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我國大學基金會發展模式及迭代路徑——基於組織生命周期理論的視角

2021-02-15 高校籌資聯盟

1.基本形態與實踐

當組織進入成長期時,機制建立並不斷完善,組織規模擴大,業務內容增大。組織獲得較為強有力的領導層並開始提出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部門也隨著權力層級、工作分派及勞動分工而建立。

A大學基金會的第二個五年開始進入快速成長期。

第一,資產規模上發生了歷史性的突破,捐贈收入達到大學年度收入的5%以上。

第二,在捐贈業務方面,捐贈方數量激增,捐贈內容多樣,如獎學金、獎教金,院系發展基金、教學科研項目、社會公益項目捐贈等,開始出現大額捐贈,如優秀校友回饋母校的捐贈,小額網絡捐贈也深受年輕校友的歡迎。此外基金會重視公共關係維護,通過網站、公眾號、微博等媒介及時進行信息傳播。

第三,在人力資源方面,基金會員工最多時達到30餘人,少部分來自學校內部,大部分為社會招聘。第四,在組織架構方面,按照業務屬性不同,劃分為行政部、財務部、項目部、策劃部、聯絡部、校友部等具體職能部門,且根據員工的工作能力進行了層級劃分。此時基金會籌資團隊開始發揮作用,積極踐行「走出去」戰略,廣結良師益友,通過參加公益慈善、教育培訓等各領域沙龍、論壇、慈善晚宴、公益頒獎典禮等拓展網絡式的社會聯繫,籌集資金和其他資源,並且儘可能在基金會平臺上最大化發揮資源的作用、增強資源的交互、釋放資源的能量。

2.反思及借鑑

這個階段,基金會將「橋梁」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能夠通過資源連結的關係網,增進與捐贈方的信任,提升機構的社會影響力。這一時期基金會邁出校門面向社會籌募資金,意味著開啟基金會真正意義上的籌資。大學基金會積極參與社會交往、廣泛尋求資源互通、開展多渠道籌資的這一過程,就是與捐贈人發展關係、建立信任的過程。

