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2021-02-18 佛山發布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12月16日上午7時許,接沙口水閘通知,一頭疑似白海豚活體生物從東平河誤入水閘內。市水利局已將其關進水閘內並報市委網信辦。

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

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

白海豚現在所處的位置在沙口分洪閘口。圖/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為避免白海豚遊入汾江河進入內河湧,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已關閉分洪閘和引水閘並通知漁政部門作進一步處理。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執法監督科、禪城大隊執法人員8點40到達沙口水閘現場了解情況,並將有關情況上報省廳漁業資源處和珠海白海豚保護中心。目前省廳指示已啟動一級保護救助程序急辦,省廳漁業資源保護處劉煒處長已召集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海白海豚保護基地,珠海長隆有關專家正趕赴現場,研判會診後進一步採取救助措施

佛山市防汛搶險潛水隊副隊長崔彥熙表示:

目前專家提供了兩個方案,具體執行哪個,需要等專家到場後再做決定。

救助結束後,市農業農村局擬將綜合情況簡報按程序上報省廳和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2020年6月:不少佛山街坊發現,在東平河畔有一條疑是中華白海豚的白色「大魚」。經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確認,這「大魚」的確是中華白海豚!


2017年5月:佛山東平河奇龍大橋對出河段,街坊爆料發現一條白海豚遊過。

2016年4月:一隻白海豚在三水油金橋附近遊了一個小時左右!

2015年10月:在佛山東平河五鬥橋附近河段,一條體長兩米,皮膚呈現粉白色的中華白海豚在此地不斷來回遊弋,每隔10分鐘左右就浮出水面換氣,外表看來並沒有受傷。

圖/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2015年6月:在順德區德勝河容桂馬崗段,市民發現了一條中華白海豚。


2012年3月:一條中華白海豚現身南海區羅村鎮蘆塘某河湧。

中華白海豚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專家呼籲市民,發現白海豚的時候,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不要私自救治處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看中華白海豚最新情況,一起持續關注白海豚的後續救援!

