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故事第二篇:中華白海豚不搬家!

2021-02-20 大灣區之聲

在港珠澳大橋工作過的工人們,幾乎都知道,如果保護不好這群「海中精靈」,港珠澳大橋即便如期完工,也算不上真正成功。

中華白海豚被譽為「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珠江口是中華白海豚世代賴以生存的家園。早在2003年6月,這片海域劃出460平方公裡作為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一對中華白海豚母子(女)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暢遊)

港珠澳大橋穿越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約9公裡、緩衝區約5.5公裡,共涉及保護區海域約為29平方公裡。

由於中華白海豚只能生長在鹹淡水的交界處,對環境要求極高,對於港珠澳大橋來說,保護好這片水域的生態環境,成為與建成超級工程同等重要的目標。



早在2012年,廣東省朱小丹省長在港珠澳大橋建設現場考察時就強調:「要讓中華白海豚成為港珠澳大橋的形象代表。中華白海豚不搬家,也是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建設目標。」

在港珠澳大橋動工前,各種猜疑、爭論已經上演。當時,有聲音認為:大橋走線穿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海中填海修築人工島、沉管隧道基槽開挖、橋梁打樁等施工作業對中華白海豚的棲息環境會有影響。

怎樣才能把這些影響降到最低?怎樣才能為中華白海豚保住家園?

設計施工方案也不斷調整優化:增加了非通航孔跨徑以減少橋墩數量和佔用海域面積,所有承臺均埋入海床面以下以降低阻水率,橋梁承臺、墩身、墩帽均岸上工廠化製造海上拼裝等,在工藝上將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推行了將「健康(health)、安全(safty)、生態(environment)」相融合的HSE一體化管理理念。

至2015年,各參建單位共有2544名海上施工人員參加了中華白海豚保護培訓教育,成為「中華白海豚觀察員」。他們以望遠鏡觀察海面,確保施工範圍內沒有中華白海豚活動後方可開始施工。

很多觀察員,都有過為中華白海豚停工的經歷……

中鐵武漢大橋工程諮詢監理有限公司HSE監理工程師蔣躍:

2011年,東島正在做砂樁施工,觀察員突然發現島旁幾百米出現了兩頭中華白海豚,根據「500米以內停工觀察,500米以外施工減速」的原則,迅速通知工地停工,最後,兩隻調皮的中華白海豚在該海域一「玩」就是四個多小時,工人們也只好停止施工,等了足足四個多小時。

為確保中華白海豚底數清,早在大橋開工前的2010年,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就委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作了施工前的本底監測,採取的是國際上普遍認可、香港也常用的截線抽樣調查法。

2011年4月-8月,共出海44航次,航程3337.7公裡,航時206.19小時。

目擊中華白海豚共742頭/148群次;

2015年4月-8月,共出海31航次,航程3247.3公裡,航時166.54小時。
目擊中華白海豚共1012頭/152 群次。


截至目前,2016年平均航時目擊數量比過去4年都高。


(一隻中華白海豚在港珠澳大橋附近遊過,遠處是珠海和澳門)


9月27日貫通儀式後,媒體記者和建設者們一同乘坐大巴駛上了港珠澳大橋。車經過青州航道橋時,車廂裡喧鬧了起來。「看,白海豚!」只見橋下的碧波中,兩條白海豚正在追逐嬉戲,不時躍出水面。

 

巧合的是,港珠澳大橋的主塔正是採用的「海豚」造型。

 


