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愛我的母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但同時也承認它近來面臨的一系列政治和資金問題,而缺少資金的結果就是招入了大量的國際學生,但是單從這一條來看並沒有什麼不好。我的男朋友的學校國際學生比例高達66%,也並沒有妨礙他們學校在所有世界排名裡面都在前十。不過資金問題帶來的其他問題,包括文科教授因為沒有funding而大量離校,項目縮減,課程減少等等是真實存在的。
上周我在見一個已經離校的教授的時候,她憂心忡忡的與我說,Krannert Art Museum已經很久沒有亞洲的展覽了,而他們的決定是換上非洲和拉美這些更加「政治正確」的展覽。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學校的藝術學院也已經兩年沒有能夠教亞洲藝術的教授,他們曾經有機會招聘一個,但是選擇了非洲和拉美方向的教授。「他們根本不在意學校裡大量的亞洲學生群體,不是嗎?」我上周就這兩個問題寫信給了Fine Arts Department的Dean,但是至今沒有收到回信。這裡是他們的郵箱,如果你也想試試:kham@illinois.edu,pmortens@illinois.edu。
如果說對於「不重視」還是能夠說「這是政治環境下的選擇結果,大家都有無奈的地方」,那麼今天Illini Shuttle做的這件事情也是足夠他們的聯邦法院上面給大家解釋一下了。
總結一下就是,他們家的宣傳裡面寫了「像你一樣的乘客,在我們的大巴上不會感到你在中國。」而他們的後續「道歉信」,我覺得叫做挑釁書更恰當一些,表達了他們對於UIUC招了大量中國學生的不滿,而其中「slap in the face」,"half the planet」等詞更是極其的挑釁。
我是沒有想到,在Heart of Atlanta Motel v. United Statesd等案子發生後的五十多年後的今天,還會有公司如此明目張胆的違反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Title II, 我就好奇他們是看著這個法條違反的嗎?
Outlawed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race, color, religion or national origin in hotels, motels, restaurants, theaters, and all other public accommodations engaged in interstate commerce; exempted private clubs without defining the term "private".
對於「憲法和民權法案是否保護非公民權利」,年初Trump對於移民入境的行政法案那場爭辯中各地法官已經給了我們很明確的答案:保護。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Heart of Atlanta Motel這個案子。這個旅館坐落在喬治亞的亞特蘭大城,旅館主人明確表示拒絕黑人入住。當被起訴的時候他辯解說,聯邦法院不能用Civil Rights Act來判這個案子,因為這個Act違反了他行使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權利來選擇顧客,並強制要求他來給黑人顧客提供服務。而法院的回答則是,提供酒店住房給旅客是影響「interstate commerce(跨州商業貿易)」的一個部分,所以民權法案完全有管轄權,可以用來約束這種行為。(此處憲法概念有點複雜,就不展開來講了。)
而在Illini Shuttle這種行為背後,我完全可以預料到他們用「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來為自己辯護,但是在今年的美國高院判決Craig案以後(我粗淺的理解就是equal protection高於第一修正案,同性戀權利高於宗教信仰權利。雖然我不認同這個判決)。如果法院認為national origin(比同性戀權利更收平權保護)在此處不被保護的話,我只能說他們邏輯不自洽了。
以上就是就這個問題法律方面我能聯想到的東西了,對於細節我還沒有仔細思考,歡迎討論。所以亂七八糟的說了那麼多,我們能做什麼呢?我看到很多分享投訴的連結,比如,
1. 找學校投訴
bart.illinois.edu
diversity.illinois.edu
tolerance@illinois.edu
還可以聯繫Illini Media的人,至少寫一個新聞讓大家都知道這個事。
2. 找相關部門投訴
www.bbb.org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3. 給州議員打電話
(歡迎在留言區更新其他覺得有用的方式)
在法律方面,我建議大家可以聯繫UIUC法學院的Federal Civil Rights Clinic(無論是在上這個clinic的學生或者是負責的教授),問問他們願不願意來考慮就這個情況提起訴訟。或者詢問法律方面應該做什麼。同時也可以找UIUC的legal service提交一下表格看看願不願意至少代表中國學生和Illini Shuttle法務做交涉。
總之這件事情真的是很氣,希望不要最後以他們假惺惺的再發個「道歉信」結束。
本文開放轉載,無需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