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接班人?

2021-02-15 ABCDV網站

(原文標題:「默克爾的勝利」:北威州州長拉舍特當選基民盟主席!將保持中間路線)

當地時間1月16日,德國基民盟召開在線黨代會,進行黨主席選舉。現任北威州州長阿明·拉舍特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超過半數的521張選票,當選為新任基民盟主席!

 

在第一輪投票中,拉舍特的最強對手、前任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默茨獲得385票,拉舍特本人獲得380票,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特根則拿到224票。由於3人均未在該輪中獲得絕對多數票,因此得票較高的默茨和拉舍特需繼續參加第二輪「決賽」。在第二輪中,默茨獲得了466票。

 

▲圖源:www.tagesschau.de

結果得出後,現任黨主席克蘭普-卡倫鮑爾向候選人們的公平競爭致謝,並表示:「現在所有人要團結一心,為了我們的聯盟黨和我們的國家。」總理默克爾也向拉舍特致以祝賀:「期待我們的合作!」

今天上午,拉舍特是第一個發表競選演講的候選人。他表示:「我可能不是一個能擁有最完美表現的人,但我是阿明·拉舍特,是你們可以信賴的人。」拉舍特稱,自己將堅持走中間路線:「我總能聽見有人說,要學會有所偏向。但我說不,這不是必須的。要極端化很容易,每個人都能做到。」

 

在演講中拉舍特還提及,自己的政治目標是推動社會融合。至於如何理解「基民盟黨主席」這個位置?拉舍特給出的答案是:「黨需要的不是一個主席,而是一名隊長。」德媒評價稱,這樣一來,拉舍特就巧妙地把自己與默茨的形象區分了開來。在競選演講中,默茨著重強調了自己對領導力的需求。

 

▲圖源:AFP

那麼,當選了基民盟主席,是否意味著拉舍特或許還能更進一步,接任默克爾成為德國總理?不一定,但有可能。或將與拉舍特競爭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總理候選人名額的基社盟主席索德爾、已被社民黨提名為總理候選人的聯邦財政部長肖爾茨都在第一時間向拉舍特表達了祝賀,綠黨、自民黨領袖也均作出了積極回應。

 

但左翼黨和德國選擇黨選擇了唱反調——左翼黨主席貝爾恩德·裡克辛爾 (Bernd Riexinger)批評稱,這位基民盟新主席將「繼續維持保守的、對未來沒有幫助的政治模式」;選擇黨黨魁愛麗絲·魏德爾 (Alice Weidel)則認為,拉舍特的勝出意味著基民盟想要發展「黑綠聯盟」模式:「誰選了黑,誰就將得到綠。」

 

▲圖源:dpa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拉舍特的當選讓許多人都鬆了一口氣。拉舍特是默克爾在黨內最親密的盟友之一,多年來一直忠實力挺默克爾的政策。在如今的世界大變局之下,拉舍特如果能在基民盟主席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德國順利向後默克爾時代平穩過渡。甚至有媒體直截了當地評論稱,拉舍特的這次勝利實際是「默克爾的勝利」。

 

贏得選舉後,拉舍特本人也表示,「我將盡一切力量,讓我們能一起順利度過今年。」德國大選將於今年秋季舉行。拉舍特稱,基民盟必須先在各州選舉中取得勝利,然後在聯邦大選中「確保下一任總理出自聯盟黨」。

 

2021年,美國經歷一番罕見混亂後迎來新總統拜登,歐洲領頭羊德國也將告別延續了16年之久的默克爾時代。世界格局將隨之面臨怎樣的變革,等待著中國的有哪些機遇和挑戰?一時間,風雲變幻、山雨欲來……

(轉載自公眾號GermanReport)

