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告訴未來】英國布萊奇利公園:密碼戰爭的勝利

2021-02-26 北京交通廣播

位於倫敦北邊的布萊奇利公園,在二戰期間曾經是英國政府進行密碼解讀的主要地方,軸心國的密碼與密碼文件,如英尼格瑪密碼機等,一般都會送到那裡進行解碼。


之所以選擇布萊奇利公園作為破譯密碼的基地出於多方面的考慮。首先這裡雖然距離倫敦很近,但相比倫敦,這裡不太可能被轟炸,同時,這裡的地理位置很好,距離倫敦和劍橋都不遠。布萊切利園位於大學線(Varsity Line)沿線,大學線是一條原本連接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火車線。儘管今日大部份的大學線路段已經停用,但在昔日,布萊切利園正正憑藉這種便利,使兩所大學的解密專家都可以方便的雲集那裡。此外,布萊切利園鄰近電話線以及通往倫敦的主要道路。而且從安全性方面考慮:

在布萊奇利公園在戰時破譯了不少密碼,包括德軍,日軍密碼。對戰爭勝利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比如在諾曼第登陸時,通過破譯德軍密碼,得知德軍要如何阻止他們在法國登陸,還因為破譯了新密碼,知道了希特勒具體要求德軍怎麼做。此外,兩位出色的女性研究員還通過已破解的英尼格碼,了解了德軍作戰信息,並就此向希特勒發出了錯誤的情報,讓他們以為盟軍不會在諾曼第登陸。研究布萊奇利公園的專家麥可·史密斯說,因為布萊奇利公園的工作讓戰爭至少提前了兩年結束,拯救了幾千萬甚至更多人的性命。

1939年8月15號,密碼破譯人員剛來到這裡時只有一百多人,但當1945年他們離開這裡的時候,已經有10471人在此工作,這其中有超過2/3都是女性。二戰後,曾經在這裡工作的人員一部分轉移到了倫敦或其他的英國情報基地工作,還有一些則恢復了平民身份。布萊奇利公園在戰後則變成了培訓教育無線電人員的地方。