相關焦點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沙口水閘的中華白海豚成功獲救。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獲救前,白海豚已被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區域。
  • 疑似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博羅段
    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視頻初步判斷,視頻所攝疑似已成年的中華白海豚。 視頻:目擊者鄧先生提供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惠州支隊提醒,主管部門會加強巡查,過往船隻若發現該疑似中華白海豚應注意避讓和遠離。
  • 一條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不幸死亡
    &nbsp&nbsp&nbsp&nbsp南都訊 一條體長達2.5米、重約400斤的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後不幸死亡。11月16日晚,這條體表無明顯傷口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打撈上岸後運至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計劃製作成標本,進行進一步研究。
  • 廣東今年首次發現淡水野生中華白海豚(圖)
    十幾個人用巨型擔架將迷路的中華白海豚抬起準備送進貨車網箱。記者龍成通攝  ●一頭白海豚「導航失靈」遊入佛山一河湧 為今年省內首次在淡水中發現  ●獲救後的白海豚被送往珠海救治 這頭白海豚身有傷迷方向  專家初步判斷,這條白海豚已步入老年,背鰭傷痕為舊傷,因回聲定位系統失靈而迷失方向誤入佛山河湧,這也是廣東省今年首次在淡水中發現野生中華白海豚。
  • 網友實拍東江河出現「中華白海豚」?!
    據了解,這隻疑似中華白海豚最早出現在8日。對於這件事情附近不少市民表示有所耳聞,「它在江水裡翻上來又沉下去,不要傷害它,要好好保護它。」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哺乳動物,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主要生活在鹹淡水交界處。
  • 誤入北江的白海豚去世了,將這樣處理……
    三水漁政執法隊伍趕往現場後,確認屍體為此前從清遠水域進入三水的中華白海豚「大白」。  事件回顧:4月8日6~7時,一隻白海豚在油金橋附近遊了一個小時左右清遠漁政支隊開始實施護送白海豚方案,大白慢慢遊向三水方向。在三水和四會交界處三水樂平橫崗村附近水域發現白海豚屍體。記者現場見到,該白海豚約有2米多長,皮膚已經腐爛、破損,有發臭的味道。
  • 在惠州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解剖發現……
    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
  • 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已確認擱淺死亡!
    該中華白海豚已被確認擱淺死亡「它吐了一口血,又遊向江中心。」嵇家興說,大約過了20分鐘白海豚又遊回來再次擱淺,他就和朋友在現場守護。據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專家介紹,中華白海豚是群居性動物,脫離群體單體逆江而來,身體可能出了問題。目前,成年中華白海豚淡水擱淺尚未有救助成功的案例。
  • 走近中華白海豚,齊心守護海精靈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中華白海豚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多年來,廣東高度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9年10月,自建立以來,圍繞中華白海豚救護、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教等開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保護了白海豚物種和棲息地環境,在白海豚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
  • 建議設立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發現海南這片海域成中華白海豚熱帶棲息地
    中華白海豚的熱帶棲息地根據截至2020年4月份的考察數據顯示中華白海豚群體數量超過200頭中華白海豚。(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楊子欣 林文治/供圖)三亞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李松海一直以來密切關注海洋動物、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的保護工作,在今年的三亞「兩會」上,李松海提交了關於保護三亞海域中華白海豚的相關提案。
  • 大橋故事第二篇:中華白海豚不搬家!
    中華白海豚被譽為「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珠江口是中華白海豚世代賴以生存的家園。早在2003年6月,這片海域劃出460平方公裡作為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對中華白海豚母子(女)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暢遊)港珠澳大橋穿越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約9公裡、緩衝區約5.5公裡,共涉及保護區海域約為29平方公裡。
  • 石井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珍貴視頻流出……
    海絲商報(ID:haisishangbao)由福建日報社與南安市委、市政府聯合創辦,是中國首家以「海絲」命名的報紙。
  • 印公益|深圳海灣再現中華白海豚,與印力公益一起守護海洋
    中華白海豚和大熊貓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受到棲息地減少和退化、漁業資源過度消耗、水底噪音及聲音幹擾等威脅,該種群正在以2.5%的年衰退率在消失。在2017年,它們被ICUN紅色名錄評為「易危」級別。還記得上一次中華白海豚與大家相遇嗎?那還是在2020年4月22日的一篇《世界地球日|中華白海豚你好嗎?》
  • 爭議 | 海上風電加速中華白海豚滅絕?!
    再生能源建置是蔡英文當局重大政策,並全力推動海上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但不論是在新北、苗慄、彰化或澎湖新建或擴建風機,幾乎全遭在地居民反對,分指風機噪音幹擾生活質量、漁民生計,環團甚至直指海上風機恐加速瀕絕的中華白海豚絕跡。中華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不到百隻。
  • 臺山一頭中華白海豚擱淺,救援隊員守護7小時救出
    近日,我市廣海鎮民警幫助一頭擱淺的中華白海豚脫困的故事刷上微博熱搜,引發不少網友關注點讚。       該頭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於3日下午4時許平安回歸大海,當日轄區救助的民警在烈日泥潭中守護了該頭海豚約7小時。
  • 泉州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珍貴視頻流出……
    壯觀!
  • 泉州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首次拍下!珍貴視頻流出……
    昨天,6隻中華白海豚同時出現在南安石井海域在當地引起轟動!他表示,中華白海豚雖然稱為「白海豚」,但年幼的身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成年的則呈粉紅色,每頭體長在1米至2米間。能看到中華白海豚算得上幸運,而同時看到6頭中華白海豚堪稱運氣滿滿。「大家看得歡呼雀躍,太興奮了!」鄭隊長說,這應該是泉州一帶海域首次出現數量這麼多的中華白海豚。
  •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在香港出沒,解剖發現腎臟器官腫大
    備受關注的中華白海豚擱淺惠州東江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 南安石井連續3天出現一群白海豚,最長逗留40分鐘,內附高清無碼照……
    阿三說,在石井的外海,看到白海豚並不是件稀奇的事,但是在近海,距離他上一次看到白海豚已經有10年了。    而最近,他又連續三天得知有白海豚出現。今天,阿三和朋友們依然在等待白海豚,但阿三說,今天看到的希望很小,因為白海豚大多出現在漲潮後潮水開始退去的這段時間。(以上圖片均由阿三提供)關於白海豚,它們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棲息於石井江,已無從考證,只知它們是這一代,上一代,上上一代石井人的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