相關焦點

  • 默克爾「接班人」辭黨首攪動德國政壇
    新華社柏林2月10日電 (國際觀察)默克爾「接班人」辭黨首攪動德國政壇   新華社記者張遠
  •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接班人已經確定?沒那麼簡單
    基民盟黨主席一職格外引人矚目,因為按正常情況,主席是第一順位總理候選人,基民盟作為德國第一大黨,聯邦大選穩操勝券。誰出任黨主席,離總理權杖便只有一步之遙,此人脾氣秉性、文化喜好、政治傾向,不僅決定該黨命運,同樣將影響德國政策走向,塑造國際政治格局。
  • 默克爾接班人「撂挑子」 德國執政黨「新老闆」將花落誰家?
    德國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24日決定於4月25日舉行特別黨代會,選舉出新任黨主席,接替已宣布辭職的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目前共有3人宣布參選。2月24日,在柏林基民盟總部,卡倫鮑爾(右)出席新聞發布會。
  • 互動 |德國總理默克爾 開啟第12次訪華行程
    互動:德國總理默克爾開啟第12次訪華行程德國總理默克爾抵達北京,展開為期兩日的訪問中國的行程默克爾提到,希望中美貿易摩擦能很快解決,並歡迎所有中國企業到德國投資。這是默克爾自2005年擔任總理以來第12次訪問中國。默克爾為期兩日的訪華行程,此次隨行的主要是德國經濟代表,這也表明中德經濟關係將是默克爾此行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 關於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最新表態:G7希望加強與中國合作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就此發表了講話。而默克爾表示,在新冠疫情之後,對於全球各個國家來講都需要展開相應的計劃來復甦自身經濟,這一情況也全球眾多國家都有著重要聯繫,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強調在目前的局勢下應該將多邊主義進一步深化。
  • 6分鐘掌聲,德國人民送別默克爾
    日前,德國人民以六分鐘的連續熱烈的掌聲向默克爾告別。在擔任德國總理的16年裡,默克爾和其他公民一樣住在普通公寓裡。
  • 關於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公布G7集體決定!
    當地時間19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組成的七國集團舉行領導人視頻會議。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七國集團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全球必須加強多邊主義,七國集團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默克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的新冠疫情證明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的關係,只有在全世界都接種疫苗之後,才能真正戰勝疫情。默克爾認為,疫情之後的經濟需要持續性的復甦,氣候問題與疫情一樣,都是全球性的挑戰,因此世界各國需要加強多邊主義,需要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國際組織。
  • 德國總理我們很熟悉,那德國總統是怎樣的存在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外國領導人中,德國總理默克爾絕對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一個,這位東德出身的女強人經常登上新聞的頭條,很多人會奇怪,那德國總統都在幹嘛。
  • 默克爾:德國現在必須爭取時間,延緩疫情蔓延!
    科技日報記者 李山3月1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首次就新冠疫情召開新聞發布會,強調德國現在必須爭取時間,延緩疫情的蔓延。當前德國政府應對疫情的關鍵是不讓醫療系統超負荷,把醫療資源用於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群。
  • 【德國生活】社民黨正式同意組閣了!離德國大選已經過去五個多月,默克爾終於成功四連任!
    隨著德國第二大黨社民黨投票同意與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聯合組閣,長達5個月多的組閣談判終於畫上了句號。
  • 任內實現東西德統一,德國前總理科爾去世
    科爾一手扶持默克爾成為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度被稱作「科爾的小姑娘」。
  • 德國新聞| 默克爾拿下人生第17個榮譽博士學位!Dr. Dr. h. c. Dr. h. c. ……
    據《圖片報》報導,為表彰安格拉·默克爾在聯邦總理職位上所展現的優秀領導才幹,日前,萊比錫商學院(HHL)授予默克爾經濟學榮譽博士學位
  • 默克爾關臉書,這是要淡出?
    繼去年12月將基民盟主席之位傳給卡倫鮑爾後,德國總理默克爾1日宣布正式關閉自己有254萬粉絲的臉書帳號。英國《衛報》評論稱,種種跡象表明,默克爾已經在為退出政壇做最後的準備。數分鐘之內,該視頻便收到了來自德國和全世界網友的數百條評論。許多網友表達了對默克爾的祝福,一位網友說:「感謝您在動蕩之中保持冷靜,祝願今後生活一切順利」。來自美國的網友瑪莎用英語寫道:「您是我心中的總統候選人,多希望您能來美國啊!」也有少數人提到默克爾在2015年決定對敘利亞難民開放邊界,並對此不滿。
  • 默克爾抖不停 如何辨別顫抖症?
    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個月內連續3次在公開露面的時後,手腳不能克制地無故顫抖
  • 「安格拉(默克爾),你靜音一下」
    「你可能需要靜音」,當地時間19日舉行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線上會議剛一開始,就出現了小插曲: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開場發言時,被忘記關話筒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說話聲打斷,詹森隨即提醒她調成靜音。製作:環視頻/何卓謙當地時間2月19日,七國集團舉行領導人視頻會議,會議由詹森主持。
  • 德國總理:全球唯一一個32年沒有發生過戰爭的國家,溫柔且強大
    我們知道,安格拉·默克爾是德國的一位女總理,如今已有66歲了。51歲開始擔任德國總理,迄今已有15個年頭了。她的連任也充分說明了在執政上的過人能力,她也是德國自建國以來,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不得不承認,默克爾在政壇的優秀表示,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
  • 德國新聞| 默克爾疾言厲色:突變病毒危險至極,去年秋天是政府耽擱的錯!
    總理默克爾事實上更傾向於3月14日,但最終還是向州長們做出了妥協。除此之外,各州還可以自行決定本州學校和日託機構的復開時間,例如黑森州本月22日可能就將複課。 今天,默克爾就昨日峰會的決議正式發表政府聲明。她在聲明中直言警告稱,突變病毒非常危險,必須阻止第三波疫情成真,德國因此仍有必要保持封鎖!
  • 默克爾向全世界重磅發聲,拜登這次猝不及防
    無獨有偶,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已經向全世界重磅發聲,絕對不讓中國孤軍奮戰,這一次拜登怕是猝不及防。據觀察者網報導,德國總理默克以視頻形式發表演講,在演講過程中,德國總理對於中美關係表態十分謹慎。眾所周知,在拜登上臺之後也一直不斷拉攏其他國家,希望其他國家能夠跟從美國腳步共同來對抗中國。
  • 川普自稱有德國血統,默克爾:噗
    G7峰會期間,川普「我有德國血統」的一句話,直接讓默克爾笑出聲……兩人周一會晤時,默克爾透露,已經邀請川普正式訪問德國。
  • 德國反中情緒成形 默克爾下臺後親中料劇變
    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的歐洲網站3日刊登的評論指出,在起初美國和澳洲率先發難,英國、印度和加拿大隨後跟上後,唯獨德國宛如局外人。然而,近來德國的反中情緒已成形,總理默克爾明年秋天一卸任,親中政策將出現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