良好的捐贈人關係一般經歷陌生階段的嘗試性信任關係、深入階段的適應性信任關係和熟悉階段的持續性信任關係。每一階段的關係強度取決於雙方的時間投入、情感強度、親密程度和互惠關係等。時間投入越多、捐贈人與大學(基金會及代表)情感越深厚、親密度越強、互惠頻率越高,雙方信任度就會越高。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德水基金捐贈暨啟動儀式舉行
    1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德水基金捐贈暨啟動儀式在紫金港校區舉行。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校長吳朝暉,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主席、創新創業研究院理事長金德水出席捐贈儀式。副校長黃先海主持儀式。德水基金由創新創業研究院發起設立,主要用於支持浙江大學重點學科、師生與世界一流大學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支持師生創新創業,幫扶困難師生等。
  • 鄉村發展基金會二屆四次理事會議及論壇在延安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4日,西安市鄉村發展慈善公益基金會二屆四次理事會議、以及由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西安市鄉村發展慈善公益基金會、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鄉村發展延安論壇在延安大學新校區舉行
  • 觀點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生態環境民生福祉是在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同步改善中實現的,是環境優美與經濟富強的辯證統一。其主要路徑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傳統的現代化建立在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惡化、人的生態環境權益被剝奪的基礎上,其主要弊端是重經濟增長輕人的發展、重物質生產力輕生態環境承載力、重財富積累輕環境保護以及先汙染後治理等,導致出現了黑色的GDP,並且製造了少數人富裕與多數人貧困、代內人的價值實現與代際人的價值失落等對立。
  • 凱行動態 | 「法律診所視野下家事案件處理的技術與路徑」專題講座成功舉行
    11月29日上午,由暨南大學人文學院、暨南大學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和廣東凱行律師事務所聯合主辦的「法律診所視野下家事案件處理的技術與路徑
  • 法刊輯要(2017123):《北洋法學評論》(第1卷) 天津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版| 目錄
    論文包括《我國生態文明立法的難題與進路》《論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基於生態文明的中國環境資源法》《環境應急法律制度之完善途徑》等。《北洋法學評論(第1卷)》主要圍繞生態文明立法現狀、環境權的實現、環境司法等主題展開探討。
  • 慈善學人 | 陳錦棠:從創新到創效,社區基金會的未來發展
    9月1日,2019珠海慈善發展論壇在珠海舉行,論壇以「網際網路時代慈善:工具創新與技術革新」為主題,400餘名來自北京、深圳、珠海及澳門等地慈善領域的專家學者、政策研究員及社會組織代表齊聚珠海,圍繞網際網路時代慈善工具與技術創新交流觀點、碰撞思想,尋找未來大灣區慈善合作與發展之路。本文為您分享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陳錦棠老師以《從創新到創效,社區基金會的未來發展》為題的演講。
  • 燃煤發電產業升級支撐我國節能減排與碳中和國家戰略
    [摘要]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必須繼續推進燃煤發電的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的高速發展。
  • 抓綠色發展走金上路徑
    在牛年新春之際,金上公司特別策劃「金上開發開新局譜新篇」系列報導,從走金上路徑、創金上速度、提金上價值、添金上動力、弘金上精神五個方面,回眸公司「十三五」奮鬥歷程,暢想「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徵程。今天刊發系列報導第一篇《抓綠色發展走金上路徑》。五年來,金上公司準確把握能源發展方向,研究提出建設國家級大型風光水儲示範基地的戰略目標,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
  • 我國結核病死亡率穩步下降 終結結核病流行還有幾步?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疾控中心等相關部門正在夯實結核病綜合防治模式的基礎,基層醫療機構在抗擊結核病上防控作用逐步凸顯。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結核病綜合防治模式,以及結核病診療規範和指南,近幾年都在逐步健全。要發揮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的作用,幫助肺結核病人,特別是耐藥結核病人規律地按時服藥。
  •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高鐵項目招投標中的瞬時競爭優勢
    國際高鐵項目競爭的五個突出特點,對高鐵企業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高鐵企業要想在這樣一個短暫的競爭經濟中贏得獎項,就必須發展其瞬時競爭優勢(TrCA)。TrCA是一種可以根據外部環境變化迅速建立和放棄的優勢。然而,截止目前,還沒有一項研究開發出一個基於投標實踐的瞬時競爭優勢提升路徑的框架。
  • 上海交通大學「徐匯區社區基金會秘書長育成計劃」啟動儀式暨培訓班開班儀式在交大舉行
    10月12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與上海市徐匯區民政局共同舉辦的「徐匯區社區基金會秘書長育成計劃」啟動儀式暨培訓班開班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民政部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劉忠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上海市民政局基金會管理處處長馬國平,徐匯區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黃琴,徐匯區民政局副局長聶元軍,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代理院長胡近,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家良、副院長郭俊華,上海市徐匯區13個街鎮的分管領導以及徐匯區社區基金會的理事長、秘書長、帶教導師和其他社會組織代表共計70餘人參加。會議由聶元軍主持。
  • 【書訊】巴曙松、楊現領: 《房地產大轉型的「網際網路+」路徑(英文版)》
    當然,本書中的所有觀點僅僅代表作者個人作為一個研究人員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一、網際網路改變房地產的時代已經來臨  這個全新時代的來臨是基於三個標誌性事件: 其一,中國由新房市場主導的階段邁入二手房市場趨勢性上升的存量房時代,這是一個基礎性變化。
  • 建設中國的民主理論話語體系
    原標題:建設中國的民主理論話語體系  話語權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國競爭的一種主要形式就是話語權之爭。但是,長期以來,西方的各種民主理論、思想、概念壟斷著國際話語權,佔據著中國思想市場,中國形象因而在不同程度上被扭曲了。如何建構中國自己的民主話語權,直接關係到中國政治的健康發展。
  • 城市治理:多中心治理理論與中國城市社區治理:理論耦合與矯正優化
    26日下午4點開始的「第一單元城市治理(一)」會場上,楊臨宏教授(雲南大學滇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作了題為《多中心治理理論與中國城市社區治理:理論耦合與矯正優化》的報告。楊臨宏教授認為,「在當前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宏大語境下,研究多中心治理理論與城市社區治理的耦合與偏離,探索突破城市社區治理困境的最佳矯正優化機制,使得多主體參與、多領域合作、多層次支撐的城市社區層級治理成為可能,對於我國推動城市社區治理模式優化和現代化,有效解決社會治理問題和社會矛盾,最終促進人的幸福生活無疑具有積極價值。」
  • 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創始人聚首榮華,助推鄉村振興!
    2020年6月7日,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大會主席王石先生、副主席馮侖先生,陝西省貿促會會長馬玉紅女士,陝西中博建設集團趙波先生,部分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及在陝全國人大代表齊聚榮華控股,參加鄉村發展基金會西安片區交流會,暢談鄉村振興。
  • 【綠色夥伴好思匯第二期】城市低碳發展規劃與工具研討會
    主辦方:綠色低碳發展智庫夥伴(GDTP)承辦方:國際綠色發展夥伴(iGDP)資助方:能源基金會目前,各低碳發展試點城市及研究機構均致力於科學編制城市低碳發展規劃,以促進城市科學轉變發展路徑,實踐低碳發展的示範效應。
  • 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主席田慶先先生訪問我校
    我們要借鑑基金會成功的項目經驗,以基金會為媒介,開展教育規律研究,探索基礎教育人才成長範式,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秉承田家炳先生的教育情懷,以教育先發地區的優勢,輻射帶動廣大周邊教育薄弱地區的教育發展,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貢獻天津師大的力量。
  • ​融創中國捐贈設立「中山大學融創公共衛生發展基金」,助力公共衛生教育發展
    4月21日,融創中國與中山大學籤署捐贈協議,通過融創公益基金會向中山大學捐贈3500萬元,設立「中山大學融創公共衛生發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