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冬天過得好,你必須掌握一些關於冬季健康的常識。只有調整飲食、睡眠、洗澡、運動、精神等,才能度過冬天。介紹5個冬季養生常識技巧。
1.冬季以溫度補充為原則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補充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不僅可以改善寒冷現象,還可以調節體內物質代謝,最大限度地保存能量,為明年的健康奠定基礎。冬天要溫暖補充,不要吃冷的食物,但也不要乾燥。吃滋陰潛陽,熱量高的食物比較好。另外,為了避免維生素的不足,應該多吃蘿蔔、蔬菜、豆腐、木耳等。
2、越冷越喝水
人們在溫暖的室內,很少出去活動,但並不意味著人體消耗的水分會減少。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溼度小,應補充水分。飲水少,血液濃度高,容易出現血栓等症狀,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多喝水也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3、喝酒不暖身,最好喝生薑紅茶
皮膚下的微細血管因酒精而迅速擴大,血液因表面擴大而迅速冷卻,喝酒後反而容易感冒。專家建議,冬天最好喝生薑紅茶,紅茶中的紅色色素具有提高體溫的作用,生薑中的成分有利尿、出汗的效果。
4、11點前睡覺是最強的補藥
最簡單、最便宜、最好的補充是早睡,每天不晚於11點睡覺。專家強調,夜晚的人體相當於冬天的自然,自然在冬天休眠,人也在晚上睡覺,晚上11點是子時,也就是人體的冬天,只有睡著陽光才能藏在身體裡,醒來的陽光浮在體外,這時睡覺,人體的陰、精、氣、血、陽光都補充了。
5、早上吃硬,晚上喝稀飯
這裡所說的早點吃硬,其實不是口感硬的,而是營養豐富、能量高的食物。劉德泉說,只有早餐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例如瘦肉、穀物食品等。但是,消化功能弱的老年人也必須同時考慮食物是否容易消化。晚飯後,人的活動量減少,為了避免食物的堆積,不要吃,選擇消化好的食物,最好避免粥,肉類、辣的食物等。晚飯喝粥有養胃、安神的作用,建議老人吃山藥粥、蓮子粥、棗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