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圖一個方便,叫順風車幫自己給螃蟹送到親友家,沒想到花費了半天時間,螃蟹沒有送到,司機也聯繫不上了。近日,大連市民吳先生就遭遇了這樣的煩心事。
10月3日,吳先生購買了八百餘元的盤錦河蟹,通過「嘀嗒出行」叫了一輛網約車送到親友家,行程結束後,親友沒接到螃蟹,司機也聯繫不上了……
10月3日上午,吳先生購買了價值八百餘元的盤錦河蟹,準備送到甘井子區營城子的親友家中。隨後,吳先生通過「嘀嗒出行」約了一輛順風車。在叫好車輛後,吳先生告知司機將螃蟹送達即可,同時也將司機與親友的電話互相告知。接著,將螃蟹送上車後,吳先生考慮到工作繁忙,擔心螃蟹送達後無法立即支付車費,於是,吳先生便在司機沒有將螃蟹送達的前提下,就支付了車費。下午14時許,吳先生接到親友的電話,得知並沒有接到司機電話,也沒有拿到螃蟹。吳先生立即通過「嘀嗒出行」平臺聯繫車主,卻一直沒有得到回應。
在多次聯繫未得到回覆後,吳先生將此事反映給「嘀嗒出行」平臺,客服人員介入,幫助吳先生聯繫該司機。但多次撥打電話,司機始終沒有接聽電話。隨後,吳先生選擇報警,在警方的介入以及平臺的工作人員多次聯繫後,該車司機3日晚聯繫吳先生,並將螃蟹送還給吳先生。在吳先生與客服聯繫後,客服告知吳先生,根據《嘀嗒出行順風車合乘公約2.0》中責任約定及合乘規則板塊第4條「合乘規則」強調「本人合乘原則」:為保障出行安全,合乘要求用戶本人參與,禁止「物品託運」等行為。吳先生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用網約車託運物品,以後也不會再選擇這種方式。9日晚,記者撥打「嘀嗒出行」的客服電話,客服人員表示,公司不允許車主託運物品;「嘀嗒出行」對乘客有意外保險,但對物品沒有,沒辦法對物品負責,所以不提倡不認可車主送物品。而在實際搭乘場景中,部分用戶通過順風車託運物品,車主與乘客溝通協商一致後,也會答應乘客的要求。出於好意,不少順風車主會答應乘客的要求,但其中存在著潛在的風險。萬一乘客請求託運的是違禁物品,而車主不知情,接下來的責任該如何判定呢?多數車主建議平臺禁止託運貨物
乘客可聯繫正規託運平臺
記者在「嘀嗒出行」平臺官方微信公眾號中看到,平臺針對「物品託運」這一行為發起話題討論,引發了眾多用戶熱議,很多用戶也給出了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多數車主建議平臺禁止託運貨物,乘客可聯繫正規託運平臺。也有不少順風車主表示願意幫乘客託運物品。建議在運送前,提前確認物品是什麼,並要求乘客對物品的真實性負責,由車主判斷是否可以託運。
另外,託運人也必須保證物品到達目的地後有人接收,如果超過一定時限,車主可以自行離開,不負責保管貨物。同時,更多用戶還是考慮到了這一行為的風險,建議在叫車時添加託運物品分類,並在線籤訂協議。避免一旦出現意外損失,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於雪
編輯:劉曉霞 校對:宋洋
責任主編:於凌波 值班主編:侯曉雲
1個贊3毛錢!
小編能不能吃上螃蟹就靠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