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是很多運動人群經常出現的問題,也有不少人是因為膝關節疼而停止了運動,到處求醫,以期望恢復正常的運動。
膝關節會出現的問題很多,導致很多人在膝關節疼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膝關節這一部分組織,「是不是半月板或者韌帶出問題」這種想法頻頻出現。在醫院進行檢查後,發現自己的膝關節並沒有問題,但運動中膝關節疼痛的問題還是存在。
其實按照肌筋膜鏈的原理,腿疼不在腿,而是在腳,一位患者的側腿的膝外翻,足外翻,患側腿足弓比另一側低。微樂脊椎技術處理了腳髖外旋肌群後再下蹲時發現膝彈響消失,疼痛感減輕,在這個基礎上在把足弓支撐起來後下蹲,疼痛感也消失了。所以說膝關節疼痛,不一定是膝關節本身的問題,它的臨近關節也需要考慮。
那麼低足弓為什麼會對我們的膝關節產生影響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低足弓。
我們的腳,在正常站立位時,在腳底下是有一個弧度的,就像一座拱橋一樣,正常來說,這個高度是正中的,如果這個拱橋高度過高,我們稱之為高足弓;這個足弓如果偏低,那麼我們稱之為低足弓;如果這個弧度完全沒有了,全貼到了地面上,那麼我們就稱為扁平足。
那么正常的範圍是怎麼計算的呢?我們可以做幾個小測試:
1. 光著腳,正常站立,這時如果足弓能放下三個手指的一節長度,那麼就是正常足弓;如果足弓能放下明顯超過三個手指的一節長度,那麼這時候可能為高足弓;如果足弓能放下手指,但長度不足三個手指的一節,那麼可能為低足弓;如果完全放不進手指,那麼可能為扁平足。
2. 患者站立位,操作者分別用筆點出患者的內踝,足舟骨最高點(足弓可摸到的最高點),第一蹠骨外側(大腳趾旁突出來的部分)。正常足弓可看到這三點是連成一條直線的;如果把內踝和第一蹠骨的點連接成一條線後後,發現足舟骨的點處於這條線之下,那麼患者有可能為低足弓;如果足舟骨的點位於線之上,那麼患者有可能為高足弓。
如上圖所示,在我們出現了一側的低足弓後,我們的腳會發生足外翻,足外翻後我們的外側腳掌翹起,為了使腳掌能更好地貼著地面,我們的膝蓋需要代償性地膝蓋往身體中線轉,這時候就出現了膝外翻。膝外翻時大腿股骨發生的是內旋,這時候髖內旋肌群是收縮縮短的,而相反的髖外旋肌群就被拉長沒有力量。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可以想像一下X型腿的姿勢。那麼在這個姿勢下為什麼膝關節會產生疼痛呢?
其實光是想像出X型腿這個姿勢,就已經知道這個姿勢會很彆扭,而足弓是一個幫助緩解震蕩的裝置,就像是我們買鞋時都喜歡買鞋底有點形狀的減震鞋一樣,足弓的減震作用就是把在運動時地面給人的反作用力給緩衝一下,使這個力在往身體上方傳導時能柔和一些,不傷到上方的結構。
但是失去了足弓後地面的反作用力就會直接傳遞作用到我們的踝關節,膝關節和髖關節,加上這時候膝關節的外翻使得膝關節的受力不均勻,所以出現了半月板的磨損,膝關節的疼痛。
其實不光是膝關節的問題,低足弓或扁平足還可能引發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跟痛等。經常鍛鍊的人群,有一定的肌肉力量,所以在跑步五公裡內疼痛還不太明顯,在五公裡後肌肉耐力不足以支撐,問題就顯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