相關焦點

  • 不可破解的密碼:記無敵的納瓦霍戰士
    Marine)需要創建一套不可破解的密碼進行通訊,使日軍無法獲知我方的作戰意圖。當時他們想到了納瓦霍部落(Navajo Nation)。美國海軍陸戰隊挑選了29名納瓦霍部落的成員擔任納瓦霍密碼譯電員(Navajo Code Talkers),用他們部落十分複雜的非文字語言創建一套可以迅速傳達命令的密碼,因為當年太平洋(Pacific)上使用的所有軍用密碼都無一倖免遭到破解。
  • 《開羅宣言》:歷史密碼中的小驚喜
    如今中國全民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的間隙,我走進電影院看了電影《開羅宣言》,再度想起羅斯福的話。之前在網絡上看到大家對該片的一些議論,就有了「驗明正身」的衝動。一個多小時過去,我開始顛覆自己的「偏見」——這片兒不僅不難看,甚至超過了我的預期。對於主旋律色彩的電影,我們總是會先入為主給它貼上標籤。
  • 伊拉克戰爭應被定義為非正義戰爭
    當地時間2016年7月6日,英國倫敦,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就伊拉克戰爭調查報告發表聲明  由英國布朗政府授權所做的伊拉克戰爭調查報告
  • 無畏:中途島之戰——二戰/戰爭 (2.16更新)
    同時,這也是世界歷史上著名「以小搏大」的戰役之一,在海空軍力大幅弱於日本的情況下,美軍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為代價,一舉擊沉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此次戰役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格局,為二戰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 南非20集:兩次布爾戰爭,南非白人與英國的戰爭,以少迎多
    1795年,英國艦隊在南非的開普敦登陸,之後便開始了與布爾人長達百餘年的爭奪戰。發動了兩次的布爾戰爭,大英帝國大傷元氣,損失若干人。之後英國便英國的由盛轉衰,是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一次戰爭。這一場小規模的戰爭是第一次布爾戰爭。
  • 玫瑰戰爭 | 序 : 英國血腥的王室內戰 鮮血下紅白玫瑰的綻放與凋零
    「玫瑰戰爭」,得名於莎翁筆下的歷史劇《亨利六世》。戰爭中的一方——蘭凱斯特家族的家徽是紅玫瑰,而另一方約克家族的家徽是一朵白玫瑰。莎翁於是以兩朵玫瑰被拔寓意戰爭的開始。左紅玫瑰為蘭凱斯特家族家徽,右白玫瑰為約克家族家徽戰爭前的英國王朝被稱為「金雀花王朝」。兩朵玫瑰本是同根而生:約克和蘭凱斯特兩個家族都是金雀花家族下的支系,都有著正統的皇室血統。
  • 中俄媒體將聯合舉辦紀念二戰勝利圖片展
    文/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汪嘉波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導,「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與中國新華社、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將聯合舉辦「兩場戰爭
  • 臉書:歷史照片違反社區規定,刪了.......
    >   章丘FM90.5  平陰FM101.5還記得這張曾進入歷史教科書作為二戰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珍貴歷史記錄與象徵,它近日被網友重新渲染上色,卻遭到國外社交媒體臉書「封殺」,理由是「違反關於危險人物或組織的社區規定」。左為歷史上拍攝的照片,右圖為民間重新上色版本 圖自:社交媒體剛剛過去的5月9日是俄羅斯紀念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勝利75周年紀念日。
  • 《開羅宣言》:重要歷史回顧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開羅宣言》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英國、中國和蘇聯的結盟,由於四國的聯手才消滅了瘋狂法西斯的進攻,結束被蹂躪的恥辱歷史。四國首腦人物大家再熟悉不過,但那些在戰爭中起到關鍵作用的背後英雄,同樣值得大家銘刻於心。
  • 「抗戰勝利之火」全國火熱傳遞,百城近70萬網民參與
    69萬多網民參與了「抗戰勝利之火」的傳遞。「抗戰勝利之火」 傳遞活動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由龍虎網發起並搭建平臺的大型全媒體活動。這一活動通過網絡傳遞,以微信、微博、QQ等移動網際網路方式,在網友間進行傳播。
  • 墨爾本屋頂公園2050——未來公園概念設計競賽方案,墨爾本,澳大利亞
    朱文一(清華大學)簡況地點:墨爾本,澳大利亞時間:2019 年5 月—8 月主辦:墨爾本大學聯合澳大利亞景觀建築學會項目:未來公園概念設計競賽這是澳大利亞墨爾本未來公園概念設計競賽提出的設計挑戰。競賽設置了墨爾本中心城區10km2 的範圍,要求參賽者自行選擇設計地段。朱文一工作室提交的2050 墨爾本屋頂公園設計方案選址墨爾本城中心墨爾本公園及周邊地區,從綠色屋頂、新型交通、公園城市等方面,探索了未來城市公園的一種形態。
  • 【注視】《中國,被遺忘的盟友》作者:很多西方人不了解中國這段歷史 他們曾認為投降是唯一的選擇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教授在其所著《中國,被遺忘的盟友》一書開篇寫下了這句話。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教授日前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勢起到決定作用,今天人們對那段歷史的研究和記憶為的就是「走出戰爭、珍愛和平」。
  • 英國歷史 | 英國國殤日
    在英國,11月11日是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這個紀念日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日-1918年的11月11日,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同時也以此表達對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景,往後每年這個時期大家都會買一朵小紅花佩戴起來,這一傳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繼續被保留下來了。那麼這朵小紅花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
  • 初中歷史:初中歷史基礎知識「易混易錯點」梳理
    3.在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英國新貴族和舊貴族是主要區別是採用的生產方式不同。英國《權利法案》的重要意義在於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標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事件是1688年宮廷政變成功。在這次政變中被趕下臺的國王是詹姆士二世。4.北美獨立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標誌性事件是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 南寧崑崙關戰役遺址舉行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9月3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南寧崑崙關戰役遺址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活動。   當天上午,前來參加紀念活動的人群從四面八方匯集在崑崙關戰役博物館南廣場方尖碑陣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表達對抗戰英烈的崇敬和緬懷。
  • 美媒曝光阿富汗戰爭真相,一場18年的謊言?
    當地時間9日,《華盛頓郵報》發布長篇報導稱,三屆白宮政府在阿富汗戰爭問題上長期誤導公眾,隱瞞戰爭實情,通過篡改數據等方式描繪出戰爭勝利的假象。
  • 了解英國歷史 | 英國國殤日-倫敦塔下那88萬朵虞美人花
    這不是當季的流行色調, 而是英國民眾紀念國殤日Remembrance Day的一種緬懷方式.這種花名為「虞美人(Poppy)」,其鮮豔的顏色是由888246位英雄的鮮血染紅的,是英國人在「雙十一」期間傳遞哀思與紀念的一個標誌。
  • 珍惜和平勿忘歷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飽受戰爭之苦、久經戰火考驗的中國人民終於撥雲見日,迎來了勝利的一天,8.15也成為了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贏得勝利的紀念日
  • 英國脫歐,蘇格蘭入歐:英國脫歐成功,國家卻面臨分裂
    歐洲人就是有這種本事,國家走著走著就要分裂,戰爭打著打著就成了國際戰爭,經濟越發展,內部越分裂,沒有大一統的概念,沒有大一統的文化,獨立建國,則成為了潮流。蘇格蘭也不例外。 為了脫離歐盟,英國大費周章。在歐共體成立之初,英國就隔岸觀火,法國總統戴高樂主張將英國排斥在歐共體之外,理由是英國加入,會造成內部的分裂。不得不說,戴高樂的眼光超越了歷史,預見了今天。
  • 如果世界再次爆發戰爭,哪幾個國家是安全的?英國列出五個國家
    戰爭看起來是一個比較遙遠的詞彙,但實際上戰爭從來沒有離開,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常年遭受著戰火,即便是中國的周邊環境也不太平,只不過因為如今中國已經足夠強大,加上大部分國家也習慣安逸的生活,所以才儘量的在避免點燃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