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跪式服務」不是市場經濟中興起的把顧客當上帝的那種服務,恰恰反過來,迫不得已卑躬屈膝的是名義上被服務的「人民」。
在高懸「為人民服務」匾額的鄭州人社局,內部是一幕令人尷尬的場景:人民擠在辦事櫃檯前或撅或蹲,隔著厚厚的玻璃和低矮的窗臺,與人民的公僕們進行著艱難的交流。玻璃上貼滿了口氣強硬的溫馨提示,譬如「5點系統自動關機,明天再來」,上下聯字數差這麼多,卻連個請字都懶得加上,生怕客氣一點點,便會降低了僕人們的身份。
若不是《人民的名義》熱播,這司空見慣的一幕斷然不可能走紅,然而如果以為從此後人民就能挺直了腰杆做人,卻有些天真。
人社局顯然不是虛心接受批評的類型,首度回應中乾脆利落地把鍋甩給了群眾,說是本來有便民椅子的,是被辦事群眾挪開擱置了,現已復位固定。
群眾為什麼寧可跪著撅著,也不使用勞什子「便民椅子」?——這是一個簡單的人體工學問題,因為坐著比撅著還難受。
這個櫃檯的高度,無疑就是適合坐著辦事的高度,站著肯定難受,而且還有厚玻璃和大標語擋著,群眾必須把腦袋運作到距地85公分的高度,才能從縫隙中窺見公務員的尊榮,以便進行語言和表情等人類溝通,但這姿勢就只能模仿牲口。
然而坐下來辦事,需要的不只是一張椅子,還需要有伸腿的空間,而櫃檯面向群眾的那側,從底到頂是一個平面,沒有任何內凹空間,有人試過把五鬥櫃當寫字檯用麼?——你會發現膝蓋頂在硬邦邦的平面上,上身拼命往前拱,椅子邊把蛋都咯了,也難以達到正確的書寫姿勢,如此強行辦事一分鐘,就能讓你憋出腹肌來——怪罪群眾把椅子挪了,正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式發問。
椅子復位固定後的現場照片也有,大多數群眾仍然不願去坐,唯一區別就是連蹲下來的空間都被椅子佔了,現在只剩下撅著一種姿勢,沒得選了。
被輿論噴了好幾天之後,鄭州人社局終於進行了力度更大的整改,把那面貼滿標語的厚玻璃給拆了,群眾撅著辦事的時候,終於不必腹背受阻,可以在櫃檯上大馬趴著寫字了。
問題就算解決了嗎?據現場群眾反映,其實站著還是坐著已經無所謂了,問題是辦事效率能不能提高點?下班卡點,神聖不可侵犯,人山人海,排多長隊不管。人社局的應對舉措居然是增設保安維持秩序,把原先排長隊的群眾安排到等候區叫號,讓櫃檯前看起來窗明几淨,就算交作業了?——「5點系統自動關機」不回應了?
真正的隔閡不在窗口,而在一個發自內心的態度,究竟是定位在「為人民服務」,還是管你群眾是不是受苦。
從技術上講,做好服務業是很容易的課題,海底撈排隊的不比你這人多,商家能讓你等待不覺得苦,銀行貴賓窗口早就是坐式接受服務,設計得咋就那麼舒服。如果誠心誠意想讓群眾坐著辦事,只需把窗臺板出挑二三十公分,群眾自然不會排斥椅子,否則你強行固定只能增加群眾痛苦,坐著難受還挪不走,這份「好意」不領也得生受——如此整改不僅是面上功夫,還是強行式服務。
人社局錢燒的,昂貴的大玻璃說砸就砸,花錢聘保安眼都不眨,咋就不能放低姿態問問群眾究竟為啥難受?
最典型的是永遠不承認自己錯,還每次都要倒打一耙,讓老百姓背鍋,挪開你那沒法用的椅子也成了錯,可以增加保安修理群眾,卻不說如何把效率提升……如此以往,即便拆掉了玻璃,與民心隔閡仍存,即便強行塞了椅子,群眾依然會用屁股投票。
「跪式服務」根源不在窗口,何時讓百姓感受到真誠?
作者:紙上建築
2017年4月18日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讚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