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被問到尼曼亞的情況時,我都會說,就像電腦宕機需要重啟,尼曼亞的大腦也需要重啟;只不過,人腦非常精密,重啟要很久很久的時間。這個比喻我導師也很是喜歡,因為我聽到他跟同事說起尼曼亞時用了這個比喻…(麻煩credit一個給我。)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個體悟。我之前以為,睜眼,就醒了。就認得出我,能說話了。就好像他真的只是在睡覺而已。也不能怪電視劇,電視劇也沒法把以下的過程一點點拍出來👇。
1月17日,他的嘴巴會微微地蠕動。醫生來做神經系統測試,用針刺他的指甲下(《紅巖》裡的那種酷刑),他手一動不動。18日,醫生扎他的眉角,他的右手慢慢向上挪到胸口——正常應是會挪到眉角被刺痛的位置。
19日,我注意到他合著的眼皮下眼球在轉,像做夢一樣;眼睛微微睜開不到半釐米。我們告訴護士他睜眼啦。護士說:「但他沒有在看你哦。」說著把她的手指伸向尼曼亞的眼睛,很近了他也沒有眨眼反射。睜一會,他好像困得不行,啪地又睡過去。
20日,他的眼睛睜得更開些,有半釐米。
23日晚,他的左手才開始有了動靜(電視劇裡會給特寫的那種)。
24日, 我喊他的名字他會睜開眼睛,但也只能說明他對聲音有反應。
26日,他已經會自主睜眼;右腿異常活躍,不停(無意識地)縮上來,又伸直,還試圖把右腿架在左腿上…
從一個護士那我們了解到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它從睜眼(Eye),語言(Verbal),和運動反應(Motor Response)三個維度衡量人的昏迷/清醒程度。例如,在運動反應維度分為6級:不動,1分;疼痛刺激時肢體反向彎曲,2分;疼痛刺激時肢體正向彎曲,3分;疼痛刺激時會躲避,4分;疼痛刺激時定位出疼痛位置,5分;可依指令作動作,6分。
三項得分加和得到總分,正常人就是滿分15分。
尼曼亞在格拉斯哥量表上慢慢前進。進步還僅是發生在運動反應。我的另一個理論是,如果把他大腦恢復和小嬰兒大腦發育的過程類比,他現在也就是小嬰兒剛出生的階段——眼睛睜開了,但大腦負責視覺的神經網絡還沒修復好/發育好;肢體能動,但大腦中控制肢體運動的神經網絡還沒修復好/發育好。語言,以及認人(人臉識別),這些人類大腦的高級功能,更沒有要發生的跡象。
同時,尼曼亞也(被迫)開始自主呼吸練習。練習的第一天,撤掉呼吸機2小時他就開始大喘氣。第二天四小時。第三天,輪班的護士從早上撤掉呼吸機,到晚上已經過去了十幾個小時,他都OK。因為不再需要呼吸機,在重症監護室呆了3周後,1月29日,尼曼亞被轉移到了特護病房(high care)。醫生在他的脖子處做了一個創口,和氧氣瓶連接。
在特護病房,尼曼亞慢慢地對醫生的指令作出一些反應,握拳、豎大拇指——只對醫生的指令有反應,我們讓他做他就不搭理… 我導師聽了說,尼曼亞知道把僅有的力氣用來應對重要的人——醫生。他的一個朋友來看他,走的時候說「我下次再來奧」,做了和他碰拳的手勢,尼曼亞也回應了一個碰拳。
有一天,我在病房,他一邊看看我,一邊指著他鼻飼的管子。我當時不明白他想做什麼,後來聽護士說,可能是因為覺得不舒服,他把鼻飼的管子扯掉了...
在特護病房呆了4天,可以自己呼吸空氣後,尼曼亞就去普通病房啦。
娜維
上一篇·尼曼亞車禍日記(一)完全昏迷的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