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解剖發現……

2021-02-28 東江傳媒網

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此前,這頭海豚在惠州東江博羅段發現,隨後發生擱淺,並不幸死亡。

24日下午,記者在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臨時搭建的戶外解剖棚內看到,中華白海豚體表有少量傷痕和烏青。專家們對海豚的體長、魚翼、魚尾以及傷痕、體重等進行記錄測量登記。初步數據顯示,這頭中華白海豚體長約2.6米,體重185公斤,為正常成年海豚個體。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局技術科 陳希:

我們會對它進行解剖,然後把內臟取出來,取樣後再做一些具體的研究,比如心肝脾肺腎各個組織各個器官都取一些組織,然後回去做研究,剩下順便就把皮剝出來,要準備後期做標本,但是這個研究不一定會肯定有結果。

專家表示,從海豚體表信息來看,雖然存在少量傷痕,但不是海豚死亡直接原因。據初步解剖發現,海豚的腎臟器官特別腫大,說明海豚患有嚴重疾病,這可能是其死因之一。

雖然暫時無法確定海豚死亡原因,但專家介紹,根據研究機構建立的資料庫,通過對海豚背鰭這一個體識別的重要參考的判斷,發現該海豚曾在香港周邊海域活動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文治表示,背鰭是不同海豚個體識別的重要參考部位,相當於「人臉識別」,在這方面,研究機構已建立了一套詳細的資料庫,通過將這頭海豚的背鰭相片與資料庫比對可以判斷,它曾在香港大嶼山西側海域活動。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文治:

我這邊的數據是最終掌握到2015年,我當時還在香港工作,它主要是在大嶼山的西北到深圳蛇口港那一帶海域活動,我們在廣東省海域零丁洋一部分也記錄過,但是比較少只有兩次,所以大部分時間還是在香港海域,就香港新機場附近的海域裡面活動。

事實上,海豚擁有動物界最大的大腦,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如此聰明的動物,為何會來到幾百海裡以外的惠州東江淡水流域?

專家分析,綜合過去十年間中華白海豚在珠江口附近擱淺案例,可以發現這些進入淡水的海豚具有行為共性,比如是個體行為,沒有成對或者成群出現,另外都是年長個體,沒有發現年輕個體。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文治:

我們曾在廣州嘗試驅趕誤入江水的海豚回到海洋,但是第二天它又回到原來的江面, 從行為上面我們會比較傾向認為它是一種主觀意願,並不是說迷路或者其它什麼原因進來,很可能是因為它的身體一些機能衰退或者一些疾病的因素,導致它在海洋上可能比較難以適應海洋生活環境,所以它要去到一個相對比較平緩的河道環境。這也是種自然現象,任何動物都有生老病死、衰老的情況。

專家表示,如遇海豚「誤入」江河,一般做法是先進行跟蹤觀察,不進行人為幹擾,看它是否能自主遊回大海,之後評估河道現場條件、海豚身體狀態,再來決定是否需要人為驅趕或引導其遊回大海,貿然採取驅趕或捕撈救護的行為均也不太可行,都可能導致海豚進一步受傷或窒息死亡。

今天起,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將陸續對海豚組織器官進行標本製作,以及對組織樣本進行理化分析。相信不久的未來,這頭中華白海豚將會以「另外的方式」與市民朋友重聚。
11月8日,博羅縣農業農村局接到市民線索,稱在東江博羅段發現一隻中華白海豚,但連日巡查並未發現海豚蹤跡。11月12日,在東江博羅段釣魚的市民報警稱,看見江裡有一條江豚,並拍下視頻線索,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根據視頻初步判斷,該海豚疑似為已成年的中華白海豚。(點擊此處回看報導)11月16日下午16時,一名市民在東江潼湖段發現海豚疑似靠岸擱淺,並立即報案。隨後,惠州市農業、漁業部門和公安人員來到現場,確認海豚已經去世後,對海豚進行了打撈。(點擊此處回看報導)11月16日夜間23時,中華白海豚遺體被運往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11月24日下午15時,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組織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

