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下周二(12月6日)、周三(12月7日)老中醫施杭州門診暫停一次。
化橘紅,又被稱為南方人參,是一味中藥。
這味中藥是廣東省化州市的特產,當地柚子的果皮上帶有一層細密的絨毛,一旦引種他處,上面的絨毛就會消失,藥效也會大打折扣。
在《本草中國》電視片中,李氏橘紅家族的第24代傳人、58歲的李鋒,像錘鍊工藝品一般精心炮製化橘紅,讓這世界唯一的名藥代代相傳。
據說在明朝初年,化州有一位州官得了嚴重的支氣管炎,咳得撕心裂肺,六神無主。
一位老中醫為他開了滌痰湯、止咳散之類的中藥,第一劑服下之後咳嗽沒有任何減輕。入夜,天下起了大雨,州官的咳嗽也加劇了,咳得氣將欲絕,急令奴婢煎第二劑藥。這時廚房的缸裡又沒有水了,奴婢就從廚房邊的金魚池內舀了一勺水應急煎藥。州官服下了這劑藥後,一覺醒來頓覺神清氣爽,咳嗽大喊。
州官覺得奇怪,為啥前後兩副藥,效果相差那麼大?
他立即叫來煎藥的奴婢詢問,奴婢稟報了當晚情況之後,州官便讓她將藥渣取來辨認,發現多了幾朵白色小花。州官又到魚池察看,見池邊長著一棵樹,樹上就開著藥渣中那樣的小花。
他們將診病的老中醫請來辨認,說是橘紅樹。老中醫了解詳情之後,又開了兩副中藥,在每一劑中都加上了橘紅花,結果藥到病除。
後來,橘紅能治咳嗽的故事傳入了皇宮,被列為貢品,化州橘紅也因此聞名於世。
光緒十七年八月五日,御醫莊守和、全順為慈禧太后開出清補理肺健脾丸藥方,方中也用到了橘紅,並作特別說明「上交老樹化」,強調需要用化橘紅入藥。
另據陳可冀院士等整理的《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光緒某年,亁清宮傳皇上用理脾和肝化溼膏一料,用藥西洋參、茅術、杭芍、元參、化橘紅……,這裡已經直接說明了用的是化橘紅。
註: 本文節選自2016年12月1日《中國中醫藥報》刊登老中醫施文章《化橘紅:化痰至靈,治鬱建功》。
施仁潮主任中醫師坐診時間安排
周一上午:杭州方回春堂國醫館城西館
(古墩路69號)
周二上午:杭州湯養元中醫門診部
(中山中路323號)
周二下午:杭州桐君堂中醫門診部
(體育場路474號)
周三上午: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古翠路234號)
周五下午:浙江省中醫藥學會中醫門診部
(慶春東路雙菱路102號)
周六上午:北京同仁堂國醫館
(平海路12號)
周六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三門診部
(大井巷86號)
周日上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一門診部
(安榮巷11號)
周日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二門診部
(中山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