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副總理15日同尼泊爾副總理加奇恰達爾舉行會談,雙方一致同意推動中尼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雙方隨後共同出席了兩國合作文件籤字儀式。
8月15日,正在尼泊爾訪問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左)在加德滿都同尼泊爾副總理兼聯邦事務與地方發展部長加奇恰達爾舉行會談。
中國副總理訪問尼泊爾,外界除了報導訪問本身的成果,同時都關注到了印度方面的「不安」。比如《金融時報》一篇文章在一個小標題中就寫道:中國-尼泊爾的親密令印度緊張。
新德裡對南亞國家與同它之外其他大國發展關係的關切不能不說是畸形的,這來源於它對南亞次大陸的整體認識已經與新的時代格格不入。在交通及現代技術不發達的過去,南亞次大陸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及政治單元,在英國殖民者退出之後,印度成為這個地區的霸主。冷戰時期,大國忙於其他地區的博弈,對印度的地區霸權主義做法無暇幹預。
然而全球化的風吹遍世界,南亞小國也在甦醒。印度帶著舊時代的控制欲試圖維持那些小國對它的依附關係,壓制、盤剝它們的主權,註定難以為繼。
當今世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是所有國家的核心利益,而擴大對外交流是發展的先決條件。地緣政治在國際關係中的壓倒性意義不斷被稀釋,它在很多時候不是國家間關係的首要考量。印度周邊小國與中國發展關係原本創造的是充滿善意、不針對第三方的增量,是印度帶著舊時的有色眼鏡看偏了這種關係,把非政治的東西搞成了地緣政治。
印度不允許不丹與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建立外交關係,這種霸道的做法根本拿不到國際舞臺上去評理。無論不丹還是尼泊爾,不可能願意長期受印度的非正常控制,印度的南亞政策是不可持續的。
印度應當順應時代潮流,摒棄冷戰思維和地區霸權主義思維,那樣的話,它就會從高速發展的中國看到大量機會,而不是怎麼看中國怎麼像是一個威脅。它也就不會因為中國修建一條方便邊防軍巡視的公路,就頓時產生自己西裡古裡走廊面臨巨大風險的危機感,並且歇斯底裡地派軍隊越界阻止中方施工。
中國與印度之間的戰略態勢能由一條邊界地區很普通的公路來決定嗎?這要多麼狹隘的目光才能做出這樣的判斷!
印度將南亞小國視為「禁臠」,正說明它缺少真正的全球視野。連美國也不會幹預拉美國家與外部世界發展關係,俄羅斯也不會反對獨立國協國家搞「全球外交」。蒙古夾在中俄之間,它自己總嚷嚷要發展「第三鄰國外交」,儘管聽著挺可笑的,但中俄兩國誰阻止它了嗎?
印度應當反思自己對南亞小國和對外部世界的態度,它應放開心胸,而不該滿眼都是危險和挑戰。說實話,新德裡如果搞得自己一出門就是敵人,它也應付不了。讓自己和周邊小國都成為和平交流的活躍之地,最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
大國中沒有誰有興趣主動與印度為敵,也沒有誰有意願與它玩零和的地緣政治遊戲。就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小國來說,它們與中印同時發展友好關係既是它們的權利,也原本傷不到中印任何一方的利益。請印度以21世紀的思維把這一點想清楚吧,那樣的話它才算真正走進了這個世紀。
(本文系《環球時報》今日社評,原標題:南亞小國有權與所有大國發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