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泉陽鎮:紅薯深加工延伸種植產業鏈

2021-02-23 泉陽發布

進入冬季,正是加工三粉的季節,走進泉陽鎮王付全村創業經濟服務有限公司粉絲加工車間,粉面攪拌機、打粉機,機聲隆隆。伴隨著咚咚的敲打聲,一個個麵團變成一根根細細的粉絲落入滾燙的鍋中,撈粉、掛杆、冷凍,工人們緊張有序忙碌著。

據泉陽鎮王付全村黨總支書記王允龍介紹,今年村公司加工的主要有粉絲、粉條、粉皮、粉粽等幾個產品。紅薯是當地種植的,粉面、粉絲、粉條是公司自己加工的,不加明礬,採用傳統加工工藝生產,整個產業鏈都能看得見,質量上有保障。現在一天可以加工粉面3000多斤,今年計劃加工10萬斤,村集體經濟可以增加收入70萬左右。

泉陽鎮土壤富含紅薯生長所需的有機質,適宜種植紅薯,種植的紅薯不但口感好,澱粉含量也很高。隨著安徽豐絮農業現代科技示範園「兩薯」繁育種植基地的成立,有了脫毒種苗,有了種植技術指導,又有了回收深加工,群眾種植紅薯的積極性高漲,從原來的一家幾分地的小規模種植,發展到現在的幾百畝、上千畝的規模化種植,這也給紅薯深加工提供了穩定的貨源。

泉陽鎮依託安徽豐絮農業『兩薯』種植基地,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擴大紅薯種植規模,延長產業鏈,走產品深加工之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紅薯深加工,不僅解決了群眾種植紅薯銷路問題,提高了群眾種植紅薯的積極性,也推動了當地紅薯種植產業的發展,讓群眾有了穩定的收入。

王宗成

以前我們種紅薯,大部分都是餵雞餵豬,種得也少。現在我們村有了紅薯加工廠,紅薯挖回來就可以賣給村裡,為我們增加了收入,現在我們種植的面積也增加了,種紅薯效益比種小麥、玉米高,我們也得到了實惠。

把新鮮紅薯加工成粉面、粉絲、粉條等產品,需要很多道工序,需要的人工也多,這也給村裡的群眾和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他們的家庭收入,鞏固了脫貧成果。

我在這幹活,一天40塊錢,一個月一千多塊錢,現在家裡不愁吃,不愁穿,收入也穩定了,日子越來越好。

紅薯生來不算糧,粉條飄飄滋味長,水去漿來澱薯魂,延長鏈條造輝煌。經過深加工後的紅薯身價翻了幾番,曾經的「土疙瘩」變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如今的泉陽鎮通過發展紅薯深加工產業,不僅把紅薯做成了粉面、粉皮、粉絲、粉條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還註冊了商標,打造獨具特色的地方品牌,逐漸形成了紅薯種植、加工、制粉、銷售的全產業鏈,泉陽「三粉」的知名度和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白永明)

