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巖溪鎮湖珠村:村裡的「舊人」與「新公園」

2021-02-07 教育孩子分享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山與水常常是我們對家鄉最深刻的記憶,長泰縣巖溪鎮湖珠村的林口公園原是湖珠村的小流域綜合整治點,在湖珠人的記憶中,林口公園是一幅「汙水橫流」、「雜草叢生」的景象。為了改善環境,2019年年初,湖珠村決定對林口公園進行一次大改造。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自從村裡決定改造林口公園開始,找過的設計師已經數不清了,他們提出的設計費用都遠遠高出村裡的承受能力,無奈之下,林口公園改造項目,一再的推遲。機緣巧合之下,身在廣東開創設計公司的湖珠人洪耀銘在朋友圈中得知了這一消息,他幾乎沒有任何的考慮,就向村裡提出,由他來設計林口公園,「錢不錢的不重要,主要是能為家鄉設計公園,我覺得很榮幸!」

洪耀銘自小在湖珠村長大,從前的湖珠村是個遠近聞名的「窮地方」,年輕人們能外出打拼的都外出了,留在村子裡的人們都守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種種菜,養養家禽。洪耀銘立誓要努力讀書改變命運,在他的努力之下,他終於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學了園林景觀設計。

隨著時間的推移,洪耀明手握著豐富的經驗和優秀的專業水平,很快成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設計公司。此次設計對洪耀銘來說,它的意義不僅僅是為家鄉的建設出一份力,也讓他在與鄉裡鄉親們的溝通中,更加的了解了家鄉的村史和民俗。雖然參與的費用大不及城市的標準,但作為村裡的一員,洪耀明對這次的設計十分上心,這是他的家鄉情懷,他夢裡家鄉的樣子。

2020年5月,湖珠村的林口公園竣工了,走在公園的小路上,剛栽種不久的樹木顯得生機勃勃,五顏六色的鮮花也在一旁綻放。設計者洪耀銘在設計過程中可動了不少腦子,「如何將村史村俗融入到公園中?」「設計能否讓村民喜歡?」帶著問題,洪耀銘幾乎「跑斷了腿」。湖珠村的早期的老房子多是紅色的磚瓦屋頂,白紅相間的外牆,洪耀銘按照記憶中的樣子與村民的描述,將這個房屋特點運用到了公園中的涼亭與衛生間上,這讓村民們走進林口公園,親切之感油然而生。

近年來,湖珠村積極探索鄉賢參與家鄉建設、發揮積極作用的新機制,圍繞鄉村振興的需求,結合鄉賢的親緣、人緣、地緣優勢,發揮其補位和輔助作用,引導鄉賢積極做好鄉村發展「參謀員」、爭資爭項「協調員」、為民辦事「服務員」,有了鄉賢與村民們的共同參與,村裡的山更美了,水更綠了,心更齊了,村民們也更加富有了。(劉楚琳 邱怡騰 陳馨貺)來源:東南網

