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橋垮下來,我也不離開

2021-02-23 衢報傳媒

2015飛洋智達青少年英倫文化創意冬令營帶你走進霧都倫敦

★欣賞倫敦塔橋的人文關懷,感受大英博物館的藝術氣息,體驗倫敦眼的視覺震撼,探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莊嚴風採。

★體驗純正的英國公立教育課程,領略牛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哈羅公學等知名學府。

★傳統和現代交融的倫敦,學府之城牛津,劍河之光劍橋,一定能讓你此行獲益良多!


hello,大家昨天有沒有看過這封來自大洋彼岸的來信呢?是不是有點小小心動,想去神秘的「霧都」倫敦一探究竟呢?如果你還需要再考慮看看再做決定也沒關係。今天小編就先帶領大家提前領略一下倫敦的風貌,Let's Go!!

行程安排

Day1:2015.02.07(周六)

抵達倫敦

乘飛機從上海飛往倫敦,晚間飛洋智達會為小夥伴們接機並安排好酒店,讓大家在長途疲勞之餘有個溫馨的家入住。

住宿:全程入住倫敦市中心酒店

Day2:2015.02.08(周日)

劍橋一日文化體驗

參訪世界著名學府劍橋大學與劍橋城。深入走進劍橋大學最著名國王學院,即物理學家牛頓曾經就讀地參訪,探究劍橋人才輩出的奧秘,探索 「牛頓幾何橋」的科學與藝術之美。



同學們將在聞名遐邇的「撐船」之行中感受徐志摩詩的康河情懷:「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劍橋的康河蜿蜒,兩岸楊柳垂絲、芳草萋萋,水不深,河面也不河面也不寬,加上專業撐船人員與老師帶隊保證安全,「康河舟」(Punting)已成為劍橋內最受歡飲的項目之一。撐船時途經劍橋各著名學院與數學橋、嘆息橋等,兩岸草坪上偶坐正在讀書的人,柔風吹過,心情便融化在這波光之中。

「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今天的行程主要是圍繞劍橋展開的,看完以後是不是很想來這裡走一走呢?那就抓緊時間報名吧,在學生時代有這樣一份特殊的經歷,小編覺得是今後幾十年人生中的一筆珍貴財富呢!明天小編會帶你們去英國哪裡呢?盡請期待吧.

本次冬令營活動以互動式英語教學為主,目的是讓學員能夠學以致用。同時,為了讓學員能更實際的了解英國的風土人情,冬令營還將帶學員走進很多倫敦當地的標誌性建築,如著名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還有大本鐘、議會大廈、唐寧街10號、白金漢宮等地方,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諮詢方式:

