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行各業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為新中國慶生,但是怎麼才能使出個「大招」?怎麼從檢察官的角度體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巨大變化?又如何同時展現檢察機關重建40餘年的艱辛歷程?思考這個問題時,宣傳幹警肖陽向政治部要來了院史陳列室的所有材料。翻閱中,一張照片牢牢吸引了她的目光。那是一張1998年的老照片,照片中幾名身著橄欖綠老式檢察制服的年輕幹警微笑著面向鏡頭走來,那種朝氣與活力,那種驕傲與自豪,令人動容。20年過去了,制服的樣式變化了,但是屬於檢察官的那種驕傲沒有變。
「你們現在多幸福啊,我們當年辦案子可都是手寫起訴書,下大雨也要騎著自行車出去提審。」偶爾有年輕同志抱怨辦案壓力大時,「老法師」就會說起當年的故事。日常聊天時的這些細節,肖陽也記在了心裡。她想,短短幾分鐘的視頻,難以涵蓋歷史的宏大詩篇,但是,卻可以記錄真實的「水滴」。要另闢蹊徑才行:用小故事,講述大變化,以輕幽默,傳遞榮譽感。
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印記。那時的檢察官,騎著二八大槓自行車去提審,端著搪瓷缸子吐著茶渣「兇」犯罪嫌疑人,宣傳普法無人問津,如今,檢察官有了更為便利的交通方式,有了遠程視頻提審,有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做法治宣傳時,有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種平臺,諸多變化,在一個一個小小的故事中展現出來。其中,又加入了上過微博熱搜的「上自行車的姿勢暴露年齡」「貓爪杯」等網絡熱梗,在對比過去與現在的同時,讓人會心一笑。有血有肉的檢察官形象,立起來了。作為網上小有名氣的「翠大媽」,肖陽在撰寫劇本的同時也當仁不讓擔綱了主角:分飾不同年代的兩名檢察官「奶奶」和「我」。
視頻上線兩天後,觀看人數破萬,留言人數也不斷增加,其中不乏全國各地的檢察官,「認認真真看了兩遍,想起1995年進檢察院的青澀,變了的是制服,不變的是作為檢察人的驕傲。唉,當初真應該留下一套老制服的。」
「從爺爺的檢察綠到我的檢察藍,彈指一揮間已匆匆四十載。如今我也已從檢13年,變了的是制服,不變的是作為檢察人的驕傲。祝新中國70歲生日快樂,祝檢察事業越來越好!」引起檢察官們的強烈共鳴之外,更有宣傳同行的點讚。
「為公平正義、為法治博興,為人民安居、為國之康泰,檢察人砥礪前行,無怨無悔。」最後,這段話伴著1998年與2018年兩張不同年代檢察幹警合影出現時,成為很多人淚目的時刻。
其實,在「變與不變」的宏大主題下,探討的其實是檢察人的職業尊榮感。無論是國家發展大局,還是司法體制改革,都已進入攻堅階段,在這個節點,最需要被重新喚起的是攻堅克難的精神,是做好每件事的執著與堅持。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這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傳奇,也應該是這個時代應該追尋的意義。而影像能留住時光,也成就了這個意義。
從這個角度而言,拍攝檢察微視頻也是在記錄檢察史,檢察人以鏡頭代筆,為未來的檢察同仁們定格下時代最閃光的瞬間,最生動的表情,最迷人的角落……等待他們的追溯與發現。如是,檢察人的故事才能代代流傳,這也是檢察宣傳工作一直以來的意義所在。
虹口區檢察院的檢察宣傳團隊——這群思維活躍、想法獨特的「新新檢察人」還會繼續守好陣地,不斷從過去的資料記錄中得到滋養,而當下還有那麼多好故事可以敘述……未來可期,更有無限的創意空間等待「突圍」開拓,他們還會以更鮮活的「翠花」、更生動的「梗」展現檢察故事的每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