相關焦點

  • 公園路上:舊中山橋 新中山橋
    溫州人  溫州史  溫州情  公園路上一座新中山橋即將誕生在正式開街典禮到來前
  • 我們村裡「守村人」一家的底層生活!
    以前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挺特殊的,他們一家可以說是最名副其實的底層人物了,打我記事起我就記得他們家只有三口:父親、大哥、弟弟,聽大人說他家的母親曾經抱過我
  • 蘇家莊村舊河道變身文化廣場
    而令人欣喜的是,駐村工作組的到來,為河道帶來了徹底的蛻變。原來河道一直裸露著,汙水遍地,河兩邊長滿雜草,蚊蠅遍地,出行很不方便。村民口中所說的就是蘇家莊村的「龍鬚溝」,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自然形成的洩洪河道,寬窄不一,其中還有多處淤塞。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這條河更是逐漸變成了村裡的排汙河。
  • 從江縣真由村:村裡來了兩位姓吳的好幹部
    「村裡先後來了兩位姓『吳』的駐村幹部,無論是以前的老吳,還是現在的小吳,都是我們的好幹部!」1月12日,黔東南州從江縣加勉鄉真由村村支書潘曉術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地說道。潘曉術口中的老吳叫吳秀實,是貴州省交通運輸廳下屬單位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於2016年選派到真由村的脫貧攻堅隊員。真由村距離加勉鄉有9公裡,以前每周五和周日,吳秀實就會開著他的麵包車出現在學校門口和村口,接送在加勉中心小學讀書又沒有父母接送的學生。
  • 走進內坑下村村、英林陳山村 感受「小橋流水人家」...
    日前,在下村自然村入口處,眼前道路兩旁的樹木形成一條具有特色的綠化觀光大道;路過「口袋式」人口文化公園,三三兩兩的村民在這裡休閒娛樂;沿著村道走,下黃溪穿村而過。「下村村轄下村、下黃、灰厝、雲頭四個自然村,村裡有較多溪流,根據自然資源特點,擬將下村村建設成『生態村』,重點對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下村村黨支部書記張金鈺說。
  • 甲西博社「第一毒村」村治混亂歷史宣告結束...
    被列為「涉毒堡壘村」的博社村,給當地乃至全國的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人民身心健康都造成了惡劣影響。  近幾年,隨著禁毒整治工作的全面開展,博社村的現狀得到了明顯轉變。「以前部分村民對禁毒工作有牴觸情緒,現在非常配合,還主動提供涉毒線索,勸說涉毒人員自首。」
  • 楓驛村:大力開展鄉村環境整治
    村道乾淨整潔,樹木鬱鬱蔥蔥,路燈整齊挺立,池塘水波漾動。美麗的村莊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優美的新農村畫卷。這裡是涼亭鎮楓驛村,烈日炎炎,各個項目點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之中,村容村貌開始煥然一新,一個美麗的新農村已初具雛形。
  • 來看東莞人口第一村千叟宴,溫馨!
    昨天,有著14000多人的東莞人口第一村麻湧鎮漳澎村熱鬧非凡。1012名老人在村心公園廣場共享千叟宴,大家歡聚一堂,喜氣洋洋!今年,漳澎村第二屆千叟宴活動繼續在天后誕這個好日子舉行,1012名70歲以上的村裡老人共聚家常,共享美麗鄉村發展成果。大家都認為,在這一天赴宴更能得到天后娘娘的福蔭庇佑,保佑老人們身體健康、大吉大利。
  • 闞這村兒,愛不會變遠
    其中,後臺收到了一位闞姓朋友的留言:「家門中午好,闞這村兒。是哪個省的,我是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此處隱去地址細節和姓名)」本來以為「闞這村兒」只會在村、鎮和小編朋友圈內小範圍傳播,沒想到傳播力度這麼廣!竟然架起了一座湖北省和闞店村的橋梁在這裡,小編回復一下這位關注者:「闞這村兒」公眾號是服務於闞店村的,我們村兒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萬豐鎮。
  • 遊村|沙溪下澤村:華僑之鄉裡探尋古巷舊屋
    暑假即將過去,終於抽到一點時間,靜靜地分享一個多月前,我們的遊村經歷。希望你們多多體諒一下。一有時間,我都會有好的節目送給大家的!一來急急忙忙來到這條村,二來對村子不熟悉,而且還沒有找到帶路的朋友,所以,我們都是本著「有路就走」的原則,一邊遊走一邊問。哪怕走漏眼了,也沒辦法了。皆因,我就喜歡如此自由,毫無目標的遊走。    每次走進村裡,我們總會遇見一些熟悉的小動物。這次,我們從隆都醫院旁邊的小路進去,路上遇到幾隻雞正在覓食。諾子當然不會放過這些「罕見之物」,馬上用鏡頭記錄下城鎮裡「雞大少」的悠然生活。