相關焦點

  • 伊林集團:木耳深加工 價值成倍升
    按照市委、市政府紮實做好「三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伊林集團把森林食品產業項目作為主攻方向,積極發揮國企影響力,匯聚市場優質資本,集力打造「伊林」品牌,重點圍繞黑木耳等優勢產業鏈建設,擴規模、促加工、樹品牌。  地栽黑木耳的種植方式一直是林區職工種植黑木耳的主要生產方式,但受場地和天氣的限制,木耳的產量和質量始終不穩定。
  • 晉城好禮|「晉城紅薯」,你想不到有多火
    紅薯受儲存條件影響,賣不去的紅薯很容易壞掉,為了避免薯農經濟受損,多家紅薯種植企業,走上了深加工道路,山西前和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記者在山西前和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看到,寬敞明亮的車間裡,現代化的生產流水線讓記者大開眼界。車間裡50多名工作人員身穿白大褂,戴著口罩、白帽子,有人挑揀粉條,有人裝料包,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 鎮川鎮:「小紅薯」種出富民「大產業」
    初冬時節,在鎮川鎮的丘陵坡地、沃土田野裡,大片大片的綠色煞是養眼,翻開「綠蔓」,但見一個個圓滾滾、胖墩墩的紅薯拱破土層,探出了「腦袋」,割藤、開挖
  • 高郵一農戶無意種出超級紅薯 4.9斤大紅薯見過沒?
    核心提示    高郵一養魚的農戶在自家塘口田埂上種了一些紅薯,沒想到種植出了4.9斤重的「超級大紅薯」,連揚州農科院的專家都說,「20多年來首次遇到!」    高郵農戶種出大紅薯    4.9斤 大過寶寶腦袋    昨天,記者在連運小區的王先生家見到了這個大紅薯:呈不規則圓形,表皮上還有挖紅薯時留下的「疤痕」。
  • 紅裡村:紅薯小產業迎來甜蜜大豐收
    紅裡村地處丘陵地帶,這裡光照充足、土地乾旱,適宜紅薯生長,當地紅薯種植歷史悠久。然而一直以來,由於當地紅薯品類繁雜、品種落後,科學種植經驗匱乏,導致種植品質差、收益低。王婷夫婦踏實肯幹,有多年種植紅薯的經驗,但苦於沒有技術支撐,一直收益甚微,未能改變貧困的現狀。2018年,河南科技大學駐村幫扶工作隊帶來了脫毒紅薯的種植技術,讓王婷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8年駐村工作隊來引進這脫毒紅薯,品種好,好吃好賣,收益高。第一年我試種了十幾畝脫毒紅薯,加上其他的農作物,合起來一年能賣十來萬塊錢,真是不賴,這日子過得也越來越好。」
  • 2015鞋服行業王牌供應商評選丨正翰:延伸無紡布環保產業鏈
    在正翰企業產品展廳中,一條變廢為寶的無紡布環保產業鏈一覽無餘,這也正是正翰一直以來專注的事情。正翰首先回收利用廢舊的塑料瓶、白色的蠶繭、各種顏色碎布等,通過科技手段和生產工藝流程,生產出具備透氣、耐用、防潮、柔韌、質輕等多種性能的優質無紡布,最後將其用於鞋材、汽車內飾、床上用品、玩具填充、服裝滌綸等領域。
  • 洛寧農村純手工紅薯粉條竟是這樣漏出來的!
    在洛寧農村紅薯產量更是喜人!尤其河底鎮更是以紅薯為土特產河底大部分農村是紅薯高產區,這裡家家戶戶種植紅薯!即使不以這個做為經濟支柱,但每家種個一二畝、甚至三四畝紅薯自己磨粉、漏粉條食用或走親訪友都是必不可少的!今年更好,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洛寧河底的旱地紅薯家家高產!冬至已過,氣溫下降,夜間滴水成冰!
  • 日本紅薯供不應求,10年出口增10倍
    紅薯的國內外消費增加(10月,茨城縣行方市)        「上周剛剛運到加拿大,又接到了訂單」,在茨城縣種植紅薯的高木雅雄切實感受到了海外的大量需求。       茨城縣在零售方面是日本國內最大的紅薯產地。
  • 深圳陽臺種植達人,小盆少土加廚餘,種出大紅薯
    深圳的陽臺種植達人咖啡時間,最近就是用一個小小的花盆,用半盆土壤種出來超大的紅薯,震驚了整個快樂陽臺農夫的種植群。先上證據,她種出來的大紅薯。這顆去年四五月份扦插種上的紅薯苗,到今年一月收穫,期間還能不停的收穫紅薯葉。因為紅薯實在長得太大,半盆土都變撐成了一盆土。
  • 【農業】有機紅薯,整對了!
    資料圖片        當前,正是紅薯採收時節。
  • 第30期產品發布:一顆伴瓜子、象山紅美人——立立柑橘、愛媛38果凍橙、紅薯鮮生-紅薯系列產品
    鮮蒸紅薯幹【鮮蒸工藝】使用40小時專業鮮蒸工藝,薯幹「軟糯勁道不粘牙」【無添加】除了紅薯,再無任何添加劑,口感自然,甜而不膩。【7斤出1斤】只取紅薯芯製作,7斤好紅薯出1斤好薯幹【自有基地好原料】所用原材料均為自有基地、原生態種植的高品質鮮紅薯【氮氣鎖鮮盒包裝】首創紅薯幹氮氣鎖鮮盒形式,讓薯幹新鮮美味紅薯鮮生·冰淇淋烤薯【3分鐘,便捷食用】微波爐高溫3分鐘,輕輕鬆鬆,就可以吃到香氣誘人的烤紅薯。
  • 中日稻米科技發展研討會順利舉行,源泰全產業鏈一體化再獲肯定
    會上,中日兩國的從事稻米研究的專家和學者們就水稻的選育栽培、生產技術、大米的儲藏過程中良好食味性的保持、大米產業鏈等方面做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與會嘉賓在品嘗著剛煮好的源泰黑米粥)我們的工作人員向前來觀摩的嘉賓們介紹了源泰產業鏈一體化的工程,源泰從種子的研發、稻米的種植、稻穀的加工以及大米的銷售等環節均實行一體化,保證了每一顆大米「粒粒真誠,
  • 羅定南藥種植園:打造全國首個牛耳楓種植基地
    記者近日獲悉,羅定市龍灣鎮以「科研院所+藥企+合作社+貧困戶+基地」模式建設的萬畝珍稀南藥種植示範園已初見成效,近萬畝南藥正在緊張備耕中,長6公裡、寬10米的南藥大道已建好路基,近期可全線貫通。  記者近日在位於龍灣鎮棠棣村的珍稀南藥種植示範園看到,幾個山坡已開墾成層層疊疊的梯田,並種上了南藥(如圖)。
  • 舌尖上的青箱紅薯粉
    青箱村的純手工紅薯粉可謂遠近聞名,全村人做紅薯粉的盛景,也堪稱一道美麗「風景」。青箱村距灌陽縣城約10公裡,坐落在灌陽人的母親河灌江旁。近日,記者剛踏進青箱村,就見屋前屋頂,道路兩邊,都曬著紅薯粉,遠看近觀,都有一種美感。而在家裡,村民們也在生火打紅薯粉,一片忙碌。
  • 金竹山村村民種出巨型紅薯
    口播:說起紅薯,大家肯定不會陌生。
  • 都昌美食紅薯糕 童年滿滿的回憶(圖)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都昌縣農村地區的經濟不怎麼發達,稻米精貴,種植不易,紅薯就不同了,它極易成活,利於儲藏,而且烹飪起來也方便,又很能填飽肚子。當發生自然天災的時候,它拯救了無數吃不上飯的農民。勤勞的都昌農村婦女利用紅薯自創了一種美食——紅薯糕,在都昌有些地方,紅薯糕又叫「薯交的」。
  • 農村種植:農村很多荒地,種植什麼幾乎不用管理?
    來源:二毛說農村農村很多荒地,種植什麼幾乎不用管理?看來題主又不想讓地荒,種完之後又想當甩手掌柜了。在農村就還真的有一些這樣非常適合懶人種植的作物,下面推薦幾個。這個紅薯只要種的時候施下肥,澆下水,讓種下去的莖葉成活。你中間可以不做任何管理,到時候還是會有一些收穫的。但是如果積極的進行管理,那麼你的收穫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