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眼鏡黨,冬天最怕戴口罩!不論怎麼小心,一呼氣,鏡片上都會結霧,啥都看不清,走在外邊相當危險!
就算摘下口罩也逃不脫霧氣的摧殘,熱茶、咖啡、吃麵、喝湯……哪有一次不被折磨的!
偶爾興致來了去吃個火鍋,一開蓋就「瞎眼」,連桌上都有啥菜也看不清了……
所以眼鏡黨註定無法享受生活了?除了摘眼鏡,還有什麼好辦法?
答案就是,擦眼鏡。最近我們體驗了一下這塊號稱能防霧的擦鏡布,結論:確實管用。(現在戳圖就能帶走)
直接拿眼鏡來暴力測試一番,其中一片用鏡布擦拭過,另外一片沒做任何處理,霧氣飄來對比很明顯!
就算你不是眼鏡黨,這款鏡布也能派上用場——比如,趕走汽車擋風玻璃上的霧氣。
機車頭盔、遊泳鏡、滑雪鏡和望遠鏡也都能升級成防霧款了!
可能有人好奇了,這眼鏡布看上去似乎很普通,它究竟是怎麼除霧氣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霧氣產生的原理說起。我們所看到的霧氣,實際上都是直徑十分細微的小水珠。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物體,就會凝結成一顆顆小水珠,密密麻麻排布在一起,看上去就成了「一片霧」。
已經有人在鏡子裡埋入發熱裝置,通過提高溫度防止鏡面結霧。
但諸如眼鏡、頭盔等小型設備,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了。換做以前,每次起霧後只能不厭其煩地擦乾淨、戴上,然後又起霧,往復循環……
剛剛解釋過,組成霧氣的是小水滴,水滴和鏡面接觸的地方,存在著液體、固體和空氣的表面張力。
這三股力形成平衡,決定了的小水滴的形狀。通常人們用水滴與接觸面之間夾角來衡量材料附著液滴的能力(即某種材料的「潤溼性質」)。
接觸角近0度時,液滴平鋪幾乎形成一層水膜,這就是超親水;
接觸角大於150度時,液滴變成球形水珠,略微震動就會滾落,這就是超疏水(參考荷葉露珠的現象)。
不論是超親水還是超疏水,只要能達到其中一個條件,就能緩解甚至避免霧狀液滴的附著現象。
而這款擦鏡布,就是利用了一種日本防霧劑。防霧劑改變鏡片表面的親水性,利用超親水狀態防止霧狀液滴形成。而薄薄一層水膜則能很快蒸發在空氣中。
防霧劑的成分溫和不刺激,經過檢測認證。可直接接觸皮膚,不傷手、不傷眼。
使用方法很簡單,需要注意在擦拭前撣掉鏡片上的灰塵和雜質,防止磨損鏡片,再用擦鏡布輕柔擦拭鏡片正反面5~10次。
前面的幾個測試也能看出擦鏡布確實能防霧,但眼鏡需要反覆維護。
擦拭一次就能長效防霧72小時,而一張擦鏡布可以反覆擦拭1000次。普通人擦眼鏡的頻率,用上一年基本沒問題。
我們還提供了一張銀行卡大小的收納袋,用完就收回去,不但能保持衛生也方便你隨身攜帶。
多功能擦鏡布
72小時長效防霧,反覆擦拭1000次
\ 戳圖49元帶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