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的,守著一畝三分地,靠情懷嗎

2021-03-03 華商

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地的,一斤糧食換不了一瓶水,還指望可憐的農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嗎?靠情懷嗎,別了,我們不想窮。

道理人人懂,可又有誰真正在乎老百姓的生活呢?現在農民工,不管年齡大的年齡小的都是自謀出路,不能看著土地沒錢花啊,唉,別說了,抓緊搬磚去吧,搬上幾天磚就比種一年糧食強啊。

不是嬌慣,也不是嫌累,種地虧本誰幹,我看以後是個大問題。為啥不種地,說實在的是被迫無奈。打工幹著最苦最累的活,背妻離子,為什麼,種地能養家麼?什麼原因也沒有,就是不掙錢。

種田,種地!再過十年二十年,老年人不在了,地要全部荒了!現在糧食不值錢!一斤玉米8角至1元,一斤稻穀1.2元至1.3元,連一瓶礦泉水的價都不如,一瓶水還1.5至2元,種田除了種子,農藥,化肥,水費,工錢,虧本!出門打工搞建築一天能買100斤糧食!年輕人在家種田沒錢!連老婆都娶不到!「傻子」才在家種田。

現在年輕人種地連衣服都穿不上,別說玩手機,年輕人壓力大,農民最苦,說心裡話真窮,電視天天吹牛。好多在農村的人六十多了,在城市打工,不乾沒有飯吃。年輕人不種地正常,如果種地才不正常。首先年輕人種地養活不了一家人,第二打工一個月買面油夠吃一年,第三年輕人與土地沒有感情。

網友李國慶說:我還有一個疑問,就是以前我們農村一年種兩季水稻田的面積比現在多得多,現在村裡種地的就幾個老人家了,而且就種一季,地荒了三分之二。為什麼每年新聞都是說糧食又創新高?我想荒地不止是我們那裡吧。

現在我們那邊到處是荒地荒山,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幾個老人種地自己吃,很多都是買糧食吃,還好糧食不漲價。年輕人本來就喜歡和嚮往城裡生活,在農村種一年田,還不如在外面打工一兩個月。雖說打工不賺錢,總比種田強十倍!如果糧食漲價,種田勝過城裡打工,那誰還去城裡工作買房?

就是全國農民都不種糧,也暫時餓不了,就怕長期依賴他國。農民不需要多,但糧食要大量進口就不正常。萬一禁止出口,糧荒就要來了。不是農民不想種糧,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外出打工,因為種糧食養不了家人,誰之過?

專家是這麼認為的,你不種地還會有人種地,那時候的「真」農民都打工去了,生活逼迫。這時候,有很多的投資商或個人進來了,他們不會種地,但是錢會拿得發抖。而真正的農民,卻變成了田地裡打工的人。

不是年輕人不種地,是因為只種地沒法生存。如果種地掙錢,馬上就會有很多人回農村種地去,你以為他們願意在外面漂嗎?是無奈之舉,懂嗎?

直擊熱點,跟蹤報到,等你爆料,為民發聲。長按右則二維碼加關注,總有一天,你也需要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創作不易↓↓給點鼓勵!