電話:13600508240(梅先生)或在「衢州日報傳媒」微信留言

相關焦點

  • 唱兒歌 | 倫敦大橋要垮了,又被修好了!- 改編自鵝媽媽童謠
    倫敦大橋年紀大,要垮啦要垮啦,倫敦大橋要垮啦,我的天哪。倫敦大橋年紀大,要垮啦要垮啦,倫敦大橋要垮啦,我的天哪!倫敦大橋年紀大,要垮啦要垮啦,像倫敦橋這樣屢經興廢而依然名聲不倒的橋梁實屬罕見。(摘自百度百科)不過!魔力小孩改編了這首歌曲,在歌曲的最後,倫敦橋被修!好!了!
  • 倫敦鐵橋垮下來
  • 倫敦玩完了?當地人告訴你人口外移原因
    對於倫敦,人們有個常見的誤解,認為那些住在首都的人都是都市精英的一分子;當我們走在街頭時,會感到趾高氣昂,因為我們住在眾多精美博物館以及首相官邸附近。毫無疑問的,那是指少數能夠負擔得起私人交通工具,並且可以在每個周末逃離至鄉間別墅的人。其餘的我們只能試著在試圖榨乾我們的城市中存活下來,但通常都是失敗作結。
  • 拉夫堡倫敦校區|倫敦水上運動中心任你遊
    ,倫敦奧運會水上運動中心(London Aquatics Centre)是全球著名的運動場地。倫敦奧運會的遊泳、跳水、花樣遊泳、帕運會遊泳等比賽項目都在這裡舉行。可同時容納約17,500人。建築位於斯特拉特福伊莉莎白女王奧林匹克公園中連接了市內的發展區和公共運輸系統,建築師希望建成後的場館既相互獨立又有機協調,且與周圍的大橋
  • 楚河洛杉磯港口大橋五星大逃亡
    自由女神、美國白宮、倫敦鐘樓、艾菲爾鐵塔,建築越經典,在電影就越容易被摧毀,這是好萊塢電影的慣例。白宮又被炸了艾菲爾鐵塔、白宮、洛杉磯金門大橋、紐約自由女神、倫敦鐘樓,是電影五大常被摧毀的建築。GTA5這些大橋,是通往城市和郊區的連結線,是玩家從城市轉移到郊區的必經之路。這些大橋,數金門大橋最為著名。
  • 倫敦地鐵裡的不雅照片,這種格調,只屬於倫敦地鐵.倫敦將開通夜班地鐵!
    倫敦交通局正式宣布將於今年8月19日開通夜班地鐵,英國倫敦將開通night tube的消息由來已久,早前就爆出來各種說法,今天,倫敦交通局正式宣布:今年的8月19日,Central Line和Victoria Line將首先開通night tube,在周五和周六的12.30am — 5.30am之間每10分會有一班地鐵。
  • 英國回憶錄之二:倫敦的天氣
    而我剛到倫敦的時候,看見的是——綠綠的樹,大朵的雲,已經非常美的藍天。我仍記得從機場到宿舍的路上,學校派來接我的司機非常熱情,我忘記他了名字,雖然他強調過,因為背對著我,也不可能記得他的容貌。但是有些話我記得非常清楚,他說你一定會非常喜歡倫敦的,你不是寫作的嗎?(先前我提到)你一定要寫一本書,關於倫敦的,以後你離開了,一定會非常感概的——這是件有意義的事。我當時答應他,嗯!
  • 【藝術資訊】倫敦大橋卡住了!2020設計策展計劃:「設計重聚」公開招募
    近日,據BBC報導,「繁忙工作」了130年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上周末下午突然宣布「罷工」。事情發生在倫敦塔橋照常打開,讓一艘船通過的時候,由於機械故障,橋面在開合後無法及時合攏。發生故障後,塔橋被封鎖了24個小時左右。事故的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不過,這已經不是倫敦大橋第一次不能合攏了,最近一次故障是2005年。
  • 海港大橋85歲了!願今後大橋「健康」連接南北兩岸,忘掉上世紀恐怖傳說!
    在上世紀30年代的物質條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起如此大橋,確實很罕見。雪梨海港大橋是雪梨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現在高大宏偉,氣勢磅礴,吸引無數的遊客對它流連忘返。但曾經它竟然還是個「事故大橋」。但是Henry不知道著了什麼魔,竟然向大石頭下面跑去。其他工友們看到,都在喊他快點離開那,往遠跑!可是,Henry就是聽不到一樣,站在石頭下方。繩索不堪重負,工友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Henry被掉下來的大石頭死死地壓在下面,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 電影錄音《卡桑德拉大橋》
    這是能夠喚起我曾經的記憶的一部電影,在八十年代曾在我國上映,這個電影在我的腦海裡一直有種抹不掉的影像,今天重看,感覺還是好。 製作於1976年的《卡桑德拉大橋》,沒有運用任何電腦特技,只用傳統的電影語言把故事很「老實」的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且扣人心弦。對今天一小部分電影人而言的,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得不承認,個別導演連運用電影語言說清楚一個故事的能力都不具備,《卡桑德拉大橋》完全可以作為他們學習範例來認真研讀一下。上海電影譯製廠為這部電影配音。
  • 今天的倫敦機場!
    據英國《每日鏡報》稱,變異新冠病毒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迅速蔓延,約有2000萬人被劃入新的4級禁閉區。人們瘋狂湧向倫敦的聖潘克拉斯(St Pancras)火車站,希望在倫敦及歐洲其他城市之間列車停運之前,離開這座城市。而在旅客吞吐量全英第一的倫敦希思羅機場,情況更為混亂。23歲的乘客瑞切爾·史高麗(Rachael Scully)本該乘坐晚上8:55從倫敦飛往都柏林的航班,卻在最初被告知航班無法搭乘。
  • 臺灣南方澳大橋崩塌視頻:車翻橋垮船壓沉,宛如災難片……
    臺灣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1日上午9時30分斷裂崩塌,橋上正行駛的油罐車瞬間翻轉一圈,連同橋面從約6層樓、18米的高空摔落地面,停在橋梁下的
  • 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坍塌 20多人受傷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上午斷落。(照:「行政院」海洋委員會)  蘇澳鎮長李明哲表示,現場船主告訴他,被斷橋壓住的漁船仍有6名漁工受困,正搶救中。    南方澳跨港大橋上午9時多通報坍塌,壓到3艘漁船,救出5名傷者送醫,但船主告訴他,漁船仍有6名漁工受困。橋上有一輛油罐車,隨之陷落,車子冒煙,但後來撲滅無礙。
  • 倫敦機場這場抗議我懵逼了!
    在他們的官方聲明裡,他們給出的理由是:  機場造成了氣候危機,  而黑人是氣候危機最大的受害者,  所以,  這場全球氣候變暖的氣候危機,  是一場不折不扣種族歧視的危機!  總之一句話:  』Climate change is racist』
  • 記者暗訪黃色場所都用什麼理由「離開」
    記者A:理由是對方樣子丑年紀大媒記君:你暗訪黃色窩點,藉故離開用的是什麼理由?記者A:一般是技師長得太醜或者年紀太大。媒記君:那你說這些理由的時候,她們實際上長得好不好看呢?記者A:有的確實不行,好胖的。有的妝也畫得太濃了。媒記君:難道你就沒有想過「為新聞理想獻身」一次嗎?
  • 中國經濟為何打不垮?
    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所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經濟是打不垮的」。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逐漸恢復增長,在一些領域對美國形成挑戰。針對該局面,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利用戰後日本對美經貿依存度不斷上升的軟肋展開施壓,並在一段時期內給日本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在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徐梅看來,中美之間不會重演上述歷史。
  • 英倫情書|待疫情結束,帶你去看倫敦四季可好?
    親愛的又到了我們的節日了今年我們真的不容易啊
  • 鳳雛大橋上竟然幹這件事
    鳳雛大橋自正式通車以來受到不少市民熱捧經常能在抖音裡刷到她的身影近期,人民廣場警務平臺民警在日常巡邏及群眾反映中發現,開通一個多月的鳳雛大橋上,時常有影樓的工作人員帶著顧客在大橋上取景拍攝婚紗照,十分危險。
  • 比美國金門大橋還慘的居然是它~
    相信很多災難片愛好者都知道,美國那座著名的金門大橋大概是電影史上被毀次數最多的建築了。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基本都要被突突一遍。
  • 大橋故事第二篇:中華白海豚不搬家!
    在港珠澳大橋工作過的工人們,幾乎都知道,如果保護不好這群「海中精靈」,港珠澳大橋即便如期完工,也算不上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