能夠更好地展開重建,七國集團希望能夠和二十國集團展開進一步的合作,默克爾更是強調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是最關鍵的一點。
-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接班人?
▲圖源:www.tagesschau.de結果得出後,現任黨主席克蘭普-卡倫鮑爾向候選人們的公平競爭致謝,並表示:「現在所有人要團結一心,為了我們的聯盟黨和我們的國家。」拉舍特稱,自己將堅持走中間路線:「我總能聽見有人說,要學會有所偏向。但我說不,這不是必須的。要極端化很容易,每個人都能做到。」 在演講中拉舍特還提及,自己的政治目標是推動社會融合。至於如何理解「基民盟黨主席」這個位置?拉舍特給出的答案是:「黨需要的不是一個主席,而是一名隊長。」德媒評價稱,這樣一來,拉舍特就巧妙地把自己與默茨的形象區分了開來。
-
中國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刻,日本終於頂住美國壓力,做了次正確選擇
但是隨著今年衛生事件的持續加重,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卻突然升溫,兩國在衛生事件之下的合作遠遠大於衝突,在中國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刻,日本甚至願意頂住美國的壓力,積極的為中國送來各種物資,這也被兩國媒體評為日本終於做了一次正確的選擇。
-
德媒直呼「英國病毒」遭炮轟,英:是「東方病毒」
德媒直呼「英國病毒」遭炮轟,英:是「東方病毒」。2020年初新冠病毒突然在全球範圍內爆發,中方作為首個出現感染情況的國家,自然承受了西面八方施加的壓力,美國前任總統川普為了擺脫自己抗疫不力的責任,將新冠病毒源頭直接栽贓在我方頭上,在他的煽動下,「中方病毒」言論甚囂塵上,國際社會幾乎完全認定這種說法是可信的。
-
默克爾:我同意中國領導人倡議,反對在中美間站隊
「政客」新聞網站歐洲版26日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演講中支持中國領導人的提議,反對歐洲應在中國、美國之間選邊站。報導稱,當美國總統拜登尋求拉攏西方民主國家「抱團」以應對中國時,默克爾對於這種「拉幫結派」表現的十分警惕。當地時間26日,她在參加達沃斯論壇的視頻演講中表示:「我非常希望避免(世界)形成對立陣營。比如說一邊是美國、一邊是中國,我們必須要支持其中一邊,我覺得這對許多社會並不公平。這也不是我理解的事情應有的發展方向。」
-
德國新聞| 德媒:「中國仍在與洪水作鬥爭」
降雨過量在中國長江沿岸造成的滑坡和嚴重洪災已持續數周之久。
-
印度終於要被美國制裁了?美媒強行扯上中國,莫迪這下得忙壞了
不言而喻,美國拉攏印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中國在亞洲地區不斷增加的影響力。另外,此舉也有進一步將這個具有地區影響力的大國從俄羅斯身邊拉到美國身邊的意思。據悉,去年10月份雙方在印度新德裡舉行美印「2+2」部長級會談後,川普還在任期最後授予了莫迪「功績勳章」。然而,現如今美印關係可能會迎來挑戰。
-
德媒點讚關閉成都總領館:美國不要裝睡了,時代已經變了!
眾所周知,2020年7月27號美國成都總領館被正式關閉了,當天有人冒著被罰款和批評教育的風險,燃放鞭炮慶祝這一盛況!為了見證這一重要時刻,不少中國民眾開始蜂擁而至成都總領館,讓周圍的商家倍感「壓力」,甚至有人用合照來記錄這一歷史時刻!
-
關於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公布G7集體決定!
當地時間19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組成的七國集團舉行領導人視頻會議。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七國集團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全球必須加強多邊主義,七國集團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默克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的新冠疫情證明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的關係,只有在全世界都接種疫苗之後,才能真正戰勝疫情。默克爾認為,疫情之後的經濟需要持續性的復甦,氣候問題與疫情一樣,都是全球性的挑戰,因此世界各國需要加強多邊主義,需要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國際組織。
-
博弈 | 安倍砸錢就為拉攏這個國家 德媒:仍沒法和中國抗衡
德媒稱,雖然東京在資金上向馬尼拉提供支持,但日本對於菲律賓的地位無法同中國抗衡。
-
【頭條】默克爾的歐洲領袖地位如何才能延續
牛華勇 陳昭希 說起來,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再沒有什麼比美國有一位喜歡四面出擊卻無力收拾殘局的總統更大的政治了。失去議會多數的歐巴馬第二任期,要麼是在向咄咄逼人的競爭者妥協,要麼是催促他的盟友們儘快離開。從白金漢宮大陣仗歡迎習主席,到默克爾、奧朗德相繼訪華,美國的幾位親密盟友並未表現出跟隨美國的強烈意願,反而接二連三到北京尋求新的友誼。
-
美國優先行不通了?馬克龍默克爾公開與美國唱反調,場面很精彩...
2月19日,拜登公開表示,「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隨後,拜登講了一大堆車軲轆話,即呼籲英、法、德、意、日、加拿大跟著美國圍攻俄羅斯,並騰出手來一塊針對新興大國。拜登自信滿滿地強調,傳統盟友應該相信,美國的領導力會再次出現。老大發話後,小弟詹森便上場了。
-
默克爾盟友發聲:建議繞開歐盟,在國家層面批准和購買中國疫苗
多布林特是德國首腦默克爾的盟友,之前默克爾曾表達過對中俄疫苗的開放態度,多布林特此次是要再添上一把火。多布林特認為,德國測試中俄疫苗可以為歐盟批准相關疫苗做準備。這意味著,多布林特不僅認為德國應該使用中俄新冠疫苗,歐盟應該也無法避免要採購中俄疫苗。德國作為歐盟的領頭羊之一,只要能夠邁出第一步,是能夠影響到歐盟的決定的。
-
默克爾對這個侮辱,忍了
資料圖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默克爾2日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新聞發布會時,被記者問到在有關川普侮辱她的報導出現後,她是否還有意出席美國舉辦的G7峰會。默克爾對此回應說,應抓住每一個機會推進多邊主義,「關鍵是只要可能,我們將和其他國家一起工作,即使各方意見存在分歧,七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模式符合(一起工作的)要求」。
-
為什麼中國不會屈服於川普對TikTok的國家式敲詐勒索?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9月22日報導,原題:現在不是屈辱世紀了!為什麼中國不會屈服於川普對TikTok的國家式敲詐勒索。中國有一段「屈辱世紀」,是政治經濟受西方列強剝削的時代,被迫接受不平等條約。圍繞TikTok的爭奪戰,原因無他,就是美國認為中國的社交媒體應用獲得全球好評是其不能容忍的,是對美國矽谷壟斷的威脅。
-
中國發展不可阻擋,英媒卻稱是美國失誤導致,中國自我發展和美國何幹?
之後英國官媒就揚言中國的發展是美國的失誤導致,這種行為讓人不敢恭維,這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英國網站於近日發表文章,稱美國的混亂是中國的機遇。之前美國仗著自己國家經濟和科技都處於世界上一流水平,對中國進行打壓,但是事實上,卻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而目前美國國內深陷困境,中國則在這個時候抓住了機遇,實現經濟增長。
-
為何要屈服於美國壓力?美國「印太戰略」最終會失敗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8月20日文章,原題:為什麼美國的「印太戰略」會失敗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將亞太地區的概念擴大到包括印度洋,並把這個擴大後的地區改名為「印度洋-太平洋」,還把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這些舉動意在恢復「四方安全對話」——由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組成——將其作為抗衡中國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