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曾在詩歌《西風頌》中寫道:「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每年進入臘月之後,春天的腳步也就越來越近了,過年的喜悅氣氛也會越來越濃。古語說「好漢不掙臘月錢」,是什麼忌諱?臘月錢為何不能隨便掙?
第一、過了臘八就是年
從古至今北方地區在進入冬季之後,都有傳統的「貓冬」習俗。也就是說經歷了「秋收」之後,農事已經告一段落了,地裡的莊稼早已經變成了糧食,被收藏在了自己的倉房中。
農村人在此時有大把的時間休息,尤其是進入臘月之後,由於氣溫太低所以基本上不會出門了。北方童謠中曾唱到:「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可見進入臘月後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為過大年提前做準備了。
掃房、祭灶、辦年貨,成為了臘月時的主旋律。而在古代很多外出謀生的商人,無論是否賺到錢都會在臘月時回家。
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結影響之下,外出求學、打工的人,也都會選擇在臘月時節返鄉。
雖然現在的交通十分便利,但「春運」時也會出現一票難求的問現象。所以為了能早日回家和親人團聚,人們都會選擇提前回家過年。
以前人們的家庭觀念特別強,即使平日裡相隔千裡,但是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回家團圓。但由於當時的交通條件十分落後,離家較遠的人必須提前一個月,而每年過年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臘月二十九後三十兒,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才會選擇臘月時回家。
第二、為啥古人說好漢不掙臘月錢
臘月即農曆十二月,北方地區有十冬臘月的說法,預示著這三個月正處於冬季,並且氣溫也會變得非常寒冷。
人們外出的時候都會穿上厚重的羽絨服,以及棉鞋、棉褲、帽子等,目的就是為了起到禦寒保暖的作用。
到了臘月除了農民要在家「貓冬」之外,很多職業也都到了停工的時候。比如,在外面擺攤賣食品或日用百貨的人,如果沒有固定的商鋪,那麼根本無法承受刺骨的寒風;
另外,走街竄巷的賣貨郎在低溫天氣的影響之下,根本沒有辦法在外面久待。就算是全國各地到處奔忙的商人,也會在臘月時趕回家過年。
即使生意特別好也得打烊、收攤,趕回家中和自己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過一個團圓節。而「好漢」則是是指辛苦忙碌賺錢的人,無論是黑貓、白貓能賺到錢就是好貓。
但不管一個人多麼辛苦,或者說為了家庭多麼努力,到了臘月距離過年就不遠了,所以甭管賺多賺少都要回家過年。
畢竟家裡面上過高堂父母,下有殷切期盼的妻子和孩子,所以一定要儘早回家,多陪陪父母、妻子、兒女,否則親情一旦變淡了,轉再多的錢也沒有意義了。
當然,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家庭觀念越來越淡泊,年味也隨之變得越來越淡化了,所以很多人都不回家過年了。
因為越是到過年的時候生意越好做,所以先賺錢再回家的思想,已經成為了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這也是人情味越來越淡化的根本原因。
甚至有很多年輕人因為沒賺到錢,所以感覺自己特別沒有面子,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不但臘月時節不願意回家,甚至就連過年的時候也不想回家。理由是過年期間老闆給的工資高,這樣就可以多賺一些錢。
有的時候回過頭來仔細想一想,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過奮鬥的歲月,為了賺錢不惜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
到最後雖然賺到了錢,但卻失去了健康和親情。這些人風裡來、雨裡去,要忍耐常人所不能忍的事情,但過年時回家看看想必會更有動力。
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早已經不是過節那麼簡單了,因為它被賦予了很多情感。既有遠遊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也有父母、妻兒對遠方親人的掛念。
春節儼然已經變成了人們寄託團圓的一個載體,所以對很多中國人而言,「回家過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