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商報(ID:haisishangbao)由福建日報社與南安市委、市政府聯合創辦,是中國首家以「海絲」命名的報紙。
壯觀!漂亮!
昨天,6隻中華白海豚
同時出現在南安石井海域
在當地引起轟動!
↓↓↓
視頻由鄭萬健提供
昨日下午5點左右,南安市紅十字海上救護隊志願者服務隊鄭隊長激動地告訴記者,他在石井營前村附近的海域,目睹了成群結隊的中華白海豚。
當天下午3點多,鄭隊長和6個朋友駕船出海海釣。來到營前海域時,幾隻白海豚突然出現在他們的視線裡,有的在水中潛遊,有的跳出水面嬉戲。
「它們的速度很快,有的還遊到距離海岸一兩百米的地方。」鄭隊長說,這些白海豚有的呈深灰色,有的淺些,有的還帶有粉紅色。
這已經不是鄭隊長第一次偶遇中華白海豚。去年10月21日,他出海時也在石井營前至晉江白沙海域一帶看到並拍下一對中華白海豚嬉戲的視頻、照片。
他表示,中華白海豚雖然稱為「白海豚」,但年幼的身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成年的則呈粉紅色,每頭體長在1米至2米間。
能看到中華白海豚算得上幸運,而同時看到6頭中華白海豚堪稱運氣滿滿。「大家看得歡呼雀躍,太興奮了!」鄭隊長說,這應該是泉州一帶海域首次出現數量這麼多的中華白海豚。
泉州海邊人稱中華白海豚為「海大糊(gú)」。在石井老一輩人的心裡,「海大糊」是石井的一分子,被一代又一代的石井人嘮嗑在嘴邊、惦記在心上。石井人靠海為生,「海大糊」能為漁民們預知風暴,還會結群幫助他們驅趕鯊魚。
中華白海豚 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二三十年前,白海豚越來越少見,很多人以為它們走了,不在此間棲息。直到2016年,中華白海豚的身影再次出現在石井海域。此後,泉州海域不時可見他們的身影。
據了解,石井海域有多種海豚,中華白海豚只是其中一種,其他海豚屬二級保護動物,數量較多,也較常見。
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其數量較少,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海豚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域水質良好和海洋生物的多樣性。近年來,我市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和整治力度,泉州灣海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