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別阿公後,一行人來到了崖州區保港片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中心負責人侯凱紅說:「助老員上門去做服務的時候,他們自己有一個手機APP。會全程監管記錄著服務的過程,圖片+數據相結合,從而更好的服務崖州區的32個村居/社區的老年人們」。
從而了解到崖州區從無到有,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養老服務」,居家養老信息化平臺會把相關的老人資料信息進行收集錄入,旨在創建相應的電子健康檔案,無論是服務信息還是健康信息都會統一歸整於其中,助老員的每次上門服務老人的過程記載。
從而實現一站式「點餐式」服務,只要老人有需要,通過點餐的形式,在居家養老信息化平臺進行選擇需要的服務,就可以提供貼心安心的上門服務。同時整個流程依託網際網路進行實施監督,以保證了服務質量。
同時為了能第一時間為老人幫助解決困難,提供服務的助老員都是居住在服務社區附近的人員,只要15分鐘便能把服務送到家門口。
服務的老人是以社區為單位,服務中會以助老員為主,社區居委會配合服務工作,民政配合入戶調查工作等需要及監管作用。因平臺在民政也有埠,可以很好的監管到服務的整個情況。
平臺的意義在於,公開化的讓人了解到養老到底是個什麼,助老員也可以很安心的為老人服務,如果會有磨擦等,系統的監管平臺就可以很好的監管到現場的服務情況,對於助老員們來說也是非常安全的保證。
平臺的服務對象範圍:
1、凡具有三亞市崖州區常住戶口,60周歲以上的「三無」老人。
2、60—69周歲以上享受低保的空巢、獨居、孤寡、子女屬於殘疾重病無力承擔贍養義務的特殊困難家庭老人。
3、70—79周歲以上享受低保的空巢、獨居、孤寡、子女屬於殘疾重病無力承擔贍養義務的特殊困難家庭老人。
4、滿80周歲以上的老人
印象最深的是雀信社區的周以俊老人的轉變最為暖心,助老員發現老人的腳腫發炎,此前老人並無察覺,助老員幫忙上山採草藥,並最終基本治好了老人的腳,雙方都很開心,該助老員還得到了老人家寫來的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