相關焦點

  • 您的一畝三分地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一輩通常說的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指土地。
  • 長泰巖溪鎮湖珠村:村裡的「舊人」與「新公園」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自從村裡決定改造林口公園開始,找過的設計師已經數不清了,他們提出的設計費用都遠遠高出村裡的承受能力,無奈之下,林口公園改造項目,一再的推遲。機緣巧合之下,身在廣東開創設計公司的湖珠人洪耀銘在朋友圈中得知了這一消息,他幾乎沒有任何的考慮,就向村裡提出,由他來設計林口公園,「錢不錢的不重要,主要是能為家鄉設計公園,我覺得很榮幸!」
  • 農光互補:種地、種電、種健康!
    暢想一下,5年以後,中國可能是:1. 所有的工商業、公用設施等適宜安裝光伏的屋頂都被要求使用光伏新能源,並獲得相對應的綠色評級。2. 碳交易,碳排稅可能納入立法,企業根據每年用火力發電的量,承擔相應的碳排稅,就是說用傳統電力需要交稅了,所交的稅作為財政部光伏新能源補貼資金的來源之一。3.
  • 我們村裡「守村人」一家的底層生活!
    以前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挺特殊的,他們一家可以說是最名副其實的底層人物了,打我記事起我就記得他們家只有三口:父親、大哥、弟弟,聽大人說他家的母親曾經抱過我
  • 小畝又來分發對象啦!【緣來如此】交友活動定檔開播
    群眾甲:一畝三分地【緣來如此】活動隱退江湖了?
  • 砂糖橘受利好消息,價格再次上漲,畝掙萬元成為可能
    而剛過完後,初二開始就有老闆來採摘了,村裡的老人也是早早就開工去採摘砂糖橘,村裡再次變得忙碌起來了。而砂糖橘的價格在年後也逆勢上漲,再次漲到大家想不到的價格。年後砂糖橘價格最高漲至3.5元,只因疫情好轉消費增長年前砂糖橘價格就上漲過一次,價格達到兩塊多一斤,這讓果農也是挺滿意了,至少不用再擔心會虧本了,雖然還掙的不是太多,但是一畝幾千塊是有望了。
  • 冬季「打邊爐」的好料,這個鎮種了上萬畝……
    清晨,當人們還流連在溫暖的被窩中時,在柳江區百朋鎮,三三兩兩的村民開著三輪車,套著長筒水鞋,戴著帽子、手套……全副武裝地穿梭于田連阡陌間,採挖、清洗、搬運茨菇,一派火熱場景,給冬季沉睡著的萬畝荷田添了一股生機。種了十幾年茨菇的五九村村民覃美嫩,當天和丈夫出門有點晚,來到自家茨菇田時,附近有些村民已採挖了好幾袋的茨菇。但茨菇的採挖期較長,所以他們也並不著急。
  • ​ 一畝園種出十畝田的效益
    (圖文:杜建輝 王臨榮)「今年胡蘿蔔出地價格每公斤1元,我們家種的5畝已經全部訂出去了,這兩天正在僱工人趕時間挖呢。」10月15日,和碩縣蘇哈特鄉蘇哈特村村民劉先才和妻子正彎著腰快速拔胡蘿蔔,地裡整齊擺放著拔出來的胡蘿蔔。工人們正在進行分揀、裝袋。
  • 明水縣一畝園私人訂製盛宴在明源街道辦事處城北村拉開帷幕
    4月10日下午,明水縣明源街道辦事處城北村「一畝園」核心區內彩旗招展、人聲鼎沸,一場專屬於「一畝園
  • 養雞大叔一開口,絕了!
    我們常說,高手在民間這位高手一開口我瞬間跪了近日,一位河北承德的農民大叔於新偉用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
  • 種地種久了,看什麼都像蔬菜
    你能做到嗎?一些看起來像是魔幻生物的傢伙: 鋸吻剃刀魚種地種久了,看什麼都像蔬菜輪迴我出淤泥而不染,最後的宿命就TM是這內心裡的光芒熄滅了,取而代之的是復仇的種子悄然種下……
  • 砂糖橘價格太低,村裡種植30畝的小老闆,今年跑路了!
    在廣西很多老闆都承包著山頭種植砂糖橘,有的直接就是租著農田種植砂糖橘,反正種植規模非常大,動不動就是幾十畝。
  • [視頻]蘭陵縣賈莊鄉滂河村的兩兄弟,因為父母留下的一畝多地,反目成仇
    蘭陵縣賈莊鄉滂河村的兩兄弟,因為父母留下的一畝多地,反目成仇。弟弟劉會國,為什麼會不顧癱瘓在床的大哥劉會中,要獨自佔有父母留下的地?背後是否有什麼隱情呢?劉會中的父母去世後,留下了一畝八分半地,劉會中想和弟弟劉會國平分,讓兒媳婦種,卻遭到了弟弟的拒絕,為此兩家人反目成仇。我說這個地是我們兩家的,你種一半,我種一半正好,是吧。結果他說不行,這個地是他的。什麼理由呢?他說他贍養的多。自己因為癱瘓不能下床。父母去世前,弟弟照顧的多一些。自己雖然沒有出力,但是對於父母的生活費和看病費,他也沒少承擔,也算盡了孝。
  • 豐順縣湯西鎮新興村: 紫心番薯「種」出甜日子
    2017年以來,該村卻靠著推廣種植紫心番薯,走上了致富路。該村的番薯種植面積從以前的近十畝發展到如今的上百畝,年銷量從2萬斤猛增至20多萬斤,村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頭,就像地裡種出的紫心番薯一樣甜。
  • 【直擊政風行風】責任田被佔不還 村民組長遭質疑
    但是最近,丹徒區世業鎮興隆村社區四組村民向我們反映稱,家裡的這一重要經濟來源保障,如今卻被村民小組長給佔為己有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沙亞蘭今年54歲,是世業鎮興隆村土生土長的村民,1981年興隆村裡開展了第一輪責任田的承包,當時,沙亞蘭一家分到了5畝多的田地,不過,沙亞蘭當時正值而立之年,年輕力壯,他決定,和村裡的其他村民一樣,一起外出打工去,所以,村裡分下來的農田基本上都荒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