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鉛鋅冶煉有悠久的歷史,長期的土法煉鋅在繁榮經濟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治理歷史遺留的重金屬汙染問題成為了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的重要內容。十多年來,我市重金屬汙染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今年54歲的鐘政林是赫章縣媽姑鎮何家衝村土生土長的村民,也是當地林地的管護人員。20年前,他曾在這裡的土法煉鋅企業打工,見證了這裡生態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
赫章縣冉家灣治理點管護人員 鍾政林
原來是(土法)煉鋅,他們來綠化,煉鋅就是燒這個圓巴巴。原來全部是這個爐渣子,就是這種渣子,爛渣子。這下他們來搞綠化,這下環境很好。
有幾百年鉛鋅冶煉歷史的赫章縣媽姑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土法冶煉小企業遍地開花,煉鋅廢渣亂丟亂倒,鉛鎘等重金屬的廢棄爐渣汙染嚴重。
近年來,國家加大治理重金屬汙染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遺留廢渣治理工作,市生態環境局積極組織實施重金屬汙染治理項目,通過覆土、植樹、恢復植被、修築防滲溝渠等治理措施,遺留的鉛鋅煉鋅廢渣堆如今變了模樣。
畢節市生態環境局赫章分局 黨組成員 雷敏
近年,我縣共爭取到重金屬治理項目資金9100萬元,其中800萬元用於監管能力建設,8300萬元用於歷史遺留煉鋅廢渣汙染治理,治理廢渣共300萬立方,治理面積約37萬平方米。
威寧自治縣東風鎮也是重金屬汙染嚴重地區,2019年國家投入資金700萬元對東風鎮煉鋅廢渣汙染區域進行治理,項目已於2019年10月完工。
畢節市生態環境局威寧分局黨組成員 副局長 段榮彬
畢節市生態環境局威寧分局組織實施的東風鎮煉鋅廢渣汙染整治項目點,屬2019年全省十大汙染源治理工程之一。項目投入資金700萬元,通過工程技術措施,對廢渣進行原位封存,植被恢復,封存廢渣23.12萬立方米,植被恢復3.8萬平方米,項目的實施減少汙染物對周邊土壤水體等環境造成汙染。
據了解,2011年以來,畢節市生態環境局爭取中央投入重金屬汙染治理資金累計2.8億元,實施了52個重金屬治理項目建設,已完成項目33個。治理廢渣約11821萬噸、治理面積2306.25畝、恢復植被153.7萬平方米。通過治理,項目區域範圍內生態環境修復成效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