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很多,比如下面這個圖裡那些用藍色和綠色標示(幾個色調)的國家和地區,都是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
但這些國家裡多數並不是以英語作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一般都還有其它一些本民族的官方語言,所以不能說他們放棄了本民族語言全民學英語。真正以英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的除了英國後裔為主導的澳大利亞,只有加勒比地區的一些小國,比如巴哈馬和貝里斯等幾個。包括加拿大(法語)和紐西蘭(毛利語)在內的其它國家都還有除了英語之外的官方語言。
上面這是從法律方面來講,但實際情況裡確實有幾個國家可以說完全放棄了本民族語言,變成全民說英語了,最典型的一個是愛爾蘭。愛爾蘭本來有自己民族的語言,即愛爾蘭語,它屬於凱爾特語族,和英語的淵源完全不一樣。但由於11世紀開始愛爾蘭就長期遭受英國的侵略和殖民,所以英語漸漸取代了愛爾蘭語的地位,成為愛爾蘭的主流語言。儘管愛爾蘭20世紀初獨立之後也曾嘗試復興愛爾蘭語,所有學生在學校都要強制學習愛爾蘭語,但效果卻非常不好,到現在也只有百分之十幾的愛爾蘭人會說愛爾蘭語。
情況與愛爾蘭類似的其實還有蘇格蘭,蘇格蘭語也是凱爾特語族的一種語言。但在長期的戰爭與殖民時期,蘇格蘭人在語言方面也被英格蘭同化,雖然保留了自己獨特的口音,但蘇格蘭的語言已經完全轉變為英語,現在會說蘇格蘭語的蘇格蘭人微忽其微。當然,蘇格蘭並非獨立國家,所以跟題主所問的內容不完全一樣。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大家熟悉的新加坡了。當然新加坡還沒到完全放棄本民族語言的地步。但在我看來,它似乎正處在向這個目標邁進的過程中。在新加坡,所有學校都被要求完全用英語授課,當然各個民族的孩子也必需學習本民族語言,有一門被稱為母語教育的課,讓不同民族的孩子學習自己的「母語」。但在學校,各民族的孩子接觸母語的機會基本也僅限於此了(其它課外活動除外),因為包括數字、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在內的所有其它課程都被強制要求用英語教學。所以事實上所謂的母語教學,其實和多學了一門「外語」並沒有差別。
新加坡家庭常用語言分布圖,中文只稍稍領先英語,即使算上各種方言也已經不足一半家庭常用
所以儘管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中文也是官方語言,但新加坡的通用語早就變成了英語,只是現在還有相當比例會說本民族語言的人口存在。但在新加坡社會,能夠使用本民族語言的場合卻越來越少。比如2015年,以漢語(包括各種漢語方言)為第一語言的新加坡家庭只有47%,而在2000年,這一比例還差不多有58%,每年下跌接近一個百分點。而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家庭則每年上升接近一個百分點,2000時還只有23%,到2015年已經接近37%。所以儘管新加坡還沒有到愛爾蘭和蘇格蘭那種全民放棄母語講英語的程度,但向這一局面邁進的趨勢卻已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