相關焦點

  •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在香港出沒,解剖發現腎臟器官腫大
    備受關注的中華白海豚擱淺惠州東江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 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已確認擱淺死亡!
    該中華白海豚已被確認擱淺死亡據目擊市民嵇家興介紹,昨天大概16時許,他和朋友在東江潼湖段看到白海豚疑似靠岸擱淺,肚皮翻起來了。意識到該白海豚可能有危險後,他們隨即報警。「它吐了一口血,又遊向江中心。」嵇家興說,大約過了20分鐘白海豚又遊回來再次擱淺,他就和朋友在現場守護。
  • 一條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不幸死亡
    &nbsp&nbsp&nbsp&nbsp南都訊 一條體長達2.5米、重約400斤的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後不幸死亡。11月16日晚,這條體表無明顯傷口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打撈上岸後運至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計劃製作成標本,進行進一步研究。
  • 臺山一頭中華白海豚擱淺,救援隊員守護7小時救出
    近日,我市廣海鎮民警幫助一頭擱淺的中華白海豚脫困的故事刷上微博熱搜,引發不少網友關注點讚。       該頭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於3日下午4時許平安回歸大海,當日轄區救助的民警在烈日泥潭中守護了該頭海豚約7小時。
  • 疑似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博羅段
    11月12下午,正在東江博羅段釣魚的鄧先生看見江裡有一條海豚,拍下視頻並報警。博羅漁政部門立即趕到現場巡查,暫未發現其蹤跡。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視頻初步判斷,視頻所攝疑似已成年的中華白海豚。 視頻:目擊者鄧先生提供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 湛江鯨豚救助:中國第一長灘發現受傷鯨魚擱淺
    今天上午十點鐘,東海島中華白海豚保護髮起人王一鳴收到報告消息,又在湛江東海島龍好灣沙灘發現一頭重八百多斤的短肢領航鯨擱淺,還有生命力。現場趕來的志願者看到鯨魚尾部大塊被機船螺旋槳打的新傷疤,並被咬傷,牙痕很大,志願者初步判斷是鯊魚咬傷!      龍海天景區救護隊幾名救生員到現場,協助把鯨魚推下海,又多次被海浪推上淺灘。       王一鳴及時跟硇洲島海龜救助站的梁愛洲老總溝通回復,若果能及時拉到某養殖場,救助站可以派人過來救助和治療!
  • 廣東今年首次發現淡水野生中華白海豚(圖)
    記者龍成通攝  ●一頭白海豚「導航失靈」遊入佛山一河湧 為今年省內首次在淡水中發現  ●獲救後的白海豚被送往珠海救治 這頭白海豚身有傷迷方向  專家初步判斷,這條白海豚已步入老年,背鰭傷痕為舊傷,因回聲定位系統失靈而迷失方向誤入佛山河湧,這也是廣東省今年首次在淡水中發現野生中華白海豚。
  • 建議設立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發現海南這片海域成中華白海豚熱帶棲息地
    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海南島西南海域是最新發現的
  • 誤入北江的白海豚去世了,將這樣處理……
    三水漁政執法隊伍趕往現場後,確認屍體為此前從清遠水域進入三水的中華白海豚「大白」。  事件回顧:4月8日6~7時,一隻白海豚在油金橋附近遊了一個小時左右清遠漁政支隊開始實施護送白海豚方案,大白慢慢遊向三水方向。在三水和四會交界處三水樂平橫崗村附近水域發現白海豚屍體。記者現場見到,該白海豚約有2米多長,皮膚已經腐爛、破損,有發臭的味道。
  • 網友實拍東江河出現「中華白海豚」?!
    前兩天,東江博羅段發現了一條疑似中華白海豚的水生動物蹤影,此消息一出,倍受廣大市民關注。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12月16日上午7時許,接沙口水閘通知,一頭疑似白海豚活體生物從東平河誤入水閘內。市水利局已將其關進水閘內並報市委網信辦。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沙口水閘的中華白海豚成功獲救。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獲救前,白海豚已被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區域。
  • 走近中華白海豚,齊心守護海精靈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中華白海豚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多年來,廣東高度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9年10月,自建立以來,圍繞中華白海豚救護、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教等開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保護了白海豚物種和棲息地環境,在白海豚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
  • 大橋故事第二篇:中華白海豚不搬家!
    中華白海豚被譽為「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珠江口是中華白海豚世代賴以生存的家園。早在2003年6月,這片海域劃出460平方公裡作為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對中華白海豚母子(女)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暢遊)港珠澳大橋穿越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約9公裡、緩衝區約5.5公裡,共涉及保護區海域約為29平方公裡。
  • 海豚擱淺受傷被救助,它能否重歸大海?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外通報,近日,該保護區管理局聯合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組建救護小組,協同長隆海洋王國的獸醫專家們共同救護了一頭擱淺於廣東江門黑沙灣風景區沙灘的糙齒海豚
  • 爭議 | 海上風電加速中華白海豚滅絕?!
    再生能源建置是蔡英文當局重大政策,並全力推動海上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但不論是在新北、苗慄、彰化或澎湖新建或擴建風機,幾乎全遭在地居民反對,分指風機噪音幹擾生活質量、漁民生計,環團甚至直指海上風機恐加速瀕絕的中華白海豚絕跡。中華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不到百隻。
  • 印公益|深圳海灣再現中華白海豚,與印力公益一起守護海洋
    中華白海豚和大熊貓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受到棲息地減少和退化、漁業資源過度消耗、水底噪音及聲音幹擾等威脅,該種群正在以2.5%的年衰退率在消失。在2017年,它們被ICUN紅色名錄評為「易危」級別。還記得上一次中華白海豚與大家相遇嗎?那還是在2020年4月22日的一篇《世界地球日|中華白海豚你好嗎?》
  • 石井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珍貴視頻流出……
    海絲商報(ID:haisishangbao)由福建日報社與南安市委、市政府聯合創辦,是中國首家以「海絲」命名的報紙。
  • 泉州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珍貴視頻流出……
    壯觀!
  • 泉州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首次拍下!珍貴視頻流出……
    昨天,6隻中華白海豚同時出現在南安石井海域在當地引起轟動!他表示,中華白海豚雖然稱為「白海豚」,但年幼的身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成年的則呈粉紅色,每頭體長在1米至2米間。能看到中華白海豚算得上幸運,而同時看到6頭中華白海豚堪稱運氣滿滿。「大家看得歡呼雀躍,太興奮了!」鄭隊長說,這應該是泉州一帶海域首次出現數量這麼多的中華白海豚。