  • 利是封都有以舊換新!趕快來這裡☞
    黨黨君聽說過月餅盒換雞蛋也聽說過家電換新但是冥冥之中,總好像錯過了什麼.曾經有一個「以舊換新」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人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給我一次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它說三個字:等我啊!!
  • 蕭山這個村又先行一步!村裡老人配上智慧手環,關鍵時刻能救命!
    和很多農村一樣,江西俞村全村現有60歲以上老人923人,約佔全村人口的30%。目前,江西俞村正結合數智技術,積極打造智慧互助式養老平臺。為全村75歲以上老人定製智慧穿戴設備,實時監控老人的心率、血壓、位置等,在設置「電子圍欄」的情況下還能第一時間收到老人突發走失、摔跌、發病等警示信息。
  • 村裡有了「小眼睛」
    走進方元鎮蔴地村,村裡的主要路段都裝上了監控攝像頭。它們撲閃著「小眼睛」,為村子架起一張「安全網」。蔴地村位於桂陽與嘉禾交界處,省道就離村子不到200米遠。為了改變村子的治安情況,提升村民安全感,村裡的年輕人主動發起倡議書,大家共同籌資在村裡安裝監控系統。
  • "榕樹下"村莊:亂石林變身靚公園
    「『三清三拆』工作開展以來,最令我感到驕傲的並不是『榕樹下村莊公園』這個面子工程。」劉冬足帶著記者,沿著村道往村裡走,邊走邊向記者介紹:「『三清三拆』,既要『面子』又要『裡子』。」這「裡子」到底是什麼呢?記者好奇。走在榕樹下村,村中道路開闊,道路兩旁整潔,屋舍儼然,修葺一新的王氏祠堂和祠堂門前一片魚塘共同組成了一幅風光宜人的鄉村圖景,隨手一拍都是一張美圖。
  • 祖樓鎮祖樓村:好習慣催生好生態
    「養成習慣了,現在家裡有了垃圾不放在村裡的垃圾桶裡,就感覺很彆扭!」張學明說。     「有了好習慣,就有了好環境、好生態!」該村第一書記阮峰說,原來村內垃圾遍地的情況消失了,各家各戶養成了好習慣,飲料盒、塑膠袋、玻璃瓶等日常生活垃圾全部裝袋入桶。村民維護環境衛生的意識提高了不少,村容村貌整潔乾淨了許多。
  • 龍頸這條村建好了,村民日日都「大把細藝」,好開心!
    這天,村民黃阿姨帶著孫子來到村文化室和村民聊天唱歌,雖然下著小雨,但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心情。 黃阿姨說,自從村裡完成了村建,大家的生活豐富多了。她每天都會帶孫子到文化室和村前廣場走走坐坐,其他村民也不例外。現在,文化室和村前廣場已經成為大家熱愛的地方。有什麼事情大家就來文化室商量,文化室開門時我們就來玩撲克、泡茶喝,晚上就去運動場玩。對於黃阿姨和其他照顧小孩的村民來說,村子的變化也讓他們省心不少。以前村裡有不少爛房子和雜草地,小朋友出來玩都不放心。現在弄好了,小朋友在村裡玩都方便很多。
  • 泰興市珊瑚鎮這個村,企業主紛紛主動多交一倍租金,還出資幫村裡搞建設,為什麼?
    「本世紀初,村裡利用閒置廠房、閒置中小學,引進了一些企業,但這麼差的環境,村裡根本不好意思向企業開口提高租金或要贊助。」禎祥村黨總支書記趙永強說。沒有環境,村莊發展一切都談不起來。2016年,擔任村「一把手」後,趙永強決定首先從改變村莊環境入手。
  • 每日一村|梓木山村
    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回牽繞的還是那個村……梓木山村位於浠水縣綠楊鄉,近年來通過黨組織引領、能人帶動,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富民」的鄉村振興之路!要想富先修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村兩委的努力下,2014年村裡的道路才逐步實現了路面硬化、通村到組。
  • 辦了新身份證,別讓您「還能用」的舊身份證耽誤了您的事兒
    為了孩子上學,杜女士就搬到這邊來了,戶口也遷了過來,辦了新身份證。但老的也沒作廢也沒到期就一直用著,新身份證一直沒用,一直在家放著。▲因為地址變更,舊身份證不被銀行接受(網絡配圖,圖文無關)  儘管如此,杜女士依舊覺得銀行有些小題大做,反正是現金兌換等額的航天幣,而且自己排了那麼久的隊,卻因為一個正常使用的身份證自己不能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