相關焦點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12月16日上午7時許,接沙口水閘通知,一頭疑似白海豚活體生物從東平河誤入水閘內。市水利局已將其關進水閘內並報市委網信辦。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
  • 走近中華白海豚,齊心守護海精靈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中華白海豚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多年來,廣東高度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9年10月,自建立以來,圍繞中華白海豚救護、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教等開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保護了白海豚物種和棲息地環境,在白海豚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沙口水閘的中華白海豚成功獲救。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獲救前,白海豚已被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區域。
  • 建議設立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發現海南這片海域成中華白海豚熱帶棲息地
    中華白海豚的熱帶棲息地根據截至2020年4月份的考察數據顯示中華白海豚群體數量超過200頭中華白海豚。(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楊子欣 林文治/供圖)三亞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李松海一直以來密切關注海洋動物、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的保護工作,在今年的三亞「兩會」上,李松海提交了關於保護三亞海域中華白海豚的相關提案。
  • 網友實拍東江河出現「中華白海豚」?!
    前兩天,東江博羅段發現了一條疑似中華白海豚的水生動物蹤影,此消息一出,倍受廣大市民關注。
  • 臺山一頭中華白海豚擱淺,救援隊員守護7小時救出
    近日,我市廣海鎮民警幫助一頭擱淺的中華白海豚脫困的故事刷上微博熱搜,引發不少網友關注點讚。       該頭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於3日下午4時許平安回歸大海,當日轄區救助的民警在烈日泥潭中守護了該頭海豚約7小時。
  • 在惠州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解剖發現……
    24日下午,記者在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臨時搭建的戶外解剖棚內看到,中華白海豚體表有少量傷痕和烏青。專家們對海豚的體長、魚翼、魚尾以及傷痕、體重等進行記錄測量登記。初步數據顯示,這頭中華白海豚體長約2.6米,體重185公斤,為正常成年海豚個體。
  • 廣東今年首次發現淡水野生中華白海豚(圖)
    十幾個人用巨型擔架將迷路的中華白海豚抬起準備送進貨車網箱。記者龍成通攝  ●一頭白海豚「導航失靈」遊入佛山一河湧 為今年省內首次在淡水中發現  ●獲救後的白海豚被送往珠海救治 這頭白海豚身有傷迷方向  專家初步判斷,這條白海豚已步入老年,背鰭傷痕為舊傷,因回聲定位系統失靈而迷失方向誤入佛山河湧,這也是廣東省今年首次在淡水中發現野生中華白海豚。
  • 疑似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博羅段
    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視頻初步判斷,視頻所攝疑似已成年的中華白海豚。 視頻:目擊者鄧先生提供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惠州支隊提醒,主管部門會加強巡查,過往船隻若發現該疑似中華白海豚應注意避讓和遠離。
  • 石井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珍貴視頻流出……
    海絲商報(ID:haisishangbao)由福建日報社與南安市委、市政府聯合創辦,是中國首家以「海絲」命名的報紙。
  •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在香港出沒,解剖發現腎臟器官腫大
    備受關注的中華白海豚擱淺惠州東江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 印公益|深圳海灣再現中華白海豚,與印力公益一起守護海洋
    中華白海豚和大熊貓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受到棲息地減少和退化、漁業資源過度消耗、水底噪音及聲音幹擾等威脅,該種群正在以2.5%的年衰退率在消失。在2017年,它們被ICUN紅色名錄評為「易危」級別。還記得上一次中華白海豚與大家相遇嗎?那還是在2020年4月22日的一篇《世界地球日|中華白海豚你好嗎?》
  • 爭議 | 海上風電加速中華白海豚滅絕?!
    再生能源建置是蔡英文當局重大政策,並全力推動海上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但不論是在新北、苗慄、彰化或澎湖新建或擴建風機,幾乎全遭在地居民反對,分指風機噪音幹擾生活質量、漁民生計,環團甚至直指海上風機恐加速瀕絕的中華白海豚絕跡。中華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不到百隻。
  • 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已確認擱淺死亡!
    該中華白海豚已被確認擱淺死亡「它吐了一口血,又遊向江中心。」嵇家興說,大約過了20分鐘白海豚又遊回來再次擱淺,他就和朋友在現場守護。據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專家介紹,中華白海豚是群居性動物,脫離群體單體逆江而來,身體可能出了問題。目前,成年中華白海豚淡水擱淺尚未有救助成功的案例。
  • 泉州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珍貴視頻流出……
    壯觀!
  • 一條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不幸死亡
    &nbsp&nbsp&nbsp&nbsp南都訊 一條體長達2.5米、重約400斤的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後不幸死亡。11月16日晚,這條體表無明顯傷口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打撈上岸後運至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計劃製作成標本,進行進一步研究。
  • 泉州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首次拍下!珍貴視頻流出……
    昨天,6隻中華白海豚同時出現在南安石井海域在當地引起轟動!他表示,中華白海豚雖然稱為「白海豚」,但年幼的身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成年的則呈粉紅色,每頭體長在1米至2米間。能看到中華白海豚算得上幸運,而同時看到6頭中華白海豚堪稱運氣滿滿。「大家看得歡呼雀躍,太興奮了!」鄭隊長說,這應該是泉州一帶海域首次出現數量這麼多的中華白海豚。
  • 誤入北江的白海豚去世了,將這樣處理……
    三水漁政執法隊伍趕往現場後,確認屍體為此前從清遠水域進入三水的中華白海豚「大白」。  事件回顧:4月8日6~7時,一隻白海豚在油金橋附近遊了一個小時左右清遠漁政支隊開始實施護送白海豚方案,大白慢慢遊向三水方向。在三水和四會交界處三水樂平橫崗村附近水域發現白海豚屍體。記者現場見到,該白海豚約有2米多長,皮膚已經腐爛、破損,有發臭的味道。
  • 南安石井連續3天出現一群白海豚,最長逗留40分鐘,內附高清無碼照……
    阿三說,在石井的外海,看到白海豚並不是件稀奇的事,但是在近海,距離他上一次看到白海豚已經有10年了。    而最近,他又連續三天得知有白海豚出現。(網絡圖)關於「海大糊」的故事很多,石井人靠海為生,它們為漁民們預知風暴。有鯊魚入侵馬江,它們結群驅趕鯊魚。阿三給小編講了兩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