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裡的標識一般都是中英雙語,這是北京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的標誌之一。日本地鐵某些大站裡常見到中、英、日、韓四種語言的標識。
可是,北京地鐵裡有些英文標識實在談不上「國際範」,反而「村野氣」十足。
比如這個:
14號線十裡河站
關注安全,有你有我
Safety needs you and me!
英文直譯過來是「安全需要你和我」。
可是,這英文「中式思維」痕跡太重,用詞有點霸王硬上弓,糊弄糊弄不懂英文的人倒是夠了。從語法上看,「Safety」是「無生名詞(inanimate noun)」,與動詞「needs」搭配不倫不類。正經英文裡從來沒有什麼「safety needs 某人」這類表述。
實際上,這句標語在提醒大家「關注安全是你我的責任」。不妨譯為國外也常見的標語:Safety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 job.
別以為翻譯簡單,這短短八字標語被譯成這熊樣,思之可笑、可嘆。
今天,在某翻譯交流群裡,南京大學英文系某教授感慨,有些翻譯培訓機構和一些大學,花很多時間「訓練「那些語言基本功差的學生去學如何做口譯筆記,把主攻方向都搞錯了!文刀君深有同感。語言基本功不過關,又只會閉門造車,翻譯出來的東西自然「村野氣「十足。
北京地鐵裡這樣的奇怪英文還有不少(戳這兒),「村野派」與「雷人派」你方唱罷我登場,短期內根除無望。究其原因,不是北京無好翻譯,而是無人重視。
一直以來,凡是領導重視的就大搞特稿,凡是引起關注的就積極回應,這種「兩個凡是」直接導致很多事情缺乏統籌,該做的不做,該早做的卻拖拖拉拉。
今年三月,國務院公布了機構改革方案,改革後國務院組成部門減少為26個。最早給出這26個部門英文名的是新華英文通稿,後來,其中一些譯法遭到質疑,再後來,中央編譯局曾給出一個建議版本,再後來,朋友圈外交部小夥伴又刷了一份外交部版本。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到底聽誰的,到最後誰的都不想聽了。
譯名其實是小事,但背後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值得深思。缺乏統籌,該作為不作為甚至部門間打架互懟,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