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中餐的各大菜系可謂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也難怪作家加爾文·特裡林(Calvin Trillin)今年4月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上發表了一首「打油詩」來痛陳其煩惱。
詩的名字叫「他們怎麼還有其他省份?」
詩的內容大概是:
很久以前,這裡只有廣東菜。
很久以前,我們很容易知足。
但是之後來了四川菜,
廣東菜就過時了。
我們對四川菜大唱讚歌,
雖然麻婆豆腐可以把你的舌頭辣穿。
然後來的是上海菜,
我們咕嚕咕嚕地吃灌湯包。
隨後是毛澤東家鄉的湖南菜,
帶著自己的特色到來了。
我們還以為所有菜都已經吃過了,結果
又有一個省份的菜來了:福建菜。
調侃歸調侃,其實中餐館在美國生存並不那麼容易。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全美有超過5萬家中餐館。中餐館必須在食譜中加上當地美國人的主食,否則很難吸引到顧客。同樣,如果你起名字讓人意想不到的話,也會功敗垂成。
比如,聽到金龍自助餐,美國人很容易聯想起中餐,然而,起的名字太過洋味的話,卻會讓老美們一頭霧水,反而讓想嘗鮮的人。
美國大眾點評Yelp上的數據顯示,在其網站所有4萬多家中餐館的名單中,除了中國、中式和餐館這三個英文單詞外,出現頻率最高的是Express,另外一個是鍋,花園、樓和廚房這三個詞的頻率則緊隨其後。在名單中,最流行的顏色是金,約有1238家中餐館用了這個字;而除熊貓外,龍是出現最多的動物。
「新」字出現的頻率也很高,至少出現在1500家飯館名稱中,比如:新運中國餐館、新黃大廚自助餐、新陶芳等等,而老這個字比較少,只有老北京、老四川等31家中餐館中用這個字。
而老美們搜索中餐館時使用頻率最高的100個詞中還包括了竹子、月亮、翡翠等。
總之,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門道,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啊!
(本文由SMG美國新